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85%的收视率把央视八套黄金档的桌子掀翻了一半,陈晓用一张徽州脸把晚清逃犯的账本直接拍在全国观众面前,11月25日晚上这一招谁都没料到。
0.85%的收视率把央视八套黄金档的桌子掀翻了一半,陈晓用一张徽州脸把晚清逃犯的账本直接拍在全国观众面前,11月25日晚上这一招谁都没料到。
这个数字看着不大,却刚好踩在同档期的命门上。
央视八套近半年同时段平均收视0.62%,《大生意人》一口气拔高0.23个百分点,相当于多拉回一百二十万台开机电视。
广告部内部排期表已经连夜改动,原本留给后晚的重播时段被生鲜电商和徽派白酒抢下,十五秒报价抬高18%。
陈晓团队提前签的对赌协议里写着“首播过0.8%奖励一集片酬”,现在这笔钱稳稳落袋,片方立即放出“后续商战更狠”的预告,把第二周的热度定金先收入囊中。
徽州呈坎村头那块“江南第一村”的石碑在开机第一天就被剧组包上绿布,现场执行导演说怕穿帮,真实原因是旅游公司要收取景费,按小时计价。
马头墙、竹编椅、徽绣马面裙全被写进合同附件,连墙上一块剥落的灰粉都不能私自修补,必须保持“原生态商业质感”。
这一招把当地民宿均价从每晚380元抬到580元,村委会统计,拍摄四十天,村里餐饮流水多跑三百万元。
文化符号变成现金流,比剧情先一步完成逆袭。
陈晓在发布会上说“安徽人演徽州人是召唤”,话音落地就被翻出六年前他录旅游宣传片时连方言都说不利索的旧视频。
团队没删帖,反而把新剧照里他写毛笔字的特写放大,热搜第三的位置挂了一整天。
观众要的不是地道口音,是要一个能把“流放逃犯变商王”说得像隔壁村二小子发财的熟人脸。
陈晓那张没有攻击性的轮廓正好承接这个心理缺口,让逆袭故事看起来“我也可以”。
导演张挺上一部《天下长河》把康熙朝治水拍成职场宫斗,收视曲线前低后高,靠口碑翻盘。
这次他换了个打法,前五集就让主角连踩三次法律红线:私逃、冒名、贿役,观众想骂却找不到下嘴的地方,因为每道红线都配上了“不这么干就得死”的绝境镜头。
平台数据后台显示,十五到二十八岁观众占比从第一集18%飙到第五集31%,年轻人就吃“合法犯罪”这套爽点。
张挺在内部看片会上说“商战不是做生意,是生存”,一句话把历史正剧拍成末日游戏,道德包袱被卸得干干净净。
孙千演的女主角第一集就甩了男主一巴掌,镜头给的却是她手腕上松动的银镯子,金属碰撞声比耳光响。
剧组提前在微博放出“这一巴掌值三十万两”的物料,把票号商战的核心矛盾提前剧透。
女性观众占比因此拉到54%,广告客户里美妆和黄金品牌连夜加单。
银镯子道具师说是淘宝180元买的,后期做旧,成本不到五百,带动的却是千万级别的投放预算。
小道具撬动大生意,比剧情更先一步验证“生意人”这三个字。
黄志忠和朱亚文两位“叔圈代表”排在第五集才出场,戏份加起来不到七分钟,片酬却按整集结算。
片方解释“需要他们压场子”,业内一看就懂:招商PPT上必须有几张熟脸,平台才肯给S+评级。
两位演员实际拍摄各用三天,档期卡得精准,剧组用航拍大景加背影替身补齐镜头,观众看不出缝隙。
明星成了评级筹码,戏里戏外都在做杠杆,这才是真正的商战原型。
首播当晚央视八套把原本十点档的纪录片临时调到十一点,给《大生意人》让路。
纪录片中心内部群里有人甩出“收视贡献率”表格,显示前半小时导流仅0.04%,基本可以忽略。
台里仍坚持让路,原因是“需要年轻数据”。
