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一场马球赛过后,公主为什么就坐不住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5 20:29 1

摘要:《唐诡》第三季的收官,是在长安城的曲江畔。在一场马球赛过后,苏无名与卢凌风的狄公弟子组合,挫败了盔勒可汗纳沙的阴谋,再一次救大唐于水火。

《唐诡》第三季的收官,是在长安城的曲江畔。在一场马球赛过后,苏无名与卢凌风的狄公弟子组合,挫败了盔勒可汗纳沙的阴谋,再一次救大唐于水火。

场上输给了卢凌风,场下斗不过苏无名,从结果论的角度来看,输球又输人的纳沙才是最大的输家。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场万众瞩目的马球比赛结束后,反应最大、率先破防的人却是大唐的长公主、皇帝的亲姑姑——太平公主。

比赛结束后,回到公主府的太平终于决定撕破脸、掀桌子,选择与侄子李隆基一决雌雄。在心腹崔相面前,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我决定了。有些事躲不过的,来得越早越好,与其等待时机,不如主动出击。”

公主下定了决心,要与侄子同室操戈、加冕女皇。只是,我们还是有些疑惑和不解:皇帝在马球赛上的胜出,为什么却意外地按下了姑侄火并的加速键?

一切都要从这一季的主题中找答案。

和前两季的《唐诡》不同,第三季的故事既然发生在大唐的首都长安,自然逃不过权谋政斗的主题。

经过此前两季的洗牌,在彼时的长安,在权力的牌桌上,只剩下了最后两位终极玩家——皇帝与公主。因此,从第三季的开始,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先天二年的春夏之交,距离太平公主谢幕只有月余的时间。

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侄子李隆基扮演擂主的角色,而太平公主则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试图通过踢馆的方式,抢走大唐的龙椅。

作为一名政客,太平公主见证和参与了无数次权力斗争。因此,她比谁都清楚,自己想要取代侄子、登上皇位,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成熟的内外部条件。站在公主的角度,只有大唐处于内外交困、舆论环境利于自身时,她才能够趁势上位、取而代之。

从康国金桃案开始,皇帝与公主之间的争斗就从未停止。

康国金桃进京,名为番邦献贡,实则是皇帝为了经营西域、打通丝路而下的一盘大棋。谁知,太上皇和李凤一党却借着金桃一事兴风作浪,险些让天子命丧黄泉。

在这起案件中,太平公主看似是事不关己、全程看戏的心态,但从事后来看,她早就收到了列那的预警信息。因此,在这场父子对垒中,她才会冷眼旁观、按兵不动,只等着太上皇消灭了儿子之后,她再以长公主的身份收拾残局、登基加冕。

由于立场不同,太平公主所有的最优解,都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凡是皇帝支持的,她就反对;反是皇帝反对的,她就支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睦邻友好的唐番关系,这是初登皇位的李隆基所期望的,也是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最不愿看到的。

正是因为如此,在金桃案过后,皇帝并没有执法必严、抓住不放,而是默许苏无名等人把凶犯列那放回了故国。毕竟,列那身为曾经的番邦王子,对于想要经营西域、稳固统治的李隆基而言,具有着重要的统战价值。

与此相反的是,太平公主想要上位,对外需要挑起大唐与外邦的矛盾,对内则要通过制造舆论为自己增加合法性,然后才能浑水摸鱼、火中取栗。

正是秉承上述思路,在康国金桃案的危机被皇帝化解之后,太平公主和她的党羽,才开始在长安城内给自己买热搜、造舆论。崔相等人借着童谣的方式,玩起了古代最常见的谶纬之说。

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从来都没有什么预言,一切都是别有用心的谣言。金桃事件结束后,长安城内忽然就流传出这样一首童谣:

伊水清,天后生,

洛水浊,天后升仙河。

却看今朝曲江涨,

天后复生坐朝堂。

天后复生坐朝堂——这样具有标签性、指向性的歌谣,就差变相地报出太平公主的身份证号。这一幕,正是崔相为太平公主的上位而造势。

公主方面主动发起舆论战,为自己的夺权摇旗呐喊,侄子李隆基自然也不会闲着。因此,就在天后复生坐朝堂的童谣传出不久,长安城外惊现白泽,皇帝立刻命令金吾卫和卢凌风上山寻找瑞兽。

古代的皇帝们向来热衷于鼓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在皇帝公主这对冤家姑侄大打舆论战、争夺合法性的关键时刻,白泽的出现,无异于为皇帝的统治加码。对于李隆基而言,白泽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他只是需要天降的祥瑞,给自己在位的合法性站台背书。

因此,虽然苏无名瞒报了白泽庙前的血案,也为李奈儿保住了名声和颜面,但是皇帝并不在意。毕竟,只要苏无名承认白泽现世、瑞兽降临,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重大的胜利。因此,多起凶案的细节、白泽现身的过程,这些都显得无关紧要。

白泽案过后,皇帝在舆论战中占据了上风,自然也打击了公主的嚣张气焰。

随着皇帝统治基础的日益牢固,留给公主的机会只有寄望于外部环境变化。因此,在盛世马球案之前,太平公主已经暗中与盔勒人有所勾连。

太平公主与盔勒间谍暗中勾结、眉来眼去,就是寄望于挑拨大唐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动摇皇帝的统治,为自己乱中取胜创造机会。

因此,在马球大赛举办之前,太平公主十分乐见侄子亲临现场、参加比赛。只是,太平公主没有料到的是,在苏无名和卢凌风帮助下,皇帝不仅拆穿了盔勒人的阴谋,更是通过一场大唐队与天下队的比赛,树立了威望、赚足了人气。

在比赛现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天可汗”的呐喊声中,李隆基成功地化干戈为玉帛,不仅没有当场毙命,反倒是成为全场最靓的仔。用崔相的话说,“这天下马球大赛,倒成了他笼络人心的赛场。”

此时的李隆基,国内天降祥瑞,外邦山呼万岁,太平公主忙乎了一大圈,从战略到战术上都被侄子压过一头。那一声声的天可汗,在唐玄宗听着悦耳动听,长公主听着却着实扎心。

双线作战,双线落败。眼看着侄子的屁股就要彻底焊死在龙椅上,太平公主只能铤而走险、主动发难。

只是,对于姑姑的这些小心思,李隆基看得一清二楚。

相比嘴上缺个把门、心里藏不住事的长公主,唐玄宗才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深谙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道理,张口就是镇国公主、闭口就是姑侄情深,明明有雷霆手段,还要装作菩萨心肠。皇帝这精湛的演技,虽然没有骗过观众,却成功地骗过了公主。

在明处佛系,在暗中角力。以李隆基的心机,长公主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太平公主的结局,皇权命丧、命丧黄泉。

来源:烟花五月下苏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