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光盛典”短剧演员还在争奖项,郭宇欣已经和饶雪漫谈合作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8 10:57 1

摘要:刚刚过去的“鎏光盛典”,没有让人失望,不仅人头攒动,而且氛围热烈到让人觉得短剧的春天真的来了。

刚刚过去的“鎏光盛典”,没有让人失望,不仅人头攒动,而且氛围热烈到让人觉得短剧的春天真的来了。

这场活动,现场超过800人,就像是一场小型的行业盛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短剧生态逐渐成熟的一个信号。

而令人感慨的,是除了饶雪漫这个行业“老将”,现场还能看到《狂飙》的编剧朱俊懿,似乎每一个脚步都在诉说着行业的硬核成长。

从扶持基金到内容创新,平台的动作都很明显。

宣布设立10亿扶持短剧,似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心实意要推动短剧产业的繁荣。

而这背后,是行业数据的变化——2024年第一季度短剧备案同比激增210%,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在用户圈里,正在变得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开始成为主流内容的一部分。

有的短剧单部收入能突破8000万元,足以让一些传统大片望尘莫及。

而与此同时,像横店影视城,短剧拍摄占比已经飙升到37%,这个比例,是一种行业深度融入生活的象征。

而在这个大环境下,行业公司纷纷动作频频。

华策、柠萌等传统影视公司都在设立专门的短剧事业部,似乎明白短剧已不再是“花边新闻”的补充,而是未来内容的主阵地。

北京电影学院也在今年添设“微短剧创作”选修课,一针见血地告诉行业:微短剧,是未来的潜力股。

监管方面,广电总局准备出台严格的内容审核细则,说明行业内部正在变得更加规范和理性。

饶雪漫的团队也在加快布局,旗下项目《暗恋这件小事》已进入选角,计划九月开机,另一部青春悬疑题材的《消失的课桌》也在合作阵容中逐渐成型。

这些项目的背后,既有行业红利的刺激,也有个人创作的坚持。

特别是她团队正在高薪招募专职短剧编剧,既是行业认可的信号,也是对创作者的一种激励。

其实,看这些动态,最令人欣慰的,不是数字的增长,而是行业在不断探索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短剧不再是“小打小闹”的玩笑,而是逐渐走向精细化、专业化。

每一个作品、每一个平台、每一个机构,像在拼凑一幅更加完整的行业蓝图。

这个行业,也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心、企业的策略,甚至是未来的审美趋势。

在这个变化之中,最核心的还是内容的力量。

短剧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题材的新颖或制作的精良,更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这个领域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不断试错中,找寻那个最能引发共鸣的“故事”。

而这个过程,也让每一位从业者,变得更加珍惜内容的每一次打磨。

总之,短剧行业正站在风口上,未来属于有创意、懂规则、善监管的良性创作人。

行业潮流没有倒退,只有不断向前的步伐,或许某一天,我们会回头看到,这个行业的起飞,是由无数个小故事组成的大飞跃。

对普通观众来说,也许还在迷茫,但这正是最好看的部分——它充满未知,也满载希望。

来源:清风一点号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