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开撕影视化女主角,IP改编左右为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4 21:18 1

摘要:优酷新剧《凤凰台上》虽然播得不太好,进度还未过半云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就已经横盘,但戏外却比戏内更热闹,原著作者谢楼南与剧版女主角彭小苒公开互撕,也算是让剧集有了点声量。

原著作者和IP改编剧女主角开撕,内娱也是看上新热闹了。

优酷新剧《凤凰台上》虽然播得不太好,进度还未过半云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就已经横盘,但戏外却比戏内更热闹,原著作者谢楼南与剧版女主角彭小苒公开互撕,也算是让剧集有了点声量。

双方的争论主要围绕“魔改角色”展开,原著作者痛诉“亲闺女”被改得七零八落,宣称要和剧版进行切割,而彭小苒则表明剧版改编由整个创作团队配合,目前的呈现效果已经是她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一场由网文改编引发的互联网乐子,却实实在在成为了IP影视化不得不面临的难点:网文影视化周期的拉长为IP改编提出了新课题。

到底算不算魔改?

客观来说,《凤凰台上》确实对原著的部分剧情进行了“魔改”。

原著《我是皇后》讲述了一对帝后从权谋博弈到生死相守的故事,剧版故事主线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动,仍然聚焦帝后之间的相爱相杀,但对主角的感情线进行了一定幅度的改编,这也是原著作者谢楼南公开向剧组“开炮”的原因。

根据谢楼南的发言可以总结出她对剧版魔改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改编剧情降低了女主角凌苍苍(彭小苒饰)对男主角萧焕(任嘉伦饰)的情感浓度。原著中凌苍苍虽然鲁莽冲动,但对萧焕是直球式深情,因为心疼萧焕哭得稀里哗啦堪比“尖叫鸡”、低声下气给萧焕当奉茶宫女只为哄他开心,通过大量情节去烘托两人情比金坚。

剧版改掉了一部分凌苍苍打直球表白的情节,但她对萧焕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受她个人成长经历影响,稀释她的爱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改变了角色的成长内核,所以在谢楼南看来角色人设被改的七零八落。

二是剧版改编后常被拿来与女主角彭小苒的成名作《东宫》作比较,不少观众指出两部剧风格相似,进而衍生出了关于女频“虐女”的争议。

《东宫》原著一直被视为“虐女文学”的代表,而谢楼南自诩“爱女”“女主亲妈”,在女频界可以说是相当权威,不愿与“虐女”二字扯上关系,更不愿两部剧拿出来作对比。

谢楼南自觉原著被“魔改”感到痛心并非不能理解,但就作品本身而言,影视化也确实存在改编的必要,因为原著作者不满被“魔改”的桥段,恰恰反映了时代审美的局限性。

比如凌苍苍对萧焕的直球式表白、强烈的情感浓度,其实并不符合当下独立大女主的形象审美,现阶段的女性观众希望看到独立自主、自爱自强、在情感中处于上位的女性角色,而非爱男主胜过一切。

而所谓的“爱女”,谢楼南是通过“给她配一个全世界最好的老公,宠着她惯着她还引导她成长,360度无死角的呵护”来呈现的,“爱女就是给她一个好老公”的价值观必然会遭到当下女性观众的吐槽。

相比于《东宫》女主小枫阿翁被杀、全族被屠,她爱上仇人受尽委屈最终自刎的桥段,《凤凰台上》确实不虐女,但凌苍苍八年生五个孩子、女儿叫萧灾的设定,现在看来也和“爱女”不沾边。

《凤凰台上》原著连载于2006年,剧情所呈现的情感模式、价值观在二十年前或许很常见,但并不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眼光,从原著作者的发言遭到观众大面积声讨就不难发现,创作时代的审美局限仍然存在。

当网文影视化周期被拉长,内容审美、价值观过时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在影视化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改编,但这种改编属于“魔改”吗?

从剧情内容的呈现上来看,剧版确实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导致剧情不符合原著作者的期望,因而爆发了这场争议,但从影视化呈现的效果来看,又很难将这种改编称之为带有负面意义的“魔改”。

IP改编永远有新课题

自网文IP版权库被挖掘后,改编尺度就成为了影视行业持续探索的一个难题。

一方面,具备影视化价值的IP必然存在一定的优势,无论是内容优势也好、受众优势也罢,都意味着改编尺度被进一步收紧,无法做到信马由缰、面目全非。

但另一方面,语言叙述与影像叙述本身又很难画等号,简单来说就是语言文字的描述无法通过影像进行高度还原呈现,因而IP影视化必然会做出适合影像叙述的改编。

不能不改又不能大改、乱改成为了IP影视化改编的痛点,还原度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市场反馈,而“魔改”也不一定会被观众抵制,改编的尺度实在难以把握。

比如优酷暑期档大剧《凡人修仙传》就以高还原度著称,得到了不少原著党的夸赞,但受“凡人流”修仙题材影响,修仙是一个向内求的修炼过程,影像呈现就会沦为流水线式的平淡,无法带动观众情绪,导致剧播期间热度迟迟难有突破。

而“魔改”成功的典型例子就是《永夜星河》,剧版改编保留了原著的穿书设定,但加入了“游戏系统”设定,为剧情增加了更多趣味性,能够在初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并迅速留住观众,市场反馈也相当热烈。

不难发现,IP影视化改编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论,只能依靠影视编剧做出相对合理的改编,而影视化周期的拉长与观众审美的高速迭代则加剧了改编难度,这也是由《凤凰台上》引申出的一个新的改编难题:老IP如何做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改编?

观众审美其实是一个更难把握的课题,因为“迎合”并不是标准答案,《凤凰台上》做出了符合当下观众大女主审美的改编,不仅被原著作者斥责“魔改”,也并未得到相应的市场反馈,而引领观众审美则是影视行业永恒的、不断变化的课题。

IP改编无法诞生一个既定公式,IP影视化也始终会有新的课题出现,与其原著作者和女主角互撕,不如一致对外撕编剧,毕竟这才是IP影视化改编的核心所在。

来源:眸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