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上线的,是陈晓、孙千主演的年代商战剧《大生意人》,开播时间定在11月25日晚黄金档,平台是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同步,走的是妥妥的“主流视听+长视频平台”双线。
央八最近的排播,明显又想出一部“正剧口碑款”。
新上线的,是陈晓、孙千主演的年代商战剧《大生意人》,开播时间定在11月25日晚黄金档,平台是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同步,走的是妥妥的“主流视听+长视频平台”双线。
开播前2个多小时,爱奇艺预约量已经冲到310万左右,相关词条登上热搜,说明关注度不低。对一部没有提前密集轰炸宣传的剧来说,这个起点算挺亮眼。
核心故事线很简单:一个被冤枉的读书人,被发配到边地,从零起步混入商界,最后成长为能和各大商帮并肩、还要和洋商博弈的“商王”。
但戏里真正想讲的,不只是发迹爽文。
《大生意人》改编自赵之羽同名小说,原著在读者圈的口碑不算爆款级,却有一批稳定拥趸。故事主角叫古平原,出身书香门第,走的是“读书入仕”那条最正统的路,结果在科举舞弊案中被牵连,下场是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三个字,熟悉古装剧的观众都知道,基本等于“一脚踩进地狱门槛”。从这里开始,剧情第一处转折就出来了——古平原的身份,从“准官场新人”被迫切换成“阶下囚”,人生轨道彻底改道。
在流放地,古平原遇到常四老爹。表面是一位在苦寒之地挣扎求生的普通人,实际承担了“启蒙商路”的作用。古平原跟随常四接触运盐,在一次次生死边缘的跑盐生意里,逐渐摸清商路,也借此脱离关外枷锁,第二人生由此启动。
从运盐开始,事业版图逐步扩展到私盐、票号、茶叶贸易、盐业正途,再到粮食买卖,生意盘子越做越大,也逐步卷入更复杂的利益网络。故事的第二处转折,落在“从经营生存,到必须扛起一部分民族经济命脉”这一段。
剧中时间背景放在晚清后期,中外贸易、洋商资本已经渗透进各个行业。古平原的成长,不只是一家一户的小算盘,后期会联合徽商、晋商、京商等几个大商帮,对抗洋商压力,试图守住本土商号的命脉。这一层,让整部剧的格局从“小人物翻身记”拉到了“商战+家国”的规格。
很多观众听到“商人”,脑子里弹出的画面,常常是挥金如土、算计利益,对情义不太上心。传统叙事里,书生、将领往往是“光明的一面”,商人则经常被写成“逐利之人”,要不就是笑面虎,要不就是被权贵呼来喝去。
原著作者在访谈里说过,写这个故事是想把被脸谱化的商人形象拆开,展示另一面——所谓“生意人都是苦命人”。
从剧透介绍来看,剧本把“重农抑商”的制度背景写得比较直白。剧中有几类商人群体:在京城求存的京商要用大把银子去打点权贵,在朝野缝隙里苟活;晋商被官府层层盘剥,压榨到“敲髓吸骨”的程度;偶尔站出来为国家利益争一口气的徽商,在关键时刻也可能遭遇政策反复,等不到一个公允对待。
商人经营实业、打开贸易通道、纳税养官府,这些贡献在历史叙述里往往被一笔带过。日常说起“从商”,一提起经常还是“重利轻别离”这种话头,对群体的误解一直存在。
剧集想做的,是把古平原这一类商人放在复杂环境里:一边是官商勾结、黑幕连环,一边是洋商资本涌入,本土行业节节败退,在这种多重压力之下,商人怎么选、能做什么、要付出什么代价。
古平原不是生下来就会经商,前期是读书人习惯的那套理想主义——讲道理、讲规矩。进入商场后面临的,是“讲道理活不下去”的现实:账本要算,人心更难算。故事中穿插大量困局:要不要和贪官合作获取路引,要不要牺牲局部利益换一线生机,要不要牺牲少部分伙伴,保住更多员工饭碗。
在这种情境下,人物的“挣扎”会比“爽感”更多。失意、恐惧、不甘、反抗,每一层心理变化都和一次抉择绑定。比起简单的“发家致富剧”,更接近一场长期拉扯——既和外部势力斗,也和自我道德底线斗。
故事里还有一条重要的情感线:常玉儿。
常玉儿是盐帮的女掌柜,和古平原在流放地结识。两人从合作伙伴到知己,既是事业上的盟友,也是情感上相互扶持的对象。这条线没有按传统“大家闺秀”的柔弱模板写,而是赋予常玉儿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江湖气。身份是女商人,不是挂在男主身上的“心灵挂件”。
