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温《知否》才知,为什么大娘子可以接受如兰低嫁,而林小娘宁可让墨兰舍掉脸面,也要让她高嫁进伯爵府
每次重温《知否》,总会被剧中那些为人处世的智慧所触动。尤其是看到王大娘子和林小娘对女儿婚事截然不同的态度,更让人觉得唏嘘。
同样身为母亲,同样希望女儿过得好,为何一个能坦然接受女儿低嫁,另一个却宁可让女儿舍掉脸面也要高攀?细细想来,这其中的差别,早已在她们各自的出身和经历中埋下了伏笔。
王大娘子是京城官宦人家的嫡女,父亲配享太庙,母亲是诰命夫人,从小在锦绣堆里长大。她或许不如姐姐那般受宠,但也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从未为吃穿用度发过愁。
这样的出身给了她十足的底气,让她不必通过女儿的婚姻来证明什么。她为如兰择婿时,看重的不是门第多高,而是对方的人品和前途。
说起来,王大娘子最初也是希望如兰能嫁入高门的。但经历了华兰高嫁后的种种委屈,她渐渐明白了门第背后的代价。
华兰在忠勤伯爵府受的苦,她这个做母亲的最是清楚。婆婆刁难、嫁妆被挪用、丈夫不够体贴,这些委屈她都看在眼里。
如兰性子直,像极了她自己,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若是硬把如兰送进高门大院,只怕会步华兰的后尘。
所以当盛紘看中文炎敬时,王大娘子虽然起初不太乐意,但仔细思量后也就接受了。文家家境虽不富裕,但文炎敬为人正直,学问扎实,是个有前途的。更重要的是,他对如兰真心实意。
加上盛家给的丰厚嫁妆,如兰嫁过去后不会受苦,反而能过得舒心自在。这样的婚事,在王大娘子看来,远比那些表面风光内里糟心的强得多。
王大娘子对如兰的婚事能如此豁达,说到底是因为她有这个底气。王家的家世、盛家的门第,都足以让如兰即便是低嫁,也不会被人看轻。
她给如兰准备的嫁妆,足够小两口过上宽裕的日子。这样的底气,让王大娘子不必通过女儿的婚姻来证明什么,她只希望女儿能过得幸福安稳。
而林小娘则完全是另一番境况。
她本是罪臣之女,从小寄人篱下,尝尽了人情冷暖。后来靠着美貌和心计成了盛紘的宠妾,表面上风光,实则始终活在不安中。
她太清楚自己这个“宠妾”的身份有多脆弱——一旦盛紘变心,或者老太太发话,她随时可能失去一切。这样的经历,让她对权力和地位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
在林小娘看来,墨兰的婚事不仅关乎女儿的未来,更关乎她自己的后半生。她绝不能容忍墨兰嫁给一个清贫的读书人,重复她曾经经历过的困苦。
她一定要让墨兰嫁入高门,只有这样,她才能在盛家站稳脚跟,晚年才有依靠。
我们看剧时都能感受到,林小娘对墨兰的婚事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她不惜教唆墨兰与梁晗私会,甚至赌上盛家所有女眷的名声。
这种做法在王大娘子看来简直是疯了,但在林小娘看来,这却是唯一的出路。
林小娘始终相信,只要能够进入高门,凭借墨兰的美貌和手段,一定能站稳脚跟。她用自己的经历来衡量这一切——当年她不也是靠着手段从寄人篱下的孤女成为了盛家的宠妾吗?但她忽略了,高门大族里的规矩和人心,远比盛家后院复杂得多。
两种不同的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王大娘子为如兰选择文炎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知道文炎敬是个潜力股,将来必定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自己的女儿。
如兰性子直率,不善权术,嫁到简单的人家反而能过得自在。果然,如兰婚后虽然不像明兰那样显赫,但夫妻恩爱,生活顺遂,这才是最适合她的日子。
而林小娘为墨兰谋划的婚事,表面上风光,内里却危机四伏。梁晗本就是个花花公子,后院妻妾成群。
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又是个精明能干的主,墨兰那点手段在她面前根本不够看。
果然,墨兰嫁入梁家后,很快就陷入了妻妾争宠的泥潭,丈夫的心也始终留不住。这样的结局,早在林小娘铤而走险时就已注定。
其实,站在她们各自的角度,都能理解她们的选择。王大娘子有底气,所以她可以从容地为女儿选择最稳妥的路;林小娘没有退路,所以她只能孤注一掷地赌一把。这不仅仅是两个母亲的不同选择,更是两种处境下的人生智慧。
王大娘子的通透,在于她明白婚姻的真谛不是门第的高低,而是两个人的相知相守。她见过高门里的龌龊,也懂得平凡日子里的珍贵。
所以她能放下虚荣,为女儿选择最实在的幸福。
林小娘的执念,在于她始终活在过去阴影里。她太害怕回到从前那种寄人篱下、任人宰割的日子,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女儿的婚事的。可她忘了,婚姻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即便如愿嫁入高门,往后的日子还要靠自己去过。
《知否》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些真实的人性刻画。王大娘子不是完人,她脾气急、说话直,有时候还显得愚钝;林小娘也不是纯粹的恶人,她的所作所为都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她们对女儿婚事的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认知水平。
我们看剧时,常常会想:如果林小娘能看开些,让墨兰嫁个踏实人家,或许墨兰能过得更好。
但转念一想,以林小娘的出身和经历,她又怎么可能看开?她这一生都在挣扎,都在拼命往上爬,早就形成了“只有高嫁才能幸福”的执念。
而王大娘子之所以能看开,正是因为她从未经历过林小娘那种朝不保夕的恐惧。她生在富贵之家,嫁得体面,一生顺遂。这样的经历让她有底气、有安全感,不必通过女儿的婚姻来证明什么。
说到底,每个人的选择,都离不开自己的经历和处境。王大娘子接受如兰低嫁,是因为她有这个底气;林小娘逼墨兰高嫁,是因为她没有退路。
这世间的许多事,往往都是如此——看似是选择的不同,实则是她们不同的处境造成的结果。
重温《知否》,越发觉得这部剧写尽了人生的智慧。婚姻这件事,从来不是门第越高越好,而是最适合的才好。如兰低嫁,过得幸福;墨兰高嫁,反受其苦。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攀得多高,而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王大娘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能坦然接受如兰的低嫁;林小娘始终参不透这一点,所以她的一生都在执念中打转。这或许就是《知否》想要告诉我们的:活得明白,比活得风光更重要。
时过境迁,再回头看这两个母亲的选择,不禁感慨:有底气的爱,是成全;没有底气的爱,是束缚。
王大娘子对如兰的爱,是希望她过得好;林小娘对墨兰的爱,是希望她给自己挣面子。两种母爱,两种人生,最终也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这世间父母之爱,最难得的是懂得放手,最难的是不强求。王大娘子虽然性子直,但在大是大非上却格外通透;林小娘虽然聪明,却终究被自己的执念所困。这其中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反复思量。#百度影视巨星计划#
来源:A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