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剧逐浪全球》:从“流量短跑”到“品牌长跑”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8 16:31 1

摘要:中新经纬研究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28日联合发布《中国短剧逐浪全球》报告(下称《报告》)。这是双方推出的2025中国品牌出海系列报告第7期。

中新经纬11月28日电 (袁媛)中新经纬研究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28日联合发布《中国短剧逐浪全球》报告(下称《报告》)。这是双方推出的2025中国品牌出海系列报告第7期。

《报告》显示,在全球数字内容消费加速流动的背景下,中国短剧产业进入加速扩张阶段。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与平台将增长重心转向海外市场。这不仅体现出内容产业国际化趋势的深化,也展示了短剧这一新兴内容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长空间。

短剧出海加速扩张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表示,短剧行业正在从流量驱动的“短跑阶段”迈向品牌构建与内容质量并重的“长跑阶段”,行业对精品化、本地化和价值沉淀的需求日益突出。

《报告》指出,中国短剧在过去三年完成从“粗放式扩张”向“理性突围”的结构升级,产业正在经历用户层面、市场层面、商业模式层面的全面重构。

从市场格局来看,海外短剧需求呈现明确的结构性增长:北美依旧是全球收入的核心来源,ReelShort(中文在线持股的海外短剧平台)在美国地区的收入占比近7成;东南亚和拉美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对译制剧接受度高、下载量大;日韩地区对内容品质要求严苛,且本土内容认可度高;中东地区用户付费能力强,但本土剧供给存在缺口,是未来重点布局的潜力赛道。

《报告》显示,全球用户对短剧的偏好呈现三类趋势:一是国内商业模式成功复制,高付费门槛推动IAA(免费+广告)加速落地;二是多元内容满足各类用户,从女性向“她经济”延展至男性向玄幻、科幻等蓝海题材;三是全球增长潜能凸显,东南亚、拉美增长最快,多元化成效显现。

例如,ShortMax(短剧播放应用)等平台构建了覆盖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业务体系,以“全球内容创作飞轮”实现从题材评估、分布式制作到智能投放的全链条闭环,成为短剧生态化发展的典型范例。

中国广告协会内容营销及广告代言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志鹏指出,短剧之所以能迅速在海外形成规模优势,关键在于中国市场已积累足够的内容土壤、叙事能力和工业化试错环境,这为短剧出海提供了先发优势。

在张志鹏看来,短剧行业已经从“增长推动阶段”进入“生态形成阶段”,全球化布局的窗口期正在加速打开。

供给短板与本地化挑战

《报告》强调,尽管短剧在全球范围内需求迅速增长,但海外本土剧产能缺口巨大。究其原因,其一,与中国每年超过4.5万部的产能相比,海外本土短剧年产量不足0.1万部;其二,海外缺乏庞大成熟的网文IP库;其三,海外稀缺既懂强情节叙事、又熟悉当地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皇甫宜川认为,行业必须在内容创新、文化适配和本地化人才供给之间找到平衡点。他指出,“过去屡试不爽的万能公式正在失效,用户开始要求更强的情感共鸣与文化可信度,短剧必须从题材创新、叙事节奏、演员体系等多维度实现升级。”

张志鹏则进一步指出,本地化叙事不仅是语言问题,也是“文化好感度”的构建。他强调:“只有真正理解当地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才能让短剧建立起可持续的用户黏性。”

在模式变化方面,《报告》显示海外短剧正在从IAP(依赖用户付费,如单集付费解锁或会员订阅)向IAA(免费+广告)迁移。IAA占比已升至10%-20%,并在高下载市场呈现倍速增长。《报告》认为,IAA的崛起将驱动更广用户覆盖和DAU(日活跃用户数量)提升。

AI重塑全球短剧产业

《报告》认为,AI是推动短剧全球化的核心技术力量。AI在人物换脸、翻译配音、剪辑包装、特效制作、脚本写作和分镜设计等环节的应用,提高了出海效率。例如,某平台通过AI技术加持,使短剧制作周期缩短30%,成本下降40%,并有效提升了短剧在全球多语种、多文化场景的分发效率。

《报告》还指出,动漫短剧是短剧出海的重要增量方向。AI可快速将真人短剧转化为动漫,市场空间巨大,预计2026年起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日韩、南美葡语区及东南亚需求强劲。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指出,“AI让过去成本上亿元的影视生产逻辑,第一次具备以1%-5%成本实现创作的可能。这将极大提升短剧内容的规模化和多样性。”他强调,AI还将推动短剧从内容产品向“IP+电商”“IP+文旅”“IP+商品化”等跨领域合作延展,使短剧具备更多商业化空间和更长生命周期。

此外,《报告》特别提到,“海外本土剧国内制作”将成为新的产业趋势,依托本地成熟的短剧制作生态,让外国演员在紧凑周期内完成高质量拍摄。其中,海南陵水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正在形成短剧拎包出海新范式。

张志鹏认为,未来短剧的增长逻辑将从“内容—投流模式”迈向“内容—品牌—生态模式”,而本地化人才与全球化IP体系,将决定短剧品牌能否真正形成全球竞争力。

来源:中新经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