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温《悬崖》后才懂高彬明知顾秋妍杀了任长春,依然放走她的隐情
《悬崖》大结局深度解读:高彬为何放过顾秋妍?
在《悬崖》的大结局里,周乙明知返回哈尔滨凶多吉少,却依然义无反顾。他心里装着一个完整的计划——不仅要救出顾秋妍和莎莎,还要揪出隐藏在内部的好细。
一回到哈尔滨,他立刻联系了老魏和顾秋妍,并特别叮嘱顾秋妍:“打死任警官这件事,你绝不能认。对一个杀过满洲国警察的人,高彬就算想保你也保不住。”
从这句话能听出来,只要顾秋妍不承认杀人,高彬其实不会太难为她,甚至可能在职权范围内拉她一把。可一旦认了,那就真的没有回头路了。
事实上,在任长春遇害的车里,警方早已发现一根女人的长头发。加上这次周乙和顾秋妍身份暴露,以高彬的脑子,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杀任长春的就是顾秋妍。
但奇怪的是,高彬从没当面问过顾秋妍这件事。
审讯周乙时,高彬只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周乙答:“信仰。”
高彬冷冷地说:“信仰?你连自己的同事都杀,做的全是丧尽天良的事。”
两人都心照不宣地把这事算在了周乙头上,谁也没再往下深究。高彬这么做,其实是故意的。而背后的原因,剧中早有伏笔。
高彬对周乙,一直另眼相看
在特务科,高彬手下有三个人:
· 鲁明,为人阴险,是个真小人;
· 刘魁,有勇无谋,做事冲动;
· 周乙,不仅聪明,能力也最突出。
高彬喜欢聪明人,所以看不上刘魁,对鲁明则更多是提防。他真正欣赏的,是周乙。
周乙曾被派到关外执行两年秘密任务,回来就受到嘉奖,能力可见一斑。回来后他办的几件事也相当漂亮,尤其是“药品上山”那一次。
当药品被关大帅那伙人劫走,而关大帅背后又有靠山时,鲁明一再强调这人动不得。刘魁则嚷嚷着:“抓他手下,顺藤摸瓜,不信抓不到把柄!”
周乙却说:“我们就用‘协助抗联送药’的罪名抓他。有这个罪名在,谁敢保他?就算我们放过他,日本人也不会放过。这事我来办,出了事高科长担着。”
果然,人刚一抓,说情的就找上了高彬。这时周乙主动说:“这事关系到警察厅的颜面。高科长,您不如回避两天,案子交给我。”
之后的送药计划,也全是周乙一手安排。他的能力和担当,高彬都看在眼里。
所以尽管高彬始终对周乙存有疑心,却始终对他高看一眼。
内奸告密导致孙悦剑送药计划和电台暴露,高彬带人在马迭尔酒店设伏。周乙让顾秋妍去报信。顾秋妍撞见刘魁等人,只好假装给“情夫”打电话取消约会。
刘魁警告手下别乱说,鲁明却到处打听。很快,“周乙被戴绿帽”的传言就传到高彬耳朵里。高彬提醒鲁明别在背后议论上司。鲁明不承认,高彬直接反问:“那我是怎么知道的?”
可见,高彬对周乙其实是有维护之心的。
他多次对周乙表示过欣赏。甚至在周乙身份暴露后,高彬还说:“这些年我们一直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现在知道了,反而比不知道更难受。不知道的时候是恨,知道了,却是伤心。”
他没有对周乙用刑,一心想的是策反他。直到接到枪决命令,他还满足周乙最后一个愿望——见莎莎一面,并让