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入新剧《大生意人》相信很多人都开始追了,看着陈晓演的古平原在商场上厮杀,不少人可能会好奇古代做生意真这么惊心动魄吗?其实要看懂这部剧得先抓住古平原身上的核心标签:徽商。这可不是一般的生意人,在清朝的历史档案里被称为徽骆驼,是一群能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狠角色。
《大生意人》看懂没?带书做生意"能有多狠?
央入新剧《大生意人》相信很多人都开始追了,看着陈晓演的古平原在商场上厮杀,不少人可能会好奇古代做生意真这么惊心动魄吗?其实要看懂这部剧得先抓住古平原身上的核心标签:徽商。这可不是一般的生意人,在清朝的历史档案里被称为徽骆驼,是一群能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狠角色。
今天就借着这个剧来聊聊这群《大生意人》的真实面目。首先大家可能好奇古平原好好的读书人为什么非要去经商?其实在历史上这是徽州人的不得已。徽州的地理环境史书上只有七个字:七山一水一分田。地少人多光靠种地连饭都吃不饱,那怎么办?只有一条路走出去。
所以历史上的徽商大多像剧里的男主一样很年轻就得背井离乡。当时有句话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他们这一走就得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哪怕身无分文也要在异乡扎下根来,这种拼劲在历史上就叫徽骆驼精神。
所以剧里古平原不管被打压多少次都能翻身,这其实就是写在徽商基因里的生存本能。但如果只靠吃苦徽商是成不了《大生意人》的,他们真正的杀手锏是剧里古平原最明显的特征:贾而好儒,也就是做生意的读书人。
大家注意看古平原做生意很多时候用的都是谋略,历史上的徽商也是这样,他们非常重视文化,有的本身就是科举不顺的秀才转行做的生意,有的发财后拼命让孩子读书考功名。为什么?因为在古代有了文化和功名才能跟官府对话才能拿到盐业、茶叶这些垄断经营权,这叫以儒术饰贾事。
用读书人的脑子去做买卖对当时的普通商贩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而且他们讲究童叟无欺,把儒家的道德信条用在商业里建立了极好的信用。所以没文化的商人只能摆地摊,有文化的徽商才能做成大生意。
这群人最后做到了多大?说出来可能吓大家一跳。在清朝乾隆年间徽商的财富达到了顶峰,当时有句话形容他们叫富可敌国。史料里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负责接待的往往就是这群盐商。
这些人到底有多少钱?据不完全统计徽商的财富能有七八千万两。七八千万两是什么概念?学者估算清朝全盛时期的国库存银最多也才不过七八千万两,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才4000万两左右,这不就是富可敌国吗?所以大家看《大生意人》看的不仅是个人的奋斗,更是数百年前这群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徽骆驼如何在乱世中建立起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缩影。
了解了这些背景再回去看古平原的那些手段是不是就更有味道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您觉得今天的内容还有点意思请转评赞支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参考文献:
(明)谢肇浙:《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
王廷元:《徽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来源:浩然文史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