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小红娘》影视化不好看,谁之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4 13:41 1

摘要:显然,《狐妖》三部曲的影视化算不上成功,甚至成为漫改失败的典型案例,即便有杨幂、刘诗诗、成毅这些扛剧演员的出演,也无法拯救平庸的剧情与口碑。

到头来发现,选角不是最大的问题。文|爱捞编|柳南

《天地剑心》播完后,《狐妖小红娘》的漫改,也暂时告一段落。

显然,《狐妖》三部曲的影视化算不上成功,甚至成为漫改失败的典型案例,即便有杨幂、刘诗诗、成毅这些扛剧演员的出演,也无法拯救平庸的剧情与口碑。

从流量来看,《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天地剑心》在站内热度值均破9000,《淮水竹亭》遗憾冲9000未果。

看似是还不错的成绩,再来看云合第三方数据,2024年5月上新剧·集均V30榜单中,《狐妖小红娘·月红篇》集均V30为1355万,没能超越《我的阿勒泰》的2051万,远不如《庆余年第二季》《新生》《不可告人》等剧;2025年4月上新连续剧·集均V30榜中,《淮水竹亭》以1651万的热度排名第6,前面是没有任何流量出演的《无尽的尽头》。

拥有大流量和大IP的号召力,却没能打过新剧种,以及没有流量加成的类型剧,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妙的信号。

从口碑来看,狐妖三部曲同样表现平平,《月红篇》豆瓣评分5.0,《淮水竹亭》评分6.3,《天地剑心》评分6.0。

剧集和角色对主演的口碑加成,更是少之又少。观众对于这个系列剧的吐槽,几乎集合大家对古偶吐槽之大成:没有CP感、剧情魔改、内容无聊……既没能讨好到原著粉,又惹来观众抱怨。

原本是万众期待的1+1+1>3的效果,最终却变为草草收场的结局,将古偶所有的问题都集中暴露。IP、题材、班底,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不算成功的《狐妖小红娘》影视化,能给这个行业留下哪些经验?

漫改剧,难吗?

内娱这几年的漫改剧并不少,也不乏成功案例。

比如《异人之下》,第一部的妆造虽然一度被观众吐槽,但剧集对世界观和人物的还原,却能透过屏幕,让观众感受到原漫中的热血,并拿下豆瓣8.2的高口碑;

除了国漫影视化,还有将日漫成功影视化的。比如《棋魂》,开播时,褚嬴的形象设计也曾遭到批量吐槽,但看完整部剧后,观众又觉得这个瑕疵微不足道。最终,《棋魂》以黑马之姿在豆瓣拿下8.6的高分评价,成为当年华语高分剧集Top 6。

无论是《异人之下》还是《棋魂》,都有各自的改编难度,但最终主创都将原著中的核心情感成功传递到观众面前,同时赢得原著粉与长剧观众两方的好感。

这两部剧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只要遵循原著的逻辑呈现故事情节和高光,把握内核的精准传递,大家对于选角的接受能力也可以很强。

相较而言,《狐妖小红娘》的影视化改编本应该更占优势。

一方面,有《苍兰诀》和《永夜星河》两部爆款作品在手的制作公司恒星引力操刀,对于观众来说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古偶的改编方向原本就有观众基本盘,再加上杨幂、刘诗诗、成毅等流量演员的加持,招商能力和基本热度本应不成问题。

但从整个系列的改编成果来看,设想中最大的优势,反而成为观众对于剧集的“狙击”重点。

《月红篇》与《淮水竹亭》都免不了观众对“中年古偶”的吐槽,到了《天地剑心》,从前两部的大女主转化为大男主,剧集口碑依然没能实现逆转。

仔细想想,该系列剧的选角,其实还算贴合。

于是,观众终于看清本质,《狐妖小红娘》影视化的根本问题或许并不在于演员本身,而是剧情改编的低幼与演员年纪的不匹配,角色很难说服观众;魔改的套路与简单的内核,导致情感传递的错位,爱情友情和亲情的刻画,没能与更多的观众做勾连。

超强的卡司阵容、还算新鲜的人设,到最后都在平庸的剧情里,泯然众人,留下美则美矣的遗憾。

就像豆瓣网友的犀利评价,看完打打杀杀、爱恨情仇的场面之后,大家只想召唤反派黑狐妖:把主角们都收了吧;更有网友吐槽,剧集犹如一出巴啦啦小魔仙大战古娜拉黑暗之神。

比如《天地剑心》中,男主王权富贵的人设在以神君、战神为主的仙侠人设中,简直是一股清流,虽然出生就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但是角色本身并不阴冷;虽然出场就是能力强大的兵人,但人物有着自己的成长和“道心”。

王权富贵是破碎的、孤寂的,也是坚定的和怜悯的。但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人物设定本身的魅力不仅没能彻底展现,甚至在忙忙碌碌打打杀杀的场景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也让人很难共情。

你知道它是一部新剧,也知道男主人设特别,从头到尾,你仿佛看出了点意思,但又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像极了你刷到过的每个仙侠剧。

这也不奇怪为什么狐妖三部曲的改编,都被打上“剧情平淡”“魔改”的标签。“漫改”并不是原罪,对动漫有限的情节,进行长达36集的改编和扩充,却始终没能用剧情支撑起人物本身独特的魅力,才让一个故事失去支点。

古偶红利之后的“黑利”

古偶赛道太卷了。

这不是在今年才有的结论。2024年,除了《淮水竹亭》外,爱优腾的古偶片单里还有《与凤行》《长相思 第二季》《大梦归离》《墨雨云间》《度年华》等。演员维度,从85花、95花再到00小花,头部阵营几乎人手一个古偶大IP……

