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是依据《东京女子图鉴》改编的,同类型的还有《上海女子图鉴》、《北京女子图鉴》等。
前段时间,刷了一部剧,叫《台北女子图鉴》。
它是依据《东京女子图鉴》改编的,同类型的还有《上海女子图鉴》、《北京女子图鉴》等。
总的来说,这几部剧都是以大城市为依托,阐述了在不同背景之下,小镇女孩勇闯大都市的成长故事。
早前就听说过《东京女子图鉴》,觉得还挺有意思。
这次,看了桂纶镁主演的《台北女子图鉴》,感触很多。
图鉴,指的是一个系统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集合或现象展示。
它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标本”,来描绘和剖析某一群体、某种生活方式、某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以《台北女子图鉴》为例,它就是一部通过女主角林怡姗从台南永康到台北打拼的二十年历程,来展示不同背景的女性,在台北这座城市的生存、奋斗、爱情与迷失的“人生样本集合”。
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的各种“北漂”、“沪漂”等,是一幅小镇女孩城乡移动的图鉴。
这是关于梦想,关于爱情,也关于迷失的故事。
许多人看完说,《台北女子图鉴》就是在讲一个女人每一集换一个男友的故事。
剧中女主角林怡姗,在每一集都经历了一次不同的恋爱。她的恋爱史,衬托了她不同职业身份的转变。
林怡姗换男友的临界点,往往是她工作变动的节点。
仔细观察会发现,她不同人生阶段的择偶观,是不一样的。
用恋爱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女孩的成长与转变,也许是编剧有意为之的构思。
林怡姗刚来台北的时候,是一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
她从小地方来,没有见过世面。所以,台北给她的震撼是很大的。
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精致有品味的咖啡厅,女孩子们都打扮潮流,人们的脚步忙碌,四周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快节奏氛围。
在老家,她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切都看得到尽头。
台北,是她儿时向往的地方,她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来到台北这座大城市生活,成为真正的台北人。
这种想法,没有什么不对的。相信许多小镇女孩,也曾有一个大城市的梦。
年轻人总是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站在更高的平台,去发掘自己无限的可能性。
而台北,给了林怡姗奋斗的希望,它像一个灯塔,远远地闪着绿光,吸引着这个女孩努力靠近。
可是,现实与梦想之间,一定存在巨大的鸿沟。
来到台北以后,林怡姗才发现,自己“土”得掉渣,根本无法跟上台北人的步伐。
她从外貌穿着到谈吐,无不透露出一股“异乡人”的气息。在工作中,也无法融入大城市这种优胜劣汰和勾心斗角的残酷,第一份工作就被被人“撬墙角”,委屈辞职走人。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求职经历。
那时候,我每天做的事就是投简历。一开始,小心翼翼地挑选投送,可是当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的时候,你就会抓住每一个不能放过的机会,不再挑三拣四。
想拥有一份工作的心,胜于一切。哪怕这份工作跟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只要有一丝机会,我也会尝试去应聘。
我连便利商店招聘的储备管理岗也去应聘,还有车行的行政岗、销售岗,都不放过。
当时,想着谁家公司先要我,我就先去哪里。在不同公司的面试次数多了,也逐渐积累了应聘经验。无论去哪里工作,累积工作经验很重要,而且我觉得无论是什么岗位,都能学到东西。
最后,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招了我,让我去做人事专员。
我高兴坏了,因为面试那么多家公司,这一家是我最想去的。
我婉拒了车行、便利商店、外贸厂等,来到了位于珠江新城的律师事务所上班,那一刻觉得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可是,残酷的事情还在后面。
对于完全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我来说,我工作做得简直屎一样。
为什么会招了我?可能是因为我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太好了。
为了得到一份工作,零工作经验的我“编”了一些所谓的经历,讲得比自身条件要好,让别人误以为我很能干。
可是一到岗,就发现好难。
同事不会积极帮助你,什么都要靠自己主动学,所有事情像麻线一样混乱成一团,加班是常态,还很容易因不够细心而出错。
总之,当你的能力达不到工作需求时,会感到压力很大,很无助。
混了两个月后,心思单纯的我还和另一个部门的人聊起了自己的事情。我竟然跟别人透露自己想要考公务员的想法。
