摘要:不得不说《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古装悬疑剧真的是十分烧脑,看似简单的角色,但实际上都是不简单的。就像宋齐愈这个角色,表面上看他就是老实憨厚怀揣理想的科举考生,然而真正实际上他却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在他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往事。
不得不说《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古装悬疑剧真的是十分烧脑,看似简单的角色,但实际上都是不简单的。就像宋齐愈这个角色,表面上看他就是老实憨厚怀揣理想的科举考生,然而真正实际上他却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在他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往事。
科举考试存在不公为其变炮灰
宋齐愈出生于寒门,他是才华横溢的学子,有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他渴望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然而命运总是那么的不公,邹家利用权势,强迫宋齐愈为邹雍考试,这种替考的方式,可以保障邹家子弟顺利走上仕途之路。
要知道一旦邹雍开启了官途之路,就意味着宋齐愈无法实现公平竞争科考梦想,这让宋齐愈长期饱受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作为宋齐愈的老父亲,他自然也成为了邹家绑架的筹码和施压的对象,只有对老人家下手,宋齐愈才会老老实实听话,任由摆布。
作为寒门子弟,即便是有一身才华,但没有靠山也是一败涂地,当初他考中进士后,一直在集贤堂当衙探,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而他之所以被东林七子看中,尤其是章学正,就是因为宋齐愈的一身才华。能够得到他们的提携,在外人看来宋齐愈今后肯定会前途无量。
殊不知,这些人并不是由内真正欣赏宋齐愈的才华,只是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奠基石,铺路者,变成自己的资源。这一切宋齐愈也是晓得的,他对东林七子也是非常的厌恶,这种厌恶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甚至让宋齐愈都不想和他们有任何的肢体接触。
剧中有一个细节就能够看出来,当时宋齐愈和章学正等人发生了争端,而恰好这个时候赵墨儿赶来了,其中有一个是东林七子的是拍了拍宋齐愈的肩膀,事后宋齐愈是非常的讨厌,还特意嫌弃的搓了搓自己的衣服。
既然命运如此的不公,把唯一科考的机会也给玷污了,这些富家子弟和权贵们用金钱和权力去堵塞这条道路,那么宋齐愈也开始决定采取行动,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要去实施自己的计划。
开启自己的复仇之旅
真正逼自己走上复仇之路的,并不是邹雍的名字出现科举的榜单中,而是他的父亲被邹家逼死,这是压垮宋齐愈的最后一棵稻草。
就这样他开启了自己的精心策划,眼前只有摆脱邹家,才能实施计划,而摆脱邹家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他自己“死亡”,让邹家相信宋齐愈已经死了,为了骗过所有人,宋齐愈在尸体的腹部塞入了五经,还把脸皮剥了下来,让世人都相信宋齐愈已经死了,在这个世上再无此人。
而宋齐愈在“死亡”之前,其实赵不尤是未卜先知,当他看到第一起书生遇害案后,就很快想到了宋齐愈的处境,只不过还是为时已晚。在看到宋齐愈的尸体的时候,赵不尤感慨的是凶手实属太过于残忍了,作案的手段和前几起是大致相同的。
宋齐愈真的没有退路了吗?确切的说是的。对于宋齐愈来说,他唯一知心的朋友恐怕就是赵墨儿,他是宋齐愈的忠实者,所以一直以来,赵墨儿的出现,对于宋齐愈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有人认为赵墨儿和宋齐愈是同一类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实际上赵墨儿却比宋齐愈幸运的多,他有哥嫂的照护,宋齐愈只有他自己,尤其是在老爹死了以后,他更是决定要走上这条复仇之路。
如果赵墨儿发现真相,那么宋齐愈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所以他只能确保赵墨儿按照原有的方向去前进,去调查案件。而章学正的死,恰好为了这些悬疑案件增添几分神秘色彩,让外人更加确信鬼考官传说是真的。
章学正是死有余辜,他披着鸿儒的外衣,做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自己的利益,他替邹雍这样的权贵子弟物色替考人选。
表面上看章学正是免费给宋齐愈这种寒门子弟提供免费教学,照顾他们,实际上章学正是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负责找这些优秀的贫穷的寒门子弟,而权贵们只要花一些银两就可以买文凭。
道貌岸然的章学正可以说是真的心黑手辣,这些寒门子弟在完成替考任务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就会杀人灭口,而宋齐愈就是这样被他们引入局中的。所以说,通过杀死章学正,宋齐愈才会更好的扩大案件的影响力,让世人相信鬼考官的说法。
那么,在这替考风波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个神秘人物,那就是发单人,他的存在包括邹家存在的内部问题都是悬而未决,其实可以猜测这个神秘人物或许是李言,当初他是在十五年前被杀害,头颅失踪,可谁能这名死者就是李言呢?
仅凭剩下的尸体,为了破案就说是李言的,未免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李言有可能是神秘的发单人,他和宋齐愈一样选择躲在暗处,与邹家为敌。
在整个大宋土地上,我们看到的是黑暗与险恶,像宋齐愈这样角色人物,他们的悲剧一直在持续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繁华景象一切皆为虚假,寒门替考,科举腐败,权贵肆虐,底层百姓的哀声怨道.
如今终于明白为何大家都愿意追这部《清明上河图密码》影视剧了,它会将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让观众深入了解北宋时期那不堪的一面故事。
来源:老徐趣读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