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品评|《八角亭谜雾》观后感:比起追凶,更该解的是家人心结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8 06:33 1

摘要:当初点开《八角亭谜雾》,本以为是奔着“迷雾剧场”的招牌追一部烧脑悬疑剧,想快点揪出藏了十九年的凶手。可追到最后才发现,凶手是谁反而成了次要的,真正戳心的是玄家那一家子拧巴了十几年的亲情——那些没说出口的爱、藏在心里的怨、因为害怕失去而搞砸的守护,像极了我们身边

当初点开《八角亭谜雾》,本以为是奔着“迷雾剧场”的招牌追一部烧脑悬疑剧,想快点揪出藏了十九年的凶手。可追到最后才发现,凶手是谁反而成了次要的,真正戳心的是玄家那一家子拧巴了十几年的亲情——那些没说出口的爱、藏在心里的怨、因为害怕失去而搞砸的守护,像极了我们身边很多家庭的缩影。江南水乡的雾气从头到尾没散过,可比起八角亭下的案发现场,玄家人心里的雾更浓、更难散。这部剧根本不是在讲破案,而是在讲一个普通家庭怎么被一桩旧案困住,又怎么在真相大白后慢慢松绑。

剧里玄梁这个父亲,一开始真的让人看得牙痒痒。上高中的女儿玄念玫,被他管得跟犯人似的——每天放学必须准时接,跟同学出去玩得报备,连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都要干涉。念玫叛逆反抗,观众跟着着急,觉得这爹也太不讲理了。可看到后面才懂,玄梁的“不讲理”里全是吓出来的阴影。十九年前,他没能护住双胞胎妹妹玄珍,眼睁睁看着好好的妹妹变成一桩悬案的受害者,这个坎他这辈子都没过去。

更戳人的是,念玫长得分明就是玄珍的翻版。在玄梁眼里,女儿不是“念玫”,更像是“活着的玄珍”,是他唯一能弥补当年遗憾的机会。所以他才会在看到小混混朱胜辉骚扰念玫时,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冲上去;才会在女儿偷偷溜出去后,整夜不睡在路口等;才会在发现有人跟踪女儿时,第一时间断定是当年的凶手回来了。他的保护早就过了头,变成了女儿的枷锁,可这份枷锁的背后,是一个男人十九年没愈合的伤口。

这不就是现实里很多父母的写照吗?他们总把自己的恐惧和遗憾,变成对孩子的“管控”。玄梁怕念玫走玄珍的老路,就想把女儿圈在自己的视线里,却忘了念玫有自己的人生。直到后来念玫跟他摊牌,说“我不是姑姑,我是我自己”,他才慢慢醒过味来。剧里有个细节特别真实:玄梁蹲在包子铺门口,看着女儿跟同学说说笑笑地走过去,想喊住又没敢开口,最后只是默默递过去一瓶牛奶。那种想靠近又怕吓到孩子的小心翼翼,把“爱错方式”的无奈演活了。

玄珠这个角色,刚出场时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漠。十九年不回娘家,跟哥哥玄梁说话夹枪带棒,对姐姐玄敏视而不见,连亲妈生病住院都表现得波澜不惊。弹幕里好多人骂她“冷血”,可随着剧情推进,才发现她的冷漠全是被逼出来的。玄珠和玄珍是双胞胎,可在家里,所有的光都照在了玄珍身上——玄珍漂亮、会撒娇,爸妈疼着、哥哥护着;而玄珠安静、倔强,明明同样优秀,却总是被忽略。

最扎心的是当年的情感纠葛:玄珠和纪光互相喜欢,为了他去学昆曲;可玄珍见不得姐姐好,故意插一脚抢纪光,最后还跟昆剧团团长丁桡烈搞到一起。更让玄珠寒心的是,家里人根本不管对错,只觉得“玄珍还小,你让着她点”。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偏心,比任何伤害都更疼。所以玄珠选择远走他乡,不是不爱家,是不敢回家——她怕一回去,就又变成那个被冷落的“透明人”。

剧里玄珠跟玄梁的一场对手戏特别戳泪:玄梁说“这么多年你就不能原谅爸妈吗”,玄珠反问“他们什么时候跟我说过对不起”。其实玄珠要的从来不是一句“对不起”,而是被看见、被认可。她在外面打拼多年,自己买房买车,看似活得风光,可听到别人夸她“能干”时,还是会红眼眶。直到最后,玄梁跟她说“是哥没照顾好你”,玄敏拉着她的手说“以后咱们是一家人”,她才慢慢卸下防备。

