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央八黄金档,《大生意人》一开场就把这句血淋淋的台词甩我脸上,27分钟收视率飙到3%,我直接看傻了。
“亲爹把我扔去宁古塔晒盐,就为让我别死在京城?
”——昨晚央八黄金档,《大生意人》一开场就把这句血淋淋的台词甩我脸上,27分钟收视率飙到3%,我直接看傻了。
古平原,前科举状元苗子,转眼披枷带锁,雪地里扒盐巴。
弹幕齐刷“爽”,我一点没觉得爽,只觉后背发凉:他瞎眼那天,亲爹李万堂就站在盐场外的茶棚里,手里那杯热茶没晃一滴。
导演给镜头,老头眼圈是红的,可没拦。
流放十五年,是清代律例里根本不存在的年限,编剧却偏这么写。
为啥?
因为“永远枷号”听起来像判无期,观众会骂爹,换成“十五年”就能让李万堂落一句“我保你命”——父爱瞬间高大,观众瞬间原谅,多省事。
更狠的是,古平原在盐灶边学会的第一件事:盐粒攥久了,手心会烂,可烂肉里嵌着的盐晶能换钱。
他拿这个钱给狱卒买羊皮袄,换自己半条命。
现实里,嘉庆年间的流放档案真有这么一行小字:“文人晒盐,雪盲,以盐易物,卒得不死。
”剧里照搬,连疤都复刻,看得我指甲缝里发疼。
后来山西票号那段,弹幕又开始刷“商战封神”。
我查了下,道光年间两淮盐税占全国岁入四分之一,朝廷全靠盐商养着,晋商想分杯羹,只能抱团。
剧里把“晋商护税”写成古平原一人挑翻盐商总会,爽是爽了,可平遥日升昌博物馆的老馆长直接翻白眼:当年牵头的是七家票号,不是一个人,真这么干,早被盐商雇马帮埋了。
最讽刺的是,剧一火,黑龙江文旅连夜推“宁古塔遗址寻踪”路线,咨询量暴涨三倍。
导游小哥们把“古平原晒盐坑”当打卡点,游客排队撒盐拍照,边撒边喊“父爱如山”。
我寻思,要是真回到道光二十二年,那坑边堆的可都是冻掉的指头,谁还有心情比心。
导演高群书说,父子对决原本拍了三场,剪得只剩一场,因为“太冷血”。
我倒是想看完剪掉的片段,看看李万堂怎么亲口告诉儿子:你娘是我亲手送进宗人府大狱,你流放是我一纸奏折,我哭着也要把你踩进泥里,因为泥里才能活。
剧终,古平原站在京杭大运河边,一船盐一船银,他对着皇城磕头,说“我不恨”。
屏幕黑了,我直接关机——不是被感动,是被噎住。
父爱要是长成这样,我宁可它一辈子别出现。
来源:斗小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