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就“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并首次将“引导规范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列入国家五年规划。
文艺三评“文化强国新内涵”之二:
网络游戏:找准数字时代的文化定位与创新路径
作者:宋洋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就“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并首次将“引导规范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列入国家五年规划。
网络游戏产业作为数字时代的典型文化业态,其意义已不仅限于经济范畴,更深刻融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建进程,成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游戏”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并明确“规范发展、良性竞争”的指引方向,标志着国家对游戏产业的文化价值与战略意义有了全新的认知。在这一契机下,网络游戏产业亟须明确自身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探索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
重塑游戏产业的文化坐标
网络游戏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是集文化传播、商业价值与社会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在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下,游戏产业正以创新形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全球,成为文化出海的生力军,推动着文化认同与互动方式的革新。从《王者荣耀》的国际化运营,到《原神》成长为全球市场中的文化符号,再到《黑神话:悟空》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游戏不仅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更在海外年轻群体中构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游戏产业所承载的,不仅是技术和创意能力,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这一过程中,游戏产业的文化坐标正在经历重塑:它既是科技应用的前沿阵地,也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新型平台。因此,游戏产业必须超越单纯的商业逻辑与技术驱动思维,在内容设计、叙事表达与价值传递中,更加自觉地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游戏”
在游戏产业狂飙突进的年代,“精品游戏”常与高昂的研发成本、顶级的视觉表现或庞大的世界观相挂钩,然而,如今随着市场理性的回归,这种曾经“大力出奇迹”的粗放模式面临挑战,一些体量精巧、创意独特的作品却赢得了口碑。精品游戏的塑造,不仅需要技术革新和市场表现,更关键地在于实现娱乐性、文化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所谓“精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本质而言,价值观的传递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游戏作为一种互动媒介具有更强的代入感与影响力——玩家在扮演角色、推进剧情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与角色命运产生联结,进而接纳游戏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因此,游戏要自觉引导玩家在潜移默化中对自我、他人与社会形成更积极、更深刻的认知。近年来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深度融合娱乐效果与社会关怀的游戏作品,不仅能获得玩家的好评,也能实现文化传播与社会引导的双重效应。
其二,具备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文化质感。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其独特性在于它并非艺术的单向表达,而是一个由技术构建、由艺术填充、由互动驱动的动态美学系统。因此,它绝不能止步于纯粹的感官刺激,而应肩负起更崇高的使命,成为主动承载、演绎并传播文化与美学的新载体。例如,《江南百景图》将明代江南水乡的风貌以国风手绘的形式复原,融合历史建筑与传统民俗,让玩家在模拟经营中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韵味。
其三,开拓玩法机制,引发深度的情感共鸣。在艺科融合的框架下,玩法机制不再是独立于叙事和情感的“操作系统”,而升华为一种饱含情感的语言,成为引发共鸣的引擎。开创性的玩法,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新挑战,更在于它能将抽象的情感、关系与哲学思辨,转化为玩家必须亲身实践、具身体验的交互规则,从而实现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深度共鸣。卓越的游戏设计能将核心情感主题机制化,例如,《Florence》通过触屏的简单手势模拟恋人从相遇、热恋到争吵、分离的全过程,让玩家用“手指”亲身经历一段关系的起伏。在这里,玩法即叙事,交互即情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优质游戏还能反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黑神话:悟空》中的文化遗产场景引发了玩家对相关历史遗址的参观热情,带动文旅消费,形成“虚拟——现实”联动的文化传播新模式。这正是游戏作为文化载体,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例证。
激活游戏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进入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游戏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数字技术不仅重塑游戏体验,更是生成全新文化美学形态的土壤。开发者通过对AI、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运用,在画面、玩法、剧情、人物设定等方面实现更高自由度,为文化创新提供更多可能。例如,《黑神话:悟空》通过顶尖的扫描还原技术与程序化生成技术,将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泥塑“数字化重生”,让沉睡于古籍与庙堂的文化符号,以充满生命力的战斗动画重新震撼世界;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游戏提供个性化的文化内容,实现精准化的服务供给。不少游戏已经尝试将AI技术融入游戏NPC,赋予虚拟角色“灵魂”,让其从刻板程序转变为能感知、会回应的伙伴。
面向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网络游戏产业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提出的“规范发展、健康竞争”政策导向,为游戏产业构建有序、健康的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未来游戏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驱动,以社会责任为基石。政府、行业、开发者与玩家需共同参与,构建既有规范又兼具活力的产业生态。在内容上,要深耕中华文化底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播上,要拓展全球视野,增强中国游戏的国际竞争力与文化吸引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全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共同铸就中国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辉煌未来。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