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唐诡3》又爆了?这次连导演都说是“天上掉馅饼”!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6 11:02 1

摘要:谁能想到啊?《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低调上线,首日热度直接飙到9500,三天破万,豆瓣稳稳守住8.1分。这成绩,放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的影视圈,简直是个奇迹!更神奇的是,这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了,居然还能打破“续集必烂”的魔咒,口碑不降反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谁能想到啊?《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低调上线,首日热度直接飙到9500,三天破万,豆瓣稳稳守住8.1分。这成绩,放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的影视圈,简直是个奇迹!更神奇的是,这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了,居然还能打破“续集必烂”的魔咒,口碑不降反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最近,我们有幸跟《唐诡》系列的幕后大佬——郭靖宇导演聊了聊。这位被称为“传奇剧王”的导演,这次却跟我们说了一个“反套路”的成功秘诀。

“咱们剧组,从来没人耍大牌”

聊起《唐诡》系列为什么能这么火,郭导倒是很实在。他说,现在长剧集确实受到冲击,但不管长剧短剧,横屏竖屏,观众最在乎的永远是故事本身。“你能不能把故事讲好,让观众有共鸣,这才是关键。”

说到《唐诡》系列,郭导提到了一个很温暖的词——陪伴感。观众跟着主角团一路成长,看着CP慢慢养成,这种感情积累到第三部,已经变成了一种难得的陪伴。“就像老朋友一样,你总会想知道他们后来又经历了什么。”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是郭导对团队文化的描述。你听说过哪个剧组敢说“没有演员耍大牌,没有普通工作人员被欺负”吗?《唐诡》剧组就敢!

“从默默无闻到小有成绩,每个人都清楚,观众喜欢我们的戏,是因为剧本写得好,拍得用心,是无数小伙伴一起熬夜熬出来的。”郭导说这话时特别认真,“所以在咱们团队里,每个岗位都受到尊重,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岗位。我们的剧组永远跟家一样,充满欢笑与歌声。”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在如今这个动不动就爆出“某某明星耍大牌”“某某剧组欺负新人”的娱乐圈,这样的剧组真的存在吗?

“郭家班”?其实是一群师徒

外界总喜欢用“郭家班”来形容郭靖宇的团队,觉得这种传统班底保证了剧集质量的稳定。对此,郭导却笑着澄清:“其实没什么‘郭家班’,就是长信传媒以剧本创作为中心的团队而已。”

不过他也坦言,不反感这个称呼,因为团队里确实有很多人叫他“师父”。“这都是当年他们给我当助理导演、执行导演时养成的习惯。现在巨兴茂、郭世民这些导演,还有王冰、王永辉这些制片人,也都在带徒弟了。”

这种师徒关系,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老派?但在郭导看来,这恰恰是团队稳定的关键。“比雇佣关系更有感情,比临时合约更稳定,更有利于创作风格的传承。”

想想也是,如今影视圈太多“快餐式”组局,导演、编剧、演员都是临时凑在一起,拍完就散。像《唐诡》这样有传承、有默契的团队,确实少见。

换导演?压力山大!

《唐诡3》有个大变化——导演从柏杉换成了巨兴茂。观众难免会担心:风格会不会变?质量会不会掉?

郭导倒是不避讳这个问题,他直接说巨兴茂导演压力特别大。“开机仪式上他就说,这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砸他头上了。但说实话,这馅饼可不好接啊!”

为什么?因为前作《唐诡之西行》太成功了。无论是剧本的精彩程度,还是沙漠、敦煌、黄河渡口的壮丽景观,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唐诡之长安》呢?既要避开前作的类型,又被限定在长安一个地方,从剧本到拍摄都面临巨大挑战。

但郭导对巨兴茂的表现赞不绝口:“他特别善于思考,会用镜头制造悬念,敢于对环境进行电影化改造。该强调的重点绝不马虎,该省略的枝节果断砍掉。”这种导演功力,可不是随便哪个导演都有的。

朝堂斗争?主角还是我们的小分队!

这一季《唐诡》有个细节特别引人注意——开头标明了“先天二年”。熟悉历史的观众都知道,这是唐玄宗李隆基扳倒太平公主,真正掌权的年份。这是否意味着这一季会有大量的朝堂权谋戏?

