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地方志刚更新的档案里,它真名“莎利文”,1946年就被军统成都站后勤科包了圆,经理拿的是军饷,菜单背面印的是密电码。
“原来叛徒就在眼皮底下。
”
昨晚刷到第18集,弹幕齐刷刷刷这句话,手机差点掉脸上。
李亨一句“唐猛,你管莎莉文叫‘我们饭店’?
”直接把“黄叶”扒得裤衩不剩——谁会把军统暗桩喊成“我们”?
嘴瓢0.5秒,送命一辈子。
更离谱的是,这家莎莉文真不是瞎编。
成都地方志刚更新的档案里,它真名“莎利文”,1946年就被军统成都站后勤科包了圆,经理拿的是军饷,菜单背面印的是密电码。
当年去喝下午茶的,十个有七个是特务,剩下三个是特务的线人。
地下党把接头点选在这儿,等于在狼窝里说悄悄话,胆子大到离谱。
可真实历史比剧还疯。
最新解密的《红岩补遗》里,黄叶原型陈明远,正儿八经地下党机要科副科长,1947年3月被捕,熬了三天,第四天就把九名同志的住址、暗号、甚至谁爱喝什么茶全卖了。
审讯记录上他签字那页,纸被泪泡得皱巴巴,可泪救不了命。
剧里把他缩写成“黄叶”两个字,观众以为只是代号,其实是真事——当年重庆档案室的人一提“黄叶”,牙根还痒。
剧里李亨耍了个小花招:故意把中统的贾云武引到莎莉文,让军统以为中统要抢功,两边拔枪互怼,于同趁乱从后门溜走。
弹幕笑疯:“国民党内卷起来,连自己都打。
”别笑,1948年川康特委就是因为这次火拼,连夜把联络守则改了:以后接头必须“双盲”——上线不知道下线长啥样,下线也不知道上线真名,连暗号都得隔层窗户说。
说白了,就是被自己人坑怕了。
最扎心的是于同。
剧里他坚持按原计划接头,被李亨吼“周四海已经没了,你也想送死?
”他还是去,结果真没回来。
史料里写得更冷:那天他穿的是周四海送的呢子大衣,兜里揣着给未婚妻买的胭脂,枪响后大衣被血染成黑红色,胭脂碎成粉,风一吹,像落雪。
后来川康特委的老人回忆,说于同那批人“傻”,可也正因为“傻”,才把火种一点点传下去。
所以再看李亨的三重身份,就不觉得爽了——白天是中统特务,晚上是青帮堂主,凌晨还得给延安发报。
剧里他对着镜子刮胡子,手抖得把下巴划出血,弹幕刷“演技炸裂”,其实那是真怕:怕哪天醒来,连自己都忘了到底是谁。1948年成都“三三”大逮捕,他原型人物的原话被记在口述史里:“每天出门,先摸领口,看线头有没有断,断了就是昨夜有人翻过我衣服,得赶紧找棺材铺订板子。
”
看完剧去翻史料,发现最狠的不是枪炮,是细节。
莎莉文的咖啡杯底刻着“C.P.”俩字母,外人以为是品牌,其实是“锄奸”拼音首字;陈明远叛变后,组织断掉他所有关系,却独独没动他老娘,老太太直到1952年还天天去朝天门码头等儿子,带两斤橘子,橘子烂了又换新的。
剧里没拍,可一想到,喉咙就发紧。
所以别再把谍战当爽剧。
那些“神操作”背后,全是真人真事真血。
李亨们不是开挂,是把一天掰成三天过,把一条命缝成三条命用。
下次再看到“黄叶”俩字,心里咯噔一下,就对了——那不是剧本,是当年有人用命写下的注脚。
来源:幽默明月zX93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