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潜伏》中有个情节,军统往延安派潜伏的特工,大都被抓了,只有天津站派过去的“佛龛”成功潜伏下来,暴露的时候,发现只是“二保小”的老师,大家都觉得一个老师,能干嘛,还“待战时,见奇效”。如果了解一下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二保小”的老师,真的不简单。
《潜伏》中有个情节,军统往延安派潜伏的特工,大都被抓了,只有天津站派过去的“佛龛”成功潜伏下来,暴露的时候,发现只是“二保小”的老师,大家都觉得一个老师,能干嘛,还“待战时,见奇效”。如果了解一下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二保小”的老师,真的不简单。
“二保小”是延安第二保育小学的简称,全称为陕甘宁边区保育院第二小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为照顾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在延安设立的重要学校,1945年6月成立。因为1939年成立了“延安保小”(第一保育小学),所以这个才叫“二保小”。主要招收干部子女、革命后代及烈士遗孤,学生父母多为团级以上干部。教师来自马列学院、抗大等机构,保育员多为干部家属,形成‘保育结合’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从这就可以看出,李涯能进“二保小”当老师,当初潜入陕甘宁边区的时候,身份大概率是进步学生之类的,进入陕北公学、抗大等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二保小”当老师,中间还有借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的经历,而且也参加了各种活动。他的同学、在边区特意交往的“朋友”会遍布边区的各个部门。
战术情报可能不好获取,但战略情报,以及根据公开信息推断出很多其他信息很容易获得。看一则公开的新闻:
1939年9月25日,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机关、学校、部队秋收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今年四万人生产了三万担粮食,自己解决了一年所需的一半,这不是小事。
假如李涯是真人,他可能就在台下听着呢。四万人,三万担,供给制下,很容易推断出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数量等信息。
再看一则新闻:1944年5月22日,毛主席出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为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及职工代表会议的代表举行的招待会,接受职工代表的献旗和献词,并发表讲话。讲话指出:五年前边区才真正开始有了一点工业,当时只有七百个工人,现在有一万二千个工人……
根据这些公开信息,加上再各行各业的同学朋友,用心打听之下,工业都有啥,军工能干嘛等信息还是可以获取的。
这些都是战略类情报,具体战术类的,学校的孩子,都是党、政、军等各行业中层以上领导的孩子,保育员很多都是家属,日常生活中,多少都会透露一些有效信息出来。就像《潜伏》里,站长夫人无意中透露给翠萍和余则成多少消息一样,本以为是拉家常,在有心人耳朵里,能推断出很多东西来。
所以说,潜伏进去的特工,只要能隐藏身份站住脚,不难发现很多情报,有时候,公开获取的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比部队调动部队布防图军队装备等更重要。
谍战片里的特工,获取的都是各种具体情报,比如《风筝》里,曾墨怡获取延安潜伏特务名单,《潜伏》里,余则成把背下天津布防图的参谋送到解放军手中,等等,好像这些才是特工该干的事情。
其实还有一种特工,就像《渗透》里的许忠义那样的,大多数时间,根本就不去获得一些具体情报,而是拉拢腐蚀一大批高层人员,让其一心求财,为了钱财啥都敢干,就像里面的齐公子说的话,许忠义根本就不是来获取情报的,他就是渗透进来腐蚀掉一大批党国干将,看看于秀凝陈明他们,抗战时期冒死坚守敌后,如今被许忠义腐蚀成啥样了……
来源:行者无疆~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