央视也要KPI,五十岁以上观众基本盘再大,广告客户只认十五到四十五岁人群。
历史商战成了年龄收割机,台长办公会一句话:先让数据跑起来,口碑后面再补。
社交媒体热搜词条里,“徽州古村落取景”阅读破三亿,真正讨论剧情的不到三成。
当地文旅局连夜上线“跟着大生意人游呈坎”小程序,扫码预约可享受剧组同款机位拍照,每人次收费28元,上线四小时卖出两万份。
文化局审批文件显示,剧组取景仅占用公共巷道,并未租借任何文保建筑,也就是说,观众付的钱买不到“真实”,买到的是“滤镜”。
滤镜也能卖门票,比票号更稳的现金流。
陈晓在微博发了一张自己站在马头墙下的黑白侧影,配文“回家”。
照片里墙皮剥落处被修图师涂成一片平滑,真正的“家”早被时间啃得坑坑洼洼。
粉丝在评论区刷“心疼”,没人问一句为何不把真实墙面留给观众。
明星需要“回家”人设,观众需要“治愈”情绪,真实墙面成了多余信息。
商战剧还没演到一半,戏外的情绪交易已经提前结算。
收视率爬得越快,历史顾问越紧张。
首播第三集出现“银票密码用简体字盖章”的镜头,弹幕刷“穿帮”,顾问群里有人提议补拍,导演回了一句“观众记不住”。
历史正不准确不重要,节奏不能断。
顾问团最后只能把“清代汇票防伪”写成长微博发出去,四小时阅读破百万,评论区最高赞是“原来古平原比我还会薅羊毛”。
知识被迫变成彩蛋,顾问团也成了营销号。
片方公布的下一集预告里,古平原要一口气开五家分号,镜头扫过算盘时给的是四档算盘,而晚清徽商通用的是十一档。
道具组微博解释“四档好看”,历史博主贴出博物馆藏品照片反驳,两边互撕把话题推上热搜第七。
争论越狠,平台越高兴,算法直接把争论视频塞进首页信息流。
历史细节成了流量扳机,谁对谁错不影响播放量的上涨曲线。
央视索福瑞的样本户里,有十七户是七十五岁以上独居老人,他们开机只是因为遥控器上一次按键停在央视八套。
0.85%里包含这部分“被动收视”,却被写进PPT当成“历史剧受众基本盘”。
数据不会说谎,解读数据的人会。
广告客户看到“高龄占比”立刻要求追加“养生酒”插播,三十秒广告被剪成十五秒硬塞,剧情节奏被迫让路。
观众以为自己在看商战,其实夹在两条药酒广告之间的是真正的战场。
陈晓在杀青采访里说“希望观众看到徽商精神”,媒体通稿把这句话做成海报。
同一时间,剧组财务表流出,显示徽州取景总花费不到制作成本的3%,大头花在横店棚拍和后期调色。
精神是徽州,生意在横店,观众被稳稳隔在屏幕外。
商战剧最懂“生意”二字,先把情怀卖给你,再把成本省给自己,利润差才叫逆袭。
戏里古平原靠盐引翻身,戏外平台靠“商战”标签翻身。
央视八套年轻观众占比连续下滑六个月,广告部被客户点名“老化”,《大生意人》成了救命稻草。
台里内部会议纪要写着:只要稳住0.8%以上三周,明年招商底价上浮15%。
历史剧成了指标解药,观众看到的是逆袭,台里看到的是财报。
双方各取所需,真正的盐引是收视率,古平原只是过秤的盐。
接下来两周,如果收视跌破0.7%,平台会立即砍掉宣传预算,把资源转给古装甜宠;如果稳在0.8%以上,央视会在跨年晚会给陈晓独唱环节,把“徽商”标签再薅一次。
观众以为按钮握在自己手里,其实遥控器早被数据算法标好了价。
你盯着商战爽点,平台盯着你的停留时长,谁都在算账,算盘珠子里没有情怀的位置。
你看完今晚更新的两集,是给古平原鼓掌,还是给数据打工?
来源:多才生活家vgVW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