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反派图鉴:为什么再恶的人都让我们恨不起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8 06:43 1

摘要: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而在这幅恢弘画卷中,就连反派也都闪烁着复杂的人性光芒,让观众难以单纯地用“恨”来对待。

《琅琊榜》反派图鉴:为什么再恶的人都让我们恨不起来?

文/鼎客儿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而在这幅恢弘画卷中,就连反派也都闪烁着复杂的人性光芒,让观众难以单纯地用“恨”来对待。

当谢玉流放前夜与长公主对坐无言,当誉王在狱中为保妻儿自尽身亡,当梁帝跪地对林殊哽咽“朕抱过你,陪你放过风筝”,无数观众发现自己竟然对这群反派恨不起来

《琅琊榜》这座江湖里,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被命运捉弄的芸芸众生。

《琅琊榜》中的反派塑造打破了传统非黑即白的套路,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充分的人性复杂性。

宁国侯谢玉心狠手辣、权欲熏心,却对莅阳长公主一往情深。被流放时,他褪去所有阴谋与伪装,展现出不屈的傲骨,那份对挚爱之人的柔情与牵挂,让人动容。

誉王萧景桓一生都在争夺皇位,最终谋反失败被困牢笼。当他嘶吼出“我亲妈到底是谁”的绝望,当他在狱中为保妻儿干净地自杀,观众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阴谋家,更是一个被身世困扰、在权力漩涡中挣扎的悲剧人物。

就连老皇帝梁帝,这个造成赤焰冤案的罪魁祸首,也有他复杂的一面。在被迫重审旧案时,他对着林殊的背影跪地回忆往日亲情:“朕抱过你,带你骑过马,陪你放过风筝……你……记得吗?”

那一跪,跪碎了多少人的心——贵为天子,犯下屠杀之错,硬撑一辈子最终在忏悔与至亲面前还是服了软。

正如一篇评论所指出的:“所有恶人的内心底色是善。死有尤可恋之物,没有绝对漆黑的心,只怪情势所逼,只因世事无常。”

《琅琊榜》的创作团队深谙“反套路”之道,这使得角色更加饱满立体。正如导演李雪在谈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时所说:“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这种创作理念在《琅琊榜》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剧中角色无法被简单归类,每个反派都有其行为逻辑和内心世界。

以荀白水为例,观众一开始会认为他是坏人,但他在关键时刻也能分辨黑白善恶,主动联合长林王府应对瘟疫危机。这种复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荣格心理学分析认为,《琅琊榜》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复杂多变的性格特点,这正是该剧人物塑造成功的深层原因。人性的复杂性在每个角色身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打破了观众对“反派”的刻板印象。

《琅琊榜》整体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气息,在这样宏大高尚的主题统领下,即使是反派人物,也有着真情流露的时刻。

谢玉与莅阳公主诀别的对白,誉王为保妻儿狱中留下血书自杀,梁王对着林殊的背影跪地回忆往日亲情,都有着极强的抒情感染力。这些时刻让观众看到,这些反派角色也有着与普通人无异的情感。

该剧在渲染悲剧气氛的同时又很注意节制情感的宣泄,这种克制的情感表现手法极具张力,比人物涕泗滂沱的画面更能震撼观众的情绪。

当观众能够理解每个反派角色背后的故事和动机时,单纯的恨意便转化为一种更为复杂的悲悯之情。

《琅琊榜》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哪怕阴诡权谋,但山雾清遥;即便危机四伏,但情深意长”。

有评论者感性地描述道:“这个江湖,坏人个个有萌点,死党一生黏身边。”在这个江湖中,万物最终都走向被原谅的终点。这种叙事满足了现代观众对理想人际关系的深层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矛盾,而《琅琊榜》则呈现了一个情理交融的世界——即使是最坏的人,也有其值得理解的一面;即使是再深的仇恨,最终也可能找到和解的可能。

这种世界观并不美化恶行,而是试图理解每个人物的处境与选择,让角色更加立体真实,也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有观众如此评价:“这个江湖,万物最终都走向被原谅的终点。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世界远不算糟呢。”《琅琊榜》中这些“恨不起来的反派”恰恰映照出现实中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们让我们明白,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存在——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他的无奈,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本文为《琅琊榜》和《风起长林》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