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最近争议最大的剧一定非《四喜》莫属,开播就拿下高收视率结果越播评分越低。
文|发菜
要说最近争议最大的剧一定非《四喜》莫属,开播就拿下高收视率结果越播评分越低。
如今《四喜》迎来大结局,评分更是低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就连官媒都忍不住了,直接发文犀利锐评剧情和演员演技,字字说到了观众心坎里。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几位演员的演技更是得到了“提名”,短板非常明显。
如果说这个月讨论度最高的几个词条是什么,那一定非《四喜》的结局莫属。
路演宣传会很少,连看片会都没有,“毫无预兆”的空降央八。
还为了营造都市家庭情景氛围,还特意请了几个“妈妈专业户”,流量明星更是没有。
开播就创造了收视新高,数据亮眼,老戏骨加盟。
任谁来看,都觉得这样的阵容充满了爆剧的潜质,结果观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前期几集确实没有注水,两集就讲完了“见义勇为”、“真假父母”、“捧高踩低”等剧情。
原先观众本以为,导演是用“狗血剧情”留住观众,制造剧情爽点。
结果没想到,直到看完结局才发现,“狗血”原来是这部电视剧的“本意”。
标榜着贴近现实,结果大结局却上演了一出“小三上门讨债,结果抵押商铺救原配”的戏码。
开饭馆经营不善马上就有人高价收购,家里债务负担重,马上就想起了丈夫留下的三百万货物。
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瞌睡有人送枕头”,主角前期经历的种种磨难都在大结局马上解决了。
可以说,编剧是“为了虐而虐”,大结局的圆满让前期的一众狗血都成为了“笑话”。
或许就连编剧也没想到,她本以为剧情的受众群是中老年人不会细究没那么多。
没想到这部剧却意外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年轻的观众却成为了“吐槽的主力军”。
“孕期丧夫”、“一夜情产子”、“婆媳对立”。
“心梗破产”、“私生子讨债”、“三家争女”等等。
欠下的债务从头贯穿到尾,整部剧结束,女主终于把剧情前期怀孕的孩子生了下来。
孕期成为了整部剧的时间线。
不过,“锅”也不能全赖在剧情上面,有几位演员在剧中的表现堪称“滑铁卢”。
演技短板蒋欣饰演的“许知夏”可以说在剧中是一个“娘不疼爹不爱”的角色。
原本许知夏是一位老板,事业心强,能力出众,但她偏偏看中了张浩,一个隐藏的“妈宝男”。
两人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从结婚那一刻起,许知夏的磨难就开始了。
从事业来看,张浩事业不上进,安于现状,两人的收入差距非常大。
而且张浩还悄悄挪用许知夏公司的五十万给自己的姐姐买房,房子没写在夫妻俩名下,而是给了自己的母亲。
在家庭关系中,婆婆重男轻女,得知许知夏一胎是女儿时,没出月子就催她生二胎。
二胎被查出是女孩还有先天缺陷后,直接联合丈夫张浩“逼迫打胎”。
然而,在生产时情况迎来了反转,健康问题确实存在,但孩子是儿子。
明明前期许知夏在婆家生活的“举步维艰”,没有人跟她站一边。
结果儿子生下来后,纵然有问题,许知夏也成为了婆家的“香饽饽”,儿子还跟自己姓。
而这种复杂苦情的角色一向是蒋欣的“舒适区”,蒋欣在剧里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质问丈夫张浩是否要搞坏夫妻关系时,她一边慢悠悠地转着戒指,一边轻飘飘地发问。
不需要大声呵斥,仅凭这个小动作和语气,就充满了压迫感。
在发现丈夫拿走自己的公司的钱,留下的欠条后,她先是蹲在地上笑出了声。
笑着笑着她的肩膀开始抖动,最后转为捂脸呜咽。
这段情绪复杂的哭戏将角色极度的崩溃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演艺圈不少混子的“演技教科书”。
而且蒋欣的演技跟其他演员最大的区别就是非常生活化,让观众感觉她就是许知夏本人。
不过蒋欣在这部剧也有负面评价,说她“一脸苦相”,以此来对她的演技发出差评。
然而,回看蒋欣饰演的许知夏在剧中的经历,可以说一大半剧集都是“苦”的,是被婆家“压榨”的。
这样的身世背景和经历,一脸苦相才是正常的,如果太开心就会人设不符。
说完了演技好的,就该说说这部剧演技“不过关”的几位演员了。
明明是剧中开展的主角,结果在剧中童谣的演技还比不上配角。
表情单一、情感表达匮乏,即使在丈夫葬礼上,依旧一脸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沈明珠的抱臂侧身、瞪眼抿嘴等小动作,都跟《三十而已》中的顾佳非常相似。
在官媒《新黄河》的文章中,童谣的演技被“特意”指了出来。
说她在演完《三十而已》之后,演技陷入“套路化”,感情戏“太木”,没什么过渡。
同样演技“不过关”的还有老戏骨许娣,也被《新黄河》文章提到了。
同样是母亲,许娣是瞪眼、跺脚、捶胸三件套,而其他两位母亲却是通过小动作展示痛苦。
林晓杰得知女儿身世后,她并没有嚎啕大哭,而是通过摩挲布料、眼泪滴落等细微动作,展现内心的不平静。
而何丽华更是通过慢条斯理剥橘子、语气温柔但眼神冰冷等细节,展现人物的压迫感,并非像许娣那样大喊大叫。
除了演员演技以外,官媒《新黄河》还点出了《四喜》最大的短板。
那就是剧情,官媒的评价丝毫不掺水,字字珠玑直接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
正如官媒所言,这部剧的立意很好,但问题就在于“狗血事件”的冲突实在太紧凑了。
观众并非不接纳“狗血”,但“狗血”太多,却让人看的厌烦。
观众看电视剧是为了解闷,图开心,并不是看剧里一大家子人吵吵闹闹,矛盾不断给自己心里添堵。
同样是家庭情感剧,《小巷人家》《人世间》《父母爱情》等剧能收获好口碑,也跟他们对剧情的把控脱不开关系。
来源:灭绝失态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