郭导给出了明确答案:朝堂斗争只是串联故事的线索,比例并不大。“在《诺皋记》《旗亭画壁》《去天尺五》和《借龄者》这四个单元里,基本上没有朝堂斗争。”

他强调,《唐诡》的底色永远是志怪和悬疑,虽然会融入真实历史,但故事的主角永远是唐诡小分队,而不是帝王将相。“所以这一季的结尾,可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权谋大戏。”

把观众写进剧里?这个操作太会了!

追《唐诡》的观众肯定注意到了那个热搜——#唐诡3把观众写进剧里#。这种操作在国产剧里还真不多见。

郭导笑着承认,这确实是参考了观众在第二季里的反馈。“互联网时代,创作者能很快听到观众的声音,这是我们的福气。”但他也强调,创作团队会认真考虑剧情需要,而不是盲目听从观众意见。

说到观众反馈,就不得不提恶评。郭导对此的态度倒是很豁达:“我当然看重口碑,但不在意恶评。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如果是恶意的恶评,更没必要搭理。”他还自嘲说:“三十年风雨,我只记得住彩虹,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这话说得,让人忍不住想给他点个赞!

《娘道》风波?就像战士差点对“黄世仁”开枪

提到郭靖宇,很多人还是会想起当年引发巨大争议的《娘道》。这部剧在播出时收视率极高,却因为女主角的台词被年轻观众批评“三观不正”。有趣的是,近年来这部剧在年轻人中的风评居然有所回升。

对此,郭导怎么看?

“当然知道,对风评回升也有关注。”他的回应很平静,还讲了一个故事:“很多年前我刚入行时听说,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老师在《白毛女》演出现场,险些被战士打了黑枪。我觉得《娘道》当年所经历的,大概是同样的事。”

这个比喻实在太形象了!观众批判的是剧中角色代表的封建思想,而这恰恰是创作者想要批判的。这种误会,在影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

郭导还举了个例子:25年前他参与拍摄的央视版《笑傲江湖》,在豆瓣最初只有5分,25年后却飙升至8.4分。“有些作品是要作为历史记忆的。”

怕不怕被吐槽“不符合历史”?

年轻观众如今的历史素养越来越高,很多不符合历史的“戏说”都会被吐槽。作为以唐朝为背景的剧集,《唐诡》团队会不会有压力?

郭导的回答很诚恳:“创作上的压力不是观众给的,是创作者应有的自觉。”他透露,编剧魏风华本身就是唐史研究者,尤其对唐传奇、唐志怪很有研究。

“写任何一个题材,涉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不遗余力地去研究,这是编剧最起码的功课。”郭导说,“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故事,是我们创作的初衷。这种压力是我们自愿承担的。”

短剧会取代长剧?别危言耸听了!

如今短剧火爆,很多人都在问:短剧会不会取代长剧?作为同时布局长短剧的创作者,郭导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有意思。

“我看过《神探狄仁杰》,但真没看几集……”他先是否认了《唐诡》创作受狄仁杰系列影响的说法,然后话锋一转,“但钱雁秋是我的好朋友,我很喜欢他这个人。”

说到短剧,郭导透露长信传媒确实有明确布局,专门有针对短剧的团队。“这次《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播出时,平台会同时上线短剧《唐诡奇谭之长安县尉》和《唐诡奇谭之九重楼》。”

但他坚决反对“取代”这种说法:“就像电影没有取代戏剧,电视剧没有取代电影,各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发挥空间。短剧集和长剧集是要协同发展的。”

最后,郭导说了一句特别实在的话:“一部作品被认可并没有那么重要,尊重文学、重视制作的工作方法更应该被推广。其实所谓的导演中心制、编剧中心制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全行业都应该知道,我们的生存之本是什么。”

听完郭导这番话,你是不是也对《唐诡》系列的成功有了新的理解?在这个浮躁的影视圈,能有一个不耍大牌、尊重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团队,能有一群认真讲故事的人,或许这就是观众愿意一直追下去的原因吧。

你看过《唐诡》了吗?对这个团队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生逢盛世军恩云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