在商战戏里放一位女掌柜,戏味会立刻多很多。一是性别处境,一位女性要在晚清的商帮体系里站稳脚,必然面对偏见和明里暗里的打压;二是双方在关键节点上的选择,例如是跟着古平原一起承担风险,还是守住盐帮底盘留得一线退路,都会牵动情感走向。
《大生意人》对女性角色的处理,观众会格外敏感。如果常玉儿只是嘴上说独立,剧情安排却一直在替古平原收拾烂摊子,那观感会折扣。如果真让女掌柜在关键商业决策中占据主导,人物立得住,剧集的气质会扎实许多。
演员阵容,是这部剧早期热度的另一块来源。
饰演古平原的陈晓,出身中戏,科班背景扎实,从《陆贞传奇》到《那年花开月正圆》《梦华录》,观众已经对其“古装质感+书卷气”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认知。奖项方面,早年拿过“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影视偶像奖”“国剧盛典极具青春号召力演员”之类的荣誉,也入围过百花奖男配,这一条履历,说明在业内也不只是单纯流量标签。
陈晓身上一直带着一种“不急不躁”的书卷味,演读书人、士绅类角色时会很自然。古平原从儒生变身商人,人物核心又是“儒商”,既讲信义又会算账。气质贴合得好,很多东西不用台词堆,也能从眼神和姿态里流出来。加上陈晓本身是安徽人,对徽商文化有一定生活上的熟悉感,处理徽商群体的细节会更有底气,这一点在剧外也被不少观众拿出来当“加分项”。
常玉儿的扮演者孙千,同样毕业于中戏。过往形象多偏青春线,既演过叛逆感十足的角色,也演过元气感的女主角。这回接女掌柜,算是一次人设跨度的尝试。能不能把“爽利”和“细腻”同时演出来,将会影响常玉儿这条线的说服力。
两位主演之外,《大生意人》还集合了一批熟脸老戏骨:梁冠华、朱茵、朱亚文、柯蓝等。梁冠华在观众心中几乎自带“老牌实力派”滤镜,从《神探狄仁杰》到各种正剧作品,权势人物、老江湖一类角色手到擒来;朱茵和柯蓝都在近年的主旋律剧、现实题材里贡献过稳定表演;朱亚文本身就兼顾台词功底和形象辨识度,在年代向作品里的存在感也不低。
这类卡司配置,意味着《大生意人》有意把人物关系搭出一个层次分明的棋盘:朝廷内外、商帮内部、乡绅势力、洋商代表,各自站位,再通过几场关键谈判、交易、冲突把格局撑起来。只要剧本结构稳,演员之间对戏,就会是看点。
从行业视角看,《大生意人》踩中了几个最近几年央八偏爱的元素:年代背景+现实议题+群像戏。观众的兴趣点,逐渐从单纯的爱情线转向“职业群体怎么活”“个人命运和时代冲击如何纠缠”。前有《山海情》写扶贫干部,《人世间》写城乡变迁,现在轮到“晚清商人群像”登场。
对平台来说,这类剧也是一张牌。一方面符合主流价值导向,强调实业、诚信、家国;另一方面,通过商战、谋略等戏份满足追剧快感。如果节奏控制得好,很容易出现“一边骂主角心软,一边连夜追完十集”的情况。
也有值得留意的风险点。商战剧很容易掉进两个坑:要么过度美化,把商人写成“牺牲自我拯救天下”的完美角色,少了灰度;要么为了冲突强行拉黑对手,变成“脸谱化官商勾结+无脑洋商反派”。从目前释放的物料来看,《大生意人》尝试把矛盾铺在制度和历史环境上,不完全将问题归咎给某一方,这种处理更接近现实,也更考验编剧功力。
观众对商人群体的刻板印象,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太大变化。剧中展现的劳碌奔波、政治风险、道义纠结,若是真能拍出质感,或许能在舆论场上掀起一轮关于“从商意味着什么”的讨论。某种意义上,它不只是讲古平原个人的故事,更呈现一整代人的困境。
中段提一句态度:围绕《大生意人》的讨论,不太像单一角色撕扯,更像对一套旧叙事的集中反思——“商人只认钱”这句话,在晚清百年动荡的背景下,恐怕很难说得这么轻巧。
从播出时间和平台阵容,到演员配置和题材风向,《大生意人》具备了一部讨论度稳定、话题潜力不错的剧集条件。至于能走多远,要看剧情推进后能否持续给出有力度的冲突,有逻辑的成长,以及不过火的价值表达。
11月25日晚19:30起,央八和爱奇艺已经把古平原开局的“第一局棋”摆在观众面前。接下来,将是一场关于书生、商帮、洋行、官场交织的长线博弈。
能否在一片古装、都市情感剧中杀出一条“商战年代线”,很快就有答案。
来源:小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