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悬崖》时,总有人疑惑:高斌明明是老谋深算的特务头子,为啥给周乙设的“带绝密文件”圈套,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直到重刷才懂,这根本不是“笨圈套”,是高斌算准了周乙的软肋,布下的一场“诛心局”。
看《悬崖》时,总有人疑惑:高斌明明是老谋深算的特务头子,为啥给周乙设的“带绝密文件”圈套,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直到重刷才懂,这根本不是“笨圈套”,是高斌算准了周乙的软肋,布下的一场“诛心局”。
圈套的“破绽”,全是高斌故意露的“饵”
周乙刚以“妻子早产”躲去佳木斯,高斌就急着让他带一份“驻哈尔滨可疑分子名单”回哈尔滨。这操作,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 时机太刻意:周乙刚到佳木斯洗尿布,特务就上门催返程,连“产后3天”的顾秋妍都没来得及见;
- 流程全不合规:绝密文件本该专人押送,却偏让“探亲”的周乙带;佳木斯特务传消息时,还故意不说“上车前再拿”,让周乙只能下午跑一趟;
- 暗示太明显:朱处长见面就说“文件丢了麻烦大”,等于把“这是陷阱”写在脸上。
可高斌偏要这么做——他要的不是让周乙“看不出”,而是让周乙“看得透”却仍忍不住纠结。
高斌的4步杀招:算准了周乙的“良心软肋”
高斌早把周乙摸得透透的,这圈套从一开始就不是“抓现行”,而是“磨心态”:
用“合理理由”把周乙套进来:文件确实要送回哈尔滨,让周乙带合情合理——就算周乙没猫腻,也能完成工作,高斌没损失;
用“真文件”勾周乙的责任心:文件里的名单、计划都是真的,高斌算准了周乙是革命者,看到同志要暴露,肯定会想办法传消息;
用“暴露风险”赌周乙的选择:只要周乙敢拆文件、传消息,哪怕只动一点手脚,机钥室的查验技术就能查出来——到时候人赃并获,一抓一个准;
用“良心折磨”打心理战:就算周乙看破了,没碰文件,他也会因“眼睁睁看着同志可能牺牲”而愧疚。之前高斌就故意因周乙一句话枪决抗联同志,,就是要让周乙活在“我害了人”的错觉里,这次更要把这份煎熬拉满。
高斌要的从不是“一次抓成”,是慢慢磨掉周乙的心理防线——只要周乙慌了、乱了,迟早会露出马脚。
周乙的纠结,才是高斌最想看到的“破绽”
周乙果然没让高斌“失望”:他一眼就看穿“这是试探”,却还是忍不住纠结。
- 顾秋妍说“我能拆文件再复原”,他拒绝了——他知道一动就会暴露;
- 可拿着文件坐在火车上,他还是反复摩挲——文件里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可能因他“不作为”而牺牲的同志;
- 最后虽然原封不动交了文件,可高斌派去盯梢的人,早把他“坐立难安”的样子看在了眼里。
高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周乙越纠结,说明他心里越有“软肋”;只要这份“软肋”在,总有一天能让他崩溃。就像高斌后来查文件时,特意叮嘱“长途传输文件都要查”,还在门里门外顿了两秒——他不是怀疑文件被动了,是在确认“周乙的心理防线,又松了一点”。
这场“文件试探”,从头到尾都是高斌的“心理战”。他不用复杂的计谋,就靠抓准周乙“想救人又不能暴露”的矛盾,把一场简单的文件传输,变成了磨人的“诛心局”。也难怪周乙在悬崖上走得这么难——对手不是只会用刑的莽夫,是懂人心、会诛心的狠角色。
来源:洒脱麻酱m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