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泼辣直爽,说话像放鞭炮,一点就着;一个文静内敛,整天抱着书本,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同样穿着格子裙,扎着马尾辫,却活脱脱是两个世界的人。
同样的家庭,长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小时候的江亚菲和江亚宁,曾是松山岛上最鲜明的对比。
一个泼辣直爽,说话像放鞭炮,一点就着;一个文静内敛,整天抱着书本,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同样穿着格子裙,扎着马尾辫,却活脱脱是两个世界的人。
多年后,两姐妹的人生轨迹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亚宁成了令人羡慕的少将夫人,亚菲却选择了嫁给二婚的王海洋,当上了后妈。
这看似偶然的结局,其实早就在她们的性格中埋下了伏笔。
01 性格决定命运,两姐妹早已不同
江亚菲作为江家的长女,从小就是个“小辣椒”。她敢说敢做,敢爱敢恨,家里家外没有她不敢管的事。
当江昌义突然出现在江家认亲,全家人都不知所措时,只有亚菲坚决站在母亲安杰一边,始终不给江昌义好脸色看。 她就像安杰的守护神,谁让母亲受委屈,她就跟谁急。
而江亚宁呢?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她不像姐姐那样锋芒毕露,而是安静地躲在角落里看书。
在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安杰带来的书籍成了亚宁最好的精神食粮。 她通过书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培养出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两姐妹一个动,一个静;一个外向,一个内敛。性格的差异,为她们日后截然不同的婚姻选择埋下了伏笔。
02 婚恋观差异,一个像爸一个像妈
人都说女儿的择偶观深受父亲影响,但江家的这两个女儿却各有各的模板。
亚菲的婚恋观明显受了母亲安杰的影响。 她容易被有文化的人吸引,第一次心动对象是司务长于大光,就是因为被他身上的文化气息所吸引。
后来她嫁给出国归来的王海洋,那时的王海洋已是北大高材生、海外归国博士,满腹诗书,气质儒雅。 亚菲不顾长辈反对,毅然决然嫁给了他,这不正是当年安杰执着追求文化品位的翻版吗?
而亚宁却恰恰相反,她更受父亲江德福的影响。 她选择孟主任,就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父亲江德福的影子——幽默、豁达,能给她精神上的愉悦感。
作为一个文人,亚宁在婚姻中更看重精神的契合而非物质的丰富。 所以她毕业后毅然嫁给孟主任,回到从小长大的海岛工作,过着平凡却充实的生活。
03 亚宁的智慧,藏在书本与理解中
亚宁的成熟和睿智,在剧中处处可见。
当安杰中风住院后,因为觉得自己拖累了江德福而愧疚不已时,亚宁的一番劝慰尽显智慧:“你不必感到愧疚,真的,爸爸虽然在仕途上失去了很多,但是他在生活中得到的更多呀!比如,文明的生活,有情趣有情调的生活等等。”
她甚至还拿老丁和江德福做对比:“就像我姑和我姑父,就精神层面上,我姑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我爸享受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这番话不仅说得安杰心里好受多了,连一向挑剔的亚菲也不得不佩服地说:“亚宁不愧是大学生,这番话既有深度又有高度!”
亚宁的智慧,让她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也让她在婚姻选择上更加理性、清醒。
04 亚菲的直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亚菲的泼辣和直率,既是她的优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发展。
她继承了父亲的正义感,却没有学到父亲身上的圆滑。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相对比较强硬,这种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职业发展。
在感情上,亚菲同样执着而直接。她敢于违背父母的意愿,坚持嫁给带着孩子的王海洋。 这份勇气可嘉,但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小时候那个敢爱敢恨的亚菲,长大后却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收起锋芒,活得越来越“规矩”,越来越不快乐。 那个曾经鲜活灵动的女孩,渐渐“没了魂”。
相同的起点,不同的结局
回头看这两姐妹的人生选择,很难说谁对谁错。
亚宁选择了回归海岛,嫁给了像父亲一样的孟主任,活成了另一个版本的“安杰”。 她接受了包办婚姻,却用自己的智慧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而亚菲则选择了追随内心的感受,勇敢地嫁给了自己爱的人,哪怕当后妈也在所不惜。 她的选择更加现代,也更加艰难。
小时候最像安杰的亚宁,最终过上了安杰式的生活;而小时候最不像安杰的亚菲,却在骨子里继承了安杰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想想也是有意思。同一个家庭培养出来的两个女儿,却因为性格的微小差异,最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亚宁的文静和内敛,让她更早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亚菲的泼辣和直率,让她更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
两种性格,两种选择,没有孰优孰劣。
只是不禁让人感叹: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不假。
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也常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是选择一个能给自己稳定生活的人,还是执着于内心的真实感受?
也许亚宁和亚菲的故事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大家怎么看呢?
来源:雨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