再往前推,从2022年开始,刺猬公社在《沉香如屑》播出时,就讨论过《仙侠剧:越来越美,越来越无聊》。这样的评价,放在今天依然成立。

赛道虽卷,红利却多。

尽管《与凤行》的剧情也有诸多缺陷,依然不妨碍预约人数的增长,与进入平台爆款俱乐部的步伐;尽管古偶很难“善终”,依然不妨碍《墨雨云间》成为一匹黑马;再加上《永夜星河》开发“新系统”,古偶的红利简直用之不竭,仿佛只要开发得足够多,总会有一个爆款救市。平台开古偶,像玩家开宝箱,不求必中,只赌一个概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狐妖三部曲迎来了大众对它的“考核”。

显然,维护“人妖和平”的理念内核,在仙侠中已经不稀奇,与此同时,观众对于古偶换乘、剧情套路、爱情工业化生产的吐槽甚嚣尘上,在观众对古偶不再信任的时刻,狐妖三部曲又恰好踩中大家的雷区。

一边是观众的审美进步,一边是古偶赛道的疯狂内卷,狐妖三部曲固然有自己的美学优点,甚至在群像的打造上也尤为珍贵,但还是要感慨一句,吃红利没能赶上好时候。

有这样困惑的,不只是狐妖系列。在今年播出的很多古偶剧,都无法躲过观众的扑街调侃。

在云合数据10月长剧霸屏榜单中,《许我耀眼》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为10.0%,《一笑随歌》以3.8%紧随其后,《宴遇永安》《暗河传》则分别为1.8%和1.3%。

根据《2025Q3长剧集网播表现与上新观察》,第三季度上新长剧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排行榜上,年代剧《生万物》以集均4840万的热度遥遥领先,《朝雪录》《凡人修仙传》紧随其后,但再往后看《子夜归》《献鱼》《定风波》的集均数据均低于2000万,古装剧上榜数量虽多,但整体数据不算乐观。

从《花千骨》到《与凤行》:85花步步飞升,仙侠剧越走越窄一文中,刺猬公社曾分析,平台之所以频繁布局古偶剧,就在于它所带来的流量与招商能力给予平台的安全感,即便没能达到大爆的程度,至少能守住基本盘。

而这样的安全感,到2025年已不再坚固。这一年,没人想到农村题材和都市题材战胜了古偶,流量演员未必能次次担起扛剧重任,反而一次次在古偶赛道中丢掉口碑。

古偶的黑利,除了来自彻底失灵的艺人效应与IP效应,还来自观众对这个赛道日渐低迷的信任。

当饭圈剧失去饭圈

早在两年前,就有剧宣工作人员告诉刺猬公社,古偶更像是一种饭圈特供剧,即便观众不喜欢,至少还会有粉丝坚持看。剧宣期间,粉丝们卖力的宣传与安利就是一种证明。

饭圈剧的好处是,始终有粉丝买单,这既是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危险之处。一旦粉丝对剧集不满,剧集很难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一点,在《天地剑心》的播出过程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男主角成毅的粉丝认为剧集后期男主戏份少,而女主角色不断叠buff;女主粉丝则认为演员的真诚被辜负,主要问题在于魔改而非艺人本身。

当《狐妖小红娘》来到影视圈,《月红篇》《淮水竹亭》并没能用杨幂和刘诗诗打好在路人观众中的口碑,到了《天地剑心》甚至连粉丝都没能讨好。

过去,我们认为仙侠剧无聊的关键在于剧情的套路化与人物的脸谱化,看完狐妖三部曲才发现,仙侠的无聊在于内核的虚无,给人一种明明剧情很简单,但就是无法共情角色之感。

每部剧几乎都打着为众生的名义,但其实众生的苦是一个都没能演出来。不仅不体恤众生的苦,甚至还要花时间为爱黑化,导致苦点没共情,糖点也没磕到,主角粗糙地完成历练的剧情,犹如反派塑造一般简陋,让人看完之后不仅不知道主创想要表达什么,甚至还想问一句:就这?

有限的内容范围内,演员再贴合角色、特效再精美、配角再丰富,其实都很难给出意料之外的效果,毕竟,内容的天花板就在这里。

如果想虐恋,就应该呈现“素素跳诛仙台”的名场面,让观众忍不住抓心挠肺,而不是用眼泪和BGM告诉观众,这里你可以哭了;如果想要塑造大女主,就避免任何娇妻剧情,把人物高光还给女主;如果想要塑造大男主,就致力于制造与其人设与能力匹配的剧情考验。

最不聪明的做法,就是把观众骗进来“杀”。因为任何一个IP的影视化,最核心的“种子观众”就是原著粉和演员粉,魔改赶走原著粉,如果最后连演员粉都要赶走,很难想象,古偶的观众还会剩下谁。

过去的古偶,可以捧红演员,用内容给演员加分,即便服化道或者主角剧情被吐槽,至少还有精彩的配角可以吃到红利。

再后来,古偶渐渐靠演员为热度兜底,如今这种兜底的能力也因多方变量的存在而变得不确定。

古偶剧不妨回到内容创作的本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演员的流量,剧集的亮点还剩下什么?

如果一味依赖演员扛剧,脆弱的生态将难以为继。

《7月 | 正片有效播放·霸屏榜 集均V7/V30榜》,云合数据,2024年8月1日。《6月 | 正片有效播放·霸屏榜 集均V30榜》,云合数据,2025年7月2日。

来源:刺猬公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