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总局电视剧司的李京盛司长亲自找我谈,说新拍的四大名著都拍得不好,伤感情。今后拍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没有电影,任何人不许动四大名著。”导演钱雁秋回忆起《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的拍摄背景时,仍然记忆犹新。
荧幕背后,是一部剧集的命运转折与一群人的紧急救场。
“当时总局电视剧司的李京盛司长亲自找我谈,说新拍的四大名著都拍得不好,伤感情。今后拍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没有电影,任何人不许动四大名著。”导演钱雁秋回忆起《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的拍摄背景时,仍然记忆犹新。
原本计划重拍《西游记后传》的钱雁秋,已经花了200万从原版权方手里买回版权,却没想到突然面临这样的政策限制。
“李司长对我说:‘钱导,为保险起见,您最好连唐朝都别沾。’”于是,整个创作团队连夜开会,把孙悟空改成石敢当,如来改玉帝,唐僧改二郎神,整个故事大动干戈。
一切起源于一个未能实现的计划。钱雁秋原本早已做好准备重拍《西游记后传》,甚至花费200万重金购回版权。
他早早与“六老师”六小龄童签下合同,预定由他饰演孙悟空,张子健则出演二郎神。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总局的一纸规定让所有计划泡汤:“今后拍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没有电影,任何人不许动四大名著。”
就连与《西游记》沾边的《西游记后传》也未能幸免于难。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钱雁秋和团队迅速调整方向。他们决定改拍泰山石敢当的传说,这是符合“传承有序”要求的地方神话题材。
于是,孙悟空变成了石敢当,如来佛变成了玉帝,唐僧变成了二郎神,整个故事线被迫重新构建。
主演阵容的重新确定成为当务之急。原本签约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改演玉皇大帝。
对于这一角色转变,六小龄童幽默地引用孙悟空当年的名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现在也终于轮到我演玉皇大帝了。”
不过他也坦言,玉皇大帝的形象需要高大、威严,而自己则带有更多儒气,因此需要多方研究这一角色,力求神似。
更大的问题是男主角石敢当的选角。钱雁秋和投资方紧急洽谈了几位演员,但都因时间或价钱问题未能达成合作。
时间不等人,近500人的摄制组已经就位,山东卫视也确定了该剧作为春节档的播出计划。
无奈之下,最终决定由原定出演二郎神的张子健改演石敢当。
张子健改演石敢当后,二郎神一角又出现了空缺。团队接连洽谈了赵毅等几位演员,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火烧眉毛之际,张子健提出一个建议:“老钱不行你演吧。”
钱雁秋最初坚决拒绝:“五十多斤盔甲穿着天天拎着大刀,谁受得了?我还得导演,还得看着剧本,哪有那么多时间?”
实际情况却由不得他选择。制片主任焦急地催促:“导演你二郎神再不定不行了,B组也拍不下去了。”
于是,钱雁秋被迫接手二郎神这一角色。
道具组也面临巨大挑战。原本为瘦削的张子健定制的盔甲,现在要穿在二百多斤的钱雁秋身上。
那套价值四万多、制作耗时六个月的盔甲根本穿不进去,只能连夜送回镇江修改。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于2015年2月15日登陆贵州卫视黄金剧场,投资高达9000万元。
该剧根据《西游记后传》以及泰山石敢当传说改编,讲述了石敢当与魔界抗争的故事。
钱雁秋虽然是第一次执导神话剧,但却有自己独特的拍摄理念。他对当时神话剧的怪现象提出了批评:“以前很多神话剧拍的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实拍的东西太少、电脑合成的东西太多了。”
他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拍的一定要拍,实在拍不了的才用电脑合成”。
剧集选择在泰山大量取景,钱雁秋对此外景地赞不绝口:“泰山非常具有神话剧特色,在这种云雾之下,会有在仙境的感觉。”
泰山这种如临仙境的景色,也给了导演对拍摄理念的更多信心。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于2015年2月15日首播,由山东卫视和贵州卫视联合播出。
尽管创作过程充满挑战,但剧集开播后收视率一路飘红,一直稳居收视率三甲,并多次登上榜首。
六小龄童对神话剧的拍摄理念与钱雁秋不谋而合。他认为一部戏的成功体现在人物性格的饱满,技术应该为内容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
他反问:“为什么《西游记》都放了3000多遍,我们的观众还在继续看?”
在《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钱雁秋不仅担任导演,还身兼编剧一职,对神话人物进行了全新设计。
这部剧集也成为了国内首部尝试裸眼3D特效技术的神话剧,邀请了纳斯达克上市IT公司的特效制作团队参与制作。
电视剧播出后,有观众评价这是“最老的二郎神”,钱雁秋只能苦笑。他何尝想穿着五十多斤的盔甲,在近五十度的摄影棚里又演又导?
最终剧集收视率一路飘红,多次登上收视榜首。
也许这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事多磨。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