现实里有多少“玄珠”?那些在多子女家庭里被忽略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拼命证明自己,要么刻意疏远家人。他们看似冷漠的外表下,藏着的全是“我也想被爱”的渴望。《八角亭谜雾》最难得的是,没有把玄珠写成“记仇的坏人”,而是让她在真相大白后选择和解——不是原谅当年的偏心,而是放过那个委屈的自己。

如果说玄家的悲剧是“爱错方式”,那周亚梅和丁桡烈的悲剧,就是“爱到纵容”。周亚梅是昆剧团的台柱子,温柔、端庄,所有人都以为她是贤妻良母。可谁也没想到,她是十九年前玄珍案的“帮凶”——看着丈夫丁桡烈失手杀死玄珍,她没有报警,反而亲手把尸体沉到河里,一瞒就是十九年。

周亚梅的爱,带着一种悲壮的偏执。她爱昆剧团,那是她一辈子的心血;更爱丁桡烈,哪怕知道他有异性装扮癖,知道他跟玄珍有不正当关系,还是选择包容。她以为自己的包庇是“守护”,可实际上,这份纵容让丁桡烈越来越失控。十九年来,丁桡烈活在恐惧和愧疚里,精神越来越不稳定;而周亚梅,每天看着丈夫的伪装,对着昆剧团的老伙计强颜欢笑,早就心力交瘁。

最让人唏嘘的是,周亚梅到最后都没觉得自己错了。她跟玄珠坦白时说“我只是想保住他,保住咱们的剧团”,语气里全是无奈。可她忘了,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再也回不了头。她包庇丈夫,看似是“爱”,实则是把两个人都拖进了深渊。丁桡烈最后精神崩溃,承认杀人时,看着周亚梅的眼神里,有愧疚,更有解脱——或许他早就受够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现实里有多少“周亚梅”?为了所谓的“家庭完整”,包庇伴侣的错误;为了“孩子的前途”,隐瞒孩子的问题。他们以为自己是“伟大的牺牲者”,可到最后才发现,以爱为名的纵容,只会让错误越来越大。就像剧里说的:“你以为你在护着他,其实是在推着他往火坑里跳。”

看到最后,其实早就不在乎凶手是谁了。因为比起丁桡烈的“冲动杀人”,更让人揪心的是那些藏在案子背后的“人心之谜”——玄梁为什么要过度保护女儿?玄珠为什么要离家十九年?周亚梅为什么要包庇丈夫?这些问题的答案,比“谁杀了玄珍”更有分量。

《八角亭谜雾》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悬疑”当成了外壳,内核讲的全是家庭情感。十九年前的凶案,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影响了两家人十九年。玄家因为这桩案子,亲人之间互相猜忌、疏远;丁家因为这桩案子,夫妻二人活在伪装和恐惧里。

剧里有个场景特别有深意:八角亭下,念玫问玄梁“姑姑当年是什么样的”,玄梁摸着女儿的头说“她跟你一样,是个小姑娘”。那一刻,所有的仇恨、愧疚、遗憾,都变成了对“失去”的惋惜。是啊,玄珍当年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女孩,骄纵、任性,可也不该落得那样的下场;丁桡烈如果当年能及时收手,如果周亚梅能劝他自首,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结局的时候,玄家的人围坐在医院的病房里,玄梁给念玫夹菜,玄珠帮玄敏剥橘子,老太太躺在床上笑出了皱纹。江南的雾气散了,八角亭下的阴影没了,两家人的悲剧终于画上句号。可这部剧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家人之间,到底该怎么相处?是把“我为你好”挂在嘴边,还是多问问“你想要什么”?是为了“面子”隐瞒矛盾,还是及时沟通解开心结?

《八角亭谜雾》告诉我们:最好的亲情,从来不是“把你圈在身边”,而是“给你足够的空间,也让你知道我在”;不是“不分对错地包容”,而是“指出你的错误,还愿意陪你改正”;不是“藏着掖着的客气”,而是“有话直说,再吵再闹也不分开”。

比起追凶,我们更该解的是家人的心结;比起害怕失去,我们更该学会怎么去爱。毕竟,雾总会散,可人心要是冷了,就难再暖回来了。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