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诡事录》,比起那些诡谲的案子,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让我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唐朝诡事录》,比起那些诡谲的案子,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让我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那就是主角卢凌风面对苏无名时,那种近乎本能的俯视感。
剧中有这样一个设定:
苏无名是狄仁杰的亲传弟子,智商极高,屡破奇案。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应该被尊重。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卢凌风对他的态度充满了不屑。
他动不动就把“范阳卢氏”挂在嘴边。
哪怕苏无名官职不低,卢凌风下意识的反应依然是
你一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寒酸小吏,也配和我并肩?
这种傲慢,不是因为卢凌风修养不好,也不是因为他坏。
在唐朝,这是一种出厂设置。
因为在那个时代,苏无名这样的寒门子弟,哪怕才华横溢,想要在卢凌风面前获得平等的对视,概率不到1%。
这是一个让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的历史悖论:
我们向往的大唐盛世,在绚丽的表象下,是一个阶层彻底板结的死局。
而打破这个死局、让苏无名们真正站起来的,不是什么圣君贤相。
而是一个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流氓——朱温。
要理解朱温这把火为什么必须烧,我们先得看看他面对的是个什么“怪物”。
这种怪物叫门阀。
现代人常以为,门阀就是“有钱人”。错了。
在唐朝,门阀是一群垄断了文明解释权的超级家族。
他们制定了社会的审美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标准。
在他们眼里,皇室李家不过是带点胡人血统的暴发户。
唐文宗曾想为太子向宰相郑覃求婚,结果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一个九品芝麻官(崔氏),也不愿嫁给太子。
这就是文化霸权。
如果你姓“崔、卢、李、郑、王”(五姓七望),你生下来就是清流,代表着最高级的文明。
如果你不姓这些,哪怕你当了皇帝,在文化上也是浊流。
数据不会撒谎。
根据历史学家毛汉光的统计,在唐代369名宰相中,出身士族的有129人,占比高达35%-36%。
仅“崔”这一个姓氏,就诞生了至少27位宰相。
这意味着,平均每十年,长安的宰相府里就坐着一位姓崔的世家子弟。
在这样的系统里,普通人的努力有意义吗?
唐代的进士科,平均每年只录取22人。
哪怕你是杜甫这样的天才,在长安困顿十年,写尽了“朱门酒肉臭”,也换不来一个像样的官职。
而王维这样的世家子弟,精通音律、写写田园诗,就能轻松进入核心圈层,也就是现在的京圈。
这不仅仅是不公,这是绝望。
系统已经僵化到,任何温和的改良(如早期的科举)都会被门阀吞噬、同化。
直到他们遇到了朱温。
公元905年,河南滑州的白马驿。历史在这里遭遇了一场最血腥的洗牌。
主角朱温,和那些风度翩翩的门阀子弟截然不同。
他出身砀山无赖,大字不识几个,名字叫“全忠”,干的却是背叛黄巢、篡夺大唐的勾当。
他是一个彻底的局外人。
正因为他从没受过那个精致系统的恩惠,所以他下手没有一丝犹豫。
在谋士李振(一个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未中第的寒门读书人)的怂恿下,朱温做了一件极度疯狂的事。
他把抓到的30多位朝廷重臣——也就是当时最顶级的清流名士,全部集中起来。
李振指着这些人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
朱温大笑,照办。
这一幕,是文明的悲剧,却是历史的转折。
过去,皇帝杀大臣,还要赐毒酒,留全尸,这是对士大夫的最后一点体面。
但朱温像杀鸡一样处决了他们,并把尸体扔进了浑浊的黄河。
这不只是肉体消灭,这是去神圣化。
朱温用这种极度野蛮的方式告诉世人:
剥去那些繁文缛节,剥去那些高贵的姓氏,在赤裸的暴力面前,你们和泥土里的草芥没有区别。
这把火,彻底烧掉了门阀几百年来建立的心理防线。
从那一刻起,那个盘踞在中国历史上几百年的庞然大物,脊梁骨断了。
朱温是恶人吗?毫无疑问,他是。
但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道德评价往往是最苍白的。
正是这个恶人,充当了历史的推土机。
当门阀这个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后,原本被遮蔽的阳光,终于洒到了地面上。
那些像野草一样被压抑了数百年的寒门子弟,迎来了疯长。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数据,足以让你震撼:
唐代,进士平均每年录取22人。
到了宋代,这个数字变成了年均111人(仁宗朝),翻了5倍。两宋三百年,一共录取了11.2万人。
更重要的是成分变了。
根据学者统计,在南宋初期的科举登科者中,超过56% 的人,其父亲和祖父从来没有做过官。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新晋官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家的孩子。
他们不再需要像苏无名那样看卢凌风的脸色,不再需要去权贵门下行卷当舔狗。
他们只需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就能堂堂正正地站在朝堂之上。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果生在唐朝,大概率只能做个幕僚或小吏。
但在宋朝,他们成为了宰相,成为了文坛领袖。
这才是真正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很复杂。
我们不歌颂朱温,他的残暴不值得洗白。但我们必须读懂历史那种冷峻的慈悲。
这就好比森林生态学里的森林大火。
当一片森林里的老树太密集,树冠遮天蔽日,地面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完全无法生长,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僵化、衰退。
这时候,一场天然的野火,虽然残酷,虽然毁灭了老树,但它烧出的草木灰变成了养分。
腾出的空间让阳光重新照耀大地。
朱温,就是那场野火。
他用最野蛮的方式,终结了一个旧时代。
却在无意中,为中国历史上最文明、最尊重读书人的宋朝,清理出了一片干净的地基。
回到开头。
当我们看《唐朝诡事录》时,之所以会觉得卢凌风的傲慢让人不舒服,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后黄巢时代。
我们默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默认“努力应该得到回报”。
我们默认“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但请记住,公平从来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需要极高成本维护的奢侈品。
这种“默认”,是无数次历史的洗牌,是无数先辈的血与火换来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门阀和壁垒。
当资源开始向少数人集中,当上升通道开始变得狭窄,我们是否还能通过温和的改良来维持系统的活力?
还是注定要等待下一场森林大火?
这是朱温那把火,留给现代社会最大的警示。
维护公平,就是在维护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安全感。
也是在维护这个文明不需要再经历一次白马驿的底线。
【 创作声明】 本文是基于公开权威资料的原创深度分析,关键信息均已人工核实。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不良引导。部分配图由AI原创辅助生成。 编辑:如也 | 审核:追风
【 参考消息】
毛汉光 -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关于士族宰相占比数据)
薛居正 - 《旧五代史·梁书》(关于白马驿之祸记载)
司马光 - 《资治通鉴》(关于唐末历史事件)
历史统计资料 - 宋代科举录取人数对比数据唐朝诡事录唐朝诡事录,看懂了卢凌风骨子里的傲慢,你就明白了为什么黄巢必须杀进长安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