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罗成罗通罗章父子,为什么不得善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7 09:29 1

摘要:二十三岁的罗成死在淤泥河的那一刻,大概才真的看透了他们罗家这笔烂账。

万箭穿心是个什么滋味?

二十三岁的罗成死在淤泥河的那一刻,大概才真的看透了他们罗家这笔烂账。

那天河水都是红的,这哪是什么少年英雄的悲壮谢幕,分明是祖传的报应找上门了。

说白了,从他爷爷罗艺那辈开始,这就不是一个将门虎子的热血番,而是一部把亲情和良心当柴火烧的上位史。

咱把时间轴拉回最开始。

罗艺发迹这事儿,要是放现在讲,绝对能让全网炸锅。

当年在演武场上,那个叫秦旭的太宰对着“罗家枪”拍手叫好,他哪知道这枪法其实姓“姜”。

罗艺这个人吧,脑子绝顶聪明,心肠也是绝顶的硬。

在那个门阀林立的南陈,一个没背景的武夫想爬上去,光能打是不够的,得有“投名状”。

罗艺的投名状就是把自己洗白。

为了娶秦旭的女儿秦胜珠,为了抓住那根通往权力的绳子,他把原配姜桂枝和儿子罗松,直接当成了过期的旧档案,随手就给销毁了。

这不是现代人说的“渣”,这叫极度的利己主义。

为了前途,过去的一切皆可杀,包括亲人。

后来大家都看罗艺当了北平王,威风八面,没人去想那个被挡在王府大门外的姜桂枝是什么心情。

那会儿罗艺不是怕多双筷子,他是怕这个“过去”弄脏了他现在光鲜亮丽的羽毛。

这种为了利益能把人性切割得干干净净的基因,就跟病毒一样,这一家子算是传下去了。

到了罗成这儿,这种冷血基因直接进化了。

“冷面寒枪俏罗成”,听着挺偶像派的,实际上这人心里冷的掉渣。

他和表哥秦叔宝传枪递锏那段,书里说是兄弟情深,其实细品全是心眼子。

秦叔宝留了一手撒手锏,罗成留了一手回马枪。

这在战场上叫战术,在亲戚堆里这就叫防贼。

更绝的是他对义父定彦平和红颜知己孟金蝉。

定彦平拿他当亲儿子教,把单枪破双枪的绝活都掏底了,结果呢?

罗成转头就在战场上用这一招把老爷子逼死了。

孟金蝉为了爱情帮他破城,结果换来的是一杯毒酒。

在罗成的逻辑里,管你是恩师还是老婆,只要这把“工具”用完了,为了防止以后出乱子,销毁是最省事的办法。

他监斩单雄信的时候那一脸决绝,其实早就给他在淤泥河的结局埋了雷。

这世上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买卖,算计到最后,把自个儿的命也算进去了。

你以为罗成死了这事就算完了?

并没有。

这种家族式的诅咒在第三代罗通身上,变成了一种扭曲的又当又立。

罗通这孩子,少年扫北封王,看着是个人赢,其实精神内核早就崩了。

他跟杀父仇人苏定方的女儿苏宝凤搞在一起,这剧情简直是老天爷开的恶劣玩笑。

面对苏宝凤,罗通既没有他爷爷那种彻底断舍离的狠劲,也没有他爹那种用完就杀的毒辣。

他在那儿摇摆,在那儿纠结。

在战场上,人家几句软话他就放弃原则,几万大军跟着倒霉。

这种在国仇家恨面前的拎不清,最后逼得俩人只能搞什么殉情。

说好听点是爱情悲剧,说难听点,这就是个没长大的巨婴在为自己的无能买单。

在权力和情感的夹缝里,优柔寡断比心狠手辣死得更惨。

到了第四代罗章,好家伙,这“罗氏基因”直接变异成了傲慢。

在对松关那一仗,罗章干的事儿简直比他祖宗还恶心。

洪月娥一家对他有救命之恩,人家甚至献关投降,把脸面和战功都捧到他面前了。

可罗章怎么想的?

他觉得你是“反贼”,你低贱,你倒贴。

他一边享受着洪月娥和李月英的付出,一边在精神上各种PUA人家,甚至还把岳父一家给砍了。

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径,真是把罗家那种“精致的利己”发挥到了极致。

直到后来武则天时代,罗章在大殿上自杀,这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气节,纯粹是这个家族在权力的赌桌上把筹码都输光了,没路走了。

仔细翻翻这四代人的履历,从罗艺的抛妻弃子,到罗成的杀妻灭义,再到罗章的恩将仇报。

这一家子人,个个武功盖世,个个长得一表人才,唯独缺了一样东西——人味儿。

他们把身边的人都当成了垫脚石,却忘了石头也是会硌脚的。

以前看戏,总觉得回马枪那一招帅炸了。

现在再看,那枪尖上滴下来的,除了敌人的血,全是亲人的泪。

北平王府当年的金字招牌,早就烂在了泥地里。

这一家子的下场,其实就印证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全是给自己挖坑。

来源:招财旧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