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说只要她出现的镜头,都给人很美的享受了,可是她作为陪着聂曦一同赴台工作的医疗体系人员,可以都是体制内的人,却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还各种作,也难怪聂曦只能做个深情的“哑巴”,也不敢随意将身份告诉她。
看看《沉默的荣耀》里的阿美,我才知道,编剧为何让聂曦成为一个深情的“哑巴”
在这部剧中,让人最不喜欢的角色应该是阿美。
虽说只要她出现的镜头,都给人很美的享受了,可是她作为陪着聂曦一同赴台工作的医疗体系人员,可以都是体制内的人,却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还各种作,也难怪聂曦只能做个深情的“哑巴”,也不敢随意将身份告诉她。
特别是那场在吴石将军家吃年夜饭的对手戏,在听到聂曦升为交际科长,还帮助他人办理了通行证之类的,听到这里,阿美竟然不顾场合不顾地点直接爆发,原本欢庆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不已。
吴石将军亲自开口劝,阿美选择无动于衷,就连吴石夫人王碧奎亲自劝说,她也不管不顾,导致饭桌上两个孩子睁眼看着,后来还是吴石将军主动说出聂曦的良苦用心,她这才了解了其中的原由。
可是在史料中记载,聂曦赴台之前,他早就做好赴死的准备,早就将家人关系进行断绝,连亲生儿子都让其进行改姓,根本就没有妻子跟随去台。
那编剧为何要给聂曦补阿美这个老婆,这有个用意?
一、镜像对照,革命伴侣的两种境界
王碧奎深知丈夫工作的不容易,也明白吴石将军工作的极端危险性和绝对机密性。
而她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做好官太太的角色,正是因为她的内敛、沉稳、顾全大局,这才成为了吴石将军放心的后背。
在年夜饭那场戏中,当阿美情绪失控时,是王碧奎第一时间试图以女主人的身份缓和气氛,维护餐桌上的体面。
她不仅理解丈夫的事业,更用行动为他构筑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后方。
她是“同志”般的妻子,她的沉默是保护性的铠甲,是与丈夫并肩作战的智慧。
可是阿美则恰恰相反。
她的“作”和情绪失控,根源在于 “不知情” 。
她被聂曦出于保护目的而隔绝在真相之外,因此,她只能从一个普通妻子的视角去解读丈夫的行为。
聂曦升官了、帮人办证、对自己什么都不说,这些都让她觉得聂曦在选择逃避和拖延。
在她的世界里边,只有寻常的夫妻恩爱和小家庭,无法理解丈夫所从事的“大业”。
她的吵闹,也体现了从事隐蔽战线工作早就做好了被误会的准备,被家人当做长期仇视对象的觉悟。
二、 用“被误解”来彰显牺牲的深重
史料记载聂曦跟亲人的“断绝关系”是一个结果,是静态的。
而剧中阿美的每一次抱怨和误会,都是对这个结果的动态呈现。
聂曦不仅要面对外部的白色恐怖,还要承受来自最亲近之人的“背刺”。
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比单纯的孤军奋战更能磨炼人物的意志,也让观众更切身地体会到那种“有口难言”的痛苦。
也让我们看出了地下工作者的牺牲,不仅是生命,还包括了名誉、亲情和正常的人际关系。
如果聂曦只是单身赴死,他的伟大是悲壮的,但距离普通人较远。而有了阿美,他的牺牲就多了一层维度——他亲手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幸福,牺牲了在妻子心中的“好人”形象,让她恨自己,以保护她。
这种“求仁得仁,却被至亲视为不仁”的悖论,是比死亡更残酷的情感炼狱。
三、“阿美”是所有人的渴望
我们都知道阿美之所以那么作,主要就是想逼聂曦将女儿接回台,然后全家团圆。
可是当时台正处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而他们这些高官看似被老蒋给优待,实则就是用老婆孩子来拿捏住他们的命脉,正是知道这一点,聂曦才选择将孩子留在大陆。
而阿美却以为等台这边工作稳定,步入正轨之后,就能跟孩子相见了,结果相见遥遥无期。
通过这个角色,编剧让我们看到,英雄的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默与孤独。
他们不仅在与敌人斗争,也在与自己最珍视的情感搏斗。
阿美,就是聂曦们为信仰所付出的、除生命之外的另一重昂贵代价的最佳证明。
来源:影视大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