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刷《甄嬛传》,每次看到“莞莞类卿”名场面,都忍不住跟着甄嬛攥紧拳头——这哪是深情告白,分明是往人心里扎刀子!难怪甄嬛当场心死,宁可出宫修行也不回头,换谁遭遇这种“替身式爱情”,都得气到原地炸毛。
重刷《甄嬛传》,每次看到“莞莞类卿”名场面,都忍不住跟着甄嬛攥紧拳头——这哪是深情告白,分明是往人心里扎刀子!难怪甄嬛当场心死,宁可出宫修行也不回头,换谁遭遇这种“替身式爱情”,都得气到原地炸毛。
甄嬛刚入宫时,可不是来宫斗的,是抱着“愿得一心人”的憧憬来的。倚梅园里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让她和皇帝结下缘分;甘露寺的相处、“四郎”“嬛嬛”的昵称,还有皇帝看似独一份的宠爱,都让她以为自己找到了那个例外。她掏心掏肺地付出,把皇帝当成夫君而非君王,连自己的才情、喜好都毫无保留地展现,觉得自己在皇帝心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结果呢?一封“纵得莞莞,莞莞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的书信,直接撕碎了所有假象。翻译过来就是:“我宠你,不过因为你长得像我死去的白月光纯元,你顶多算个止痛药,根本替代不了她”。这简直是把甄嬛的真心按在地上摩擦——她的眼泪、撒娇、陪伴,甚至满心欢喜的爱恋,在皇帝眼里全是“复刻纯元”的表演;她以为的特殊对待,不过是因为自己长了张“高仿脸”;就连皇帝夸她的才情、喜欢她的性子,根源都是另一个女人。
更伤人的是皇帝那副理所当然的态度,一句“能有几分像莞莞,也是你的福气”,把羞辱直接摆到台面上。甄嬛是谁?是骄傲又独立的才女,她渴望的是被当作“甄嬛”本身来爱,而不是谁的影子。可皇帝呢?把纯元神化成完美白月光,却把活生生的甄嬛当成没有灵魂的手办,只要求她保持“像纯元”的出厂设置,根本不在乎她是谁、想要什么。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痴心错付了,是对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彻底否定。就像你掏心掏肺爱了好几年,最后发现对方对你好,只是因为你像他前任,你所有的付出都成了别人的“思念代餐”,这种委屈和愤怒,换谁能忍?更何况当时甄嬛还怀着孕,却因为“像纯元”的罪名被禁足,连孩子都差点保不住,皇帝连一句安慰都没有,反而觉得她在置气。
所以甄嬛的愤怒,从来不是小气,是尊严被踩碎后的反击。她气自己天真,气皇帝自私,气这段感情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也正是因为这四个字,那个渴望爱情的甄嬛死了,后来回宫的熹贵妃,眼里只剩算计和复仇——毕竟,当一个人连自己是谁都不被认可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软肋变成盔甲,让伤害过自己的人付出代价。
说到底,不管是古代后宫还是现代感情,“替身式喜欢”都是最伤人的。每个人都想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谁的替代品。就像甄嬛最后让皇帝孤独终老时那样,老娘是原装正品,不是谁的高仿货,不接替身戏,更不伺候自私的人!
来源:春天好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