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粉丝数往下掉,品牌方悄悄撤,这场景简直像一部烂尾的连续剧。 一、观众为啥不买账了?因为真实生活比剧本更荒诞。有人说,东青的问题不是演技差,而是把真实生活当成了提线木偶。你想想,凌晨被催债的电话吵醒,或者因为一句实话崩溃大哭,这种场面需要演吗? 二、糖水爷爷和咖啡阿姨为啥能火?因为真诚不用彩排。记得那个因为3块钱糖水火上热搜的爷爷吗?没人给他写剧本,镜头前他连话都说不利索,可网友就是愿意排队买账。 三、Z世代连广告都跳过,还能被你套路?现在年轻人刷视频的速度比翻书还快,手指一划三秒定生死。你还在用“借钱-分
东青的视频评论区最近挺热闹。 上个月他还在演辍学追爱,这个月就变成了被朋友欠债的苦主,粉丝们直接开始在评论区“挖坟”——“下个月该演创业失败了吧? ”“剧本能不能换点新套路? ”
说实话,现在连我奶奶都能看出视频里的假眼泪了。平台早就下架了没标“剧情演绎”的视频,可东青还在硬撑。 粉丝数往下掉,品牌方悄悄撤,这场景简直像一部烂尾的连续剧。
一、观众为啥不买账了? 因为真实生活比剧本更荒诞
有人说,东青的问题不是演技差,而是把真实生活当成了提线木偶。 你想想,凌晨被催债的电话吵醒,或者因为一句实话崩溃大哭,这种场面需要演吗? 生活早就给你写好了剧本,可东青非要自己加戏。
比如那个被扒皮的“东北雨姐”,视频里砍柴烧饭一副田园派头,结果被爆出民房是租的、连灶台都是道具。 观众为啥生气? 不是因为表演粗糙,而是发现自己付出的真心被当成了流量密码。
二、糖水爷爷和咖啡阿姨为啥能火? 因为真诚不用彩排
记得那个因为3块钱糖水火上热搜的爷爷吗? 没人给他写剧本,镜头前他连话都说不利索,可网友就是愿意排队买账。 还有凌晨出摊的咖啡阿姨,一边磨豆子一边唠家常,评论区全是“阿姨给我留一杯”。
这些内容能火,大概是因为观众早就看腻了精心设计的“苦难”。 真实的生活里,挣扎和温暖都是即兴发挥,谁有功夫背台词啊?
三、Z世代连广告都跳过,还能被你套路?
现在年轻人刷视频的速度比翻书还快,手指一划三秒定生死。 你还在用“借钱-分手-逆袭”的老三样,人家连片头曲都能预判了。 有网友说得好:“你越想演得像真事,我越觉得你要骗我钱”。
就像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编故事的视频,同一句文案换个人演,连特警车停的位置都不带变的。 结果呢? 平台封号,网友骂街,真是应了那句话——骗流量可以,骗良心不行
四、短视频的下半场,拼的是“让人信你”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去年拿奖的短片《竹林里的空气能卖钱》,拍摄前团队跑去村里蹲点,跟着村民记账、发钱,连大爷吐槽“什么熟悉不熟悉”的牢话都剪进了片子里。 这种糙了吧唧的镜头,反而让观众觉得靠谱。
反观某些博主,剧本打磨得越精致,评论区吐槽越狠。 你说这世道是不是挺魔幻?
最后留个话茬儿:
如果明天东青发视频坦白“之前全是演的”,你会原谅他吗? 还是说,短视频这行早就默认——真不真实不重要,有流量就行?
来源:柿子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