在职场上,这是死穴啊!我没想到这个人,在背后跟主管讲了我的想法,隔天我就被主管喊去谈话,说我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劝我主动辞职。
我人生第一次感到被背刺,但啥也说不出口,只能乖乖地收拾东西走人。
我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当时正好卡在试用期结束,公司多给了我一些钱打发我离开了。我也没有要求什么,就这样结束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这一幕,在我看到《台北女子图鉴》林怡姗第一份工作辞职后的情景后,产生了共鸣。
职场上的跌跌撞撞,是一个女孩内心变强大的必经之路。
而感情上的磕碰,也能让一个女孩成长。一个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会随着心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从牛肉面店的老乡,到白领花心小哥,到企业精英男,再到富二代……林怡姗的男朋友一个比一个条件优越。有钱、有地位、有见识,带领她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窥探外面的花花宇宙。
林怡姗在剧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爱上一个人。
她每次结识新的男友,都是非常迅速的。她很受异性欢迎,身上有一种“很好追”的特质。
一个女性换男友的频率很高,除了自身优秀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不会拒绝别人。
“你很容易被追到手”,也是恋爱经验丰富的原因之一。
林怡姗不缺爱情,她总是无缝衔接,极少有空窗期。
男友的类型也各不一样。一开始,她慕强心很重,想要一个能力强的,可以给她带来生活新鲜感的人。
后来,当她自己的能力也在提升之后,她需要一个能尊重她、配合她生活节奏的人。
一个人总是恋爱,其实反映了她内心的不安全感。企图通过被人爱,来证明自己是有魅力的、有价值的。
当一个人真的接纳自己,真正变得有自信的时候,是不会再通过爱情来取悦自己。
林怡姗的男友总是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她更爱自己的心。
每一次的分手,都是因为对方让她“不能做自己”。只有遵循自己内心而活,才是林怡姗想要的生活模式。
世界上哪有完美匹配的两个人,如果不愿意妥协,那么只能独身一人。
最后她发现,自由才是终极的追求。
拥有选择的权力,是林怡姗从小镇走到大城市,用20年换来的收获。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别人说家乡好,可是真正让他们回去定居,他们却不愿意了。
从小地方走出来的人,其实很难再回去了。
你看过了繁华的大世界,又怎么能甘心就此停步?
大城市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它竞争大、压力大、物价高……这里的人情淡薄,处处都是势利眼,但同时,这里也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人都是向往探索更多,拥有更多,大城市里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代表着机会,未知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这也是人们挤破头也要留下的原因,一旦回去了,你将看到的又是一成不变的景色,还有一览到底的人生。
内心的绝望,才是最要命的。
活在大城市的异乡人,大多都不富裕。
那些小镇女孩,大部分都不会像林怡姗那么幸运,事业有成,身边都是优质男友。
她们拼了命,也融入不了这座城市,买不起一间房子,寻觅不到一个好男人。
但是,稳定地“贫穷”,也能让她们保持对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也许你会觉得她们现实,好高骛远,可是想要怎么活,到哪里活,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看过宽广的世界后,再回到原点,眼光和心境也不一样了。
那些洗尽铅华,回归乡土的人,一开始一定也迫不及待离开家乡,瞥一眼外面的世界。
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小美人鱼,海里的皇宫就是禁锢她想象空间的地方,而那个危险多姿的人间,才是她向往的。
哪怕最后遍体鳞伤,为了爱情被夺去了生命,她也无怨无悔,因为她曾经看过、感受过,生命便有了色彩。
所以,人活着,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一种体验。
兜兜转转,或许最后你什么都没得到。钱没赚多少,爱情也不见得丰收,可是你的思想在成长,眼界在提升,拥有了别人夺不走的珍贵回忆。
一开始就躺平,和跑了一大圈再躺平,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爱情神话》里的老白,最后画展的名称就叫做《白辛苦不辛苦》。
人的一生,白辛苦是常态。这个名字,看似随意,实则充满了智慧。
谁都不会白忙活,只要努力了,都是有价值的。
人一辈子其实就只在做一件事:找自己。
一切形式,都是过程。
来源:白小静谈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