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德汉到“赤峰对夹”:最高级的开脱,连自己都信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5 13:30 1

摘要:人犯错后最难的,从来不是道歉,而是承认“我本就错了”。多数人会本能筑起心理防线,找借口开脱——有的敷衍得一眼看穿,有的却包装得无比“真诚”,甚至连自己都能骗过。《人民的名义》里赵德汉的名场面,就把这种“假反省”演到了极致。

人犯错后最难的,从来不是道歉,而是承认“我本就错了”。多数人会本能筑起心理防线,找借口开脱——有的敷衍得一眼看穿,有的却包装得无比“真诚”,甚至连自己都能骗过。《人民的名义》里赵德汉的名场面,就把这种“假反省”演到了极致。

当他瘫在满墙赃款前,说的不是“我贪了”,而是“我一分钱都没花,看着这些钱像稻谷”,最后还求着做精神鉴定。这番话看似悔悟,实则全是套路:他把贪污这种法律、道德层面的错,偷换成“出身朴素的应激反应”“精神病症”,潜台词里满是“犯罪的不是真的我,是痛苦经历和病症控制了我”,本质是在规避自己的主体责任。

而现实中类似的“开脱术”更常见。就像有人回忆童年“8分钱的赤峰对夹”——“一家四口吃着像过年,后来成千上万一桌的席,都没那味”。这话听着是在念旧、剖白“本质朴素”,实则是把自己的贪腐,推给“贪念这个外来者”:仿佛犯错的是“贪念”,不是“我”,是外界腐蚀了纯洁的自己,而非自己主动选择了堕落。

赵德汉和“赤峰对夹”的故事,本质是同一套逻辑:罪行败露后,他们会“灵魂出窍”,用一个“正义的我”去审视“罪恶的我”——把欲望客体化、病理化,用“看稻谷”“念旧味”的温情包装,掩盖“贪婪”“犯罪”的核心事实。可再精致的开脱,也改变不了本质:错了就是错了,犯罪就是犯罪,没有任何美化的余地,唯有承担惩罚,才是唯一的救赎。

生活里,你是否也遇过这样的“假忏悔”?看似掏心掏肺,实则句句在推卸责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识破那些藏在“真诚”里的假象。

来源:洒脱麻酱mj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