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隐锋》临近收官时最狠的三记重锤,剧作开始清场,人物命运被迅速推进
贾忠倒在血里、于同扣响了对准自己的枪、唐猛和吕文禄的结局像是被按下了倒计时
这是《隐锋》临近收官时最狠的三记重锤,剧作开始清场,人物命运被迅速推进
无论外界对口碑怎么争辩,这一段剧情让屏幕上的气压陡降
牺牲不是背景板,而是把每个人拉到选择题面前
先说贾忠
川军老将军,卸甲多年,不擅修辞,擅长在紧要时候站到前面
女儿贾云英把负伤的于同带回家,屋里的沉默越积越重,他没有问太细,却做了最难的决定
特务盯上了这条线,搜查紧逼,传递情报的路被踩住,他顶着去,女儿留在屋里
枪声之后,床上是一身血,门外的脚步声还在
预告里,贾忠为替于同递信被特务逮个正着,倒在床榻,身上尽是血
女儿的崩溃来得很快,她把矛头对准刚刚起冲突的哥哥,情绪像堰塞湖裂口
贾云英当场失控,把责任指向刚刚起冲突的贾云武
此时再看那个一心盯着仕途的儿子,话变了味
面对尸身,贾云武放下成见,承认宁愿躺下的是自己
这是儿子第一次把父亲放在利益前面,但来得太迟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不是一声叹息能解释的
军队里传出要搞内部清洗的风声,中层有“污点”的人列在了清单边上
街巷里抓丁的车没停过,同胞血还没干
老将军心里那根弦绷到抖,知道继续站在原地,自己和家人都要被卷进漩涡
他看清了组织里那些自相残害的手法,也看到了另一头的秩序和可能
贾忠之所以转向,是因为看清内部清洗的走向,更因为心里的那条良知线还在发光
他跟于同的交谈像一面镜子,照出信念塌陷的缝,也照出最后的坚持
护住女儿,护住一门人的清白,是这位老兵在乱世里能做的极限
观众很难不为这种选择动容,因为它干净,甚至有点古板
可是就是这种“古板”,撑起了那一枪之前的意义
另一处刀口在于同
追捕像绳索一步步收紧,眼看要把人拖出安全区
李亨没有收到提前的通知,来得仓促,门一推开,屋里只有一条出路
于同的处理更狠,他扣响扳机对准自己胸口,把枪声伪造成李亨开火,为的是切断敌人的线索
这不是壮烈戏剧,而是行动线路上的冷静判断
李亨在门里目睹这一切,却被迫收住脚步,因为再多一步就成了暴露
这类牺牲戏在谍战里常见,但不是每一次都能站住逻辑
这一次站住了,因为前因后果是闭合的:敌人的追踪、队友的被困、保密线的紧绷,缺一不可
当一个父亲用身躯挡子弹,一个上级用一枪护住队友,这部剧最能站住脚的地方出现了
两个人物的下线,像钉子一样把局势定住,也让后续的对决带上了真正的仇和债
接下来要收的线不止一条
军统那边的唐猛和吕文禄,之前手上已经沾了太多血,追查、拷打、逼供,步步加码
唐猛和吕文禄这条线,多半走不到片尾曲
他们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贾忠、于同的死亡,这两笔账,不可能在结局里被轻轻放过
谁来清算,是李亨,还是贾云英,抑或是被逼到墙角的贾云武,这才是戏剧的看点
父仇摆在面前,立场暂放一边,人的本能会先推着走一段
人的立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站在门口要不要开门的决定
贾云武站在门口,身后是中统川调室的职位,门外是父亲的血
这个人物有没有机会掉头,取决于创作者给他多大的代价,也取决于这部剧愿不愿意把悔悟写成真正的行动而不是台词
业内常见的处理是用一次关键协助来赎罪,比如放人、递信、顶罪
观众期待的是,这一步要走得有逻辑,不要让父亲的死变成情绪引擎的工具
还有一条硬线是川调室的沈主任
从预告和人物走向看,沈主任很可能成为李亨在终局里的直接对手
这个对手的存在意义,在于把组织层面的对抗具象化,免得所有矛盾都落在具体打手身上,失了结构
至于他的下场,舆论推测纷纭,但在故事逻辑里,留一个旗手到最后一集再摁下去,常常是更顺的节奏
清场戏不是为了刺激,是为了让主线干净地冲到终点
牺牲的落点要干净,复仇的路径要合理,转向的人要付出代价
只要这三点守住,《隐锋》的结尾就有可能顶住争议,起码在叙事上自洽
反之,一旦把牺牲当成提速器,把反派下线当成快感堆叠,情绪会很快泄气
作者马识途曾经谈过创作的初心
“本子中无论所说的大事细节、战略战术等,都是合乎当年地下党斗争实际情况的
希望有识之士利用这些素材,编出能真正反映当年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纪念奋战牺牲的烈士们”
这句话像标准尺,放在今天的剧集前面,能校正一些花哨的手段
于同那一枪,正好踩在“隐蔽战线”的战术逻辑上,算得上合格;
接下来对敌人的处理,也该沿着这条线走,别跑偏
杜淳饰演的李亨和涂松岩饰演的贾云武,接下来必然要在一条路上相遇,要么刀尖相向,要么肩并肩
这不是卖关子,而是两条人物弧线必然的交叉
一个在敌阵打穿,一个在敌阵里犹疑,交点到来时,戏才会站起来
从叙事力学看,二人的交集如果用“互相成全”而不是“互相暴露”,更能体现牺牲的价值
观众关心两个问题
其一
贾云武会不会掉头,掉头之后如何支付足够的代价
其二
唐猛、吕文禄的清算是否能围绕证据链和行动逻辑展开,而不是靠意外
这两个问题不只是剧情走向,也是价值取向
答案要靠正片,而不是预告里的剪影
当然,争议会继续
有人看热闹,有人在意细节
热闹不难,难的是细节不出戏
当牺牲者的名字被记住,动机和行动能对上号,这段结局就算不完美,也能给人一个交代
从这个标准看,贾忠和于同的下线已经把标线拉出来,剩下的,是让对手按逻辑一个个退场
看点不是谁死谁活,而是《隐锋》会用什么逻辑把这几条命运线拉到一起交代清楚
如果能做到,收官时的那一下,才是真正的刀刃入鞘
至于谁来送反派下线,李亨、贾云英,还是终于转身的贾云武,让剧情自己回答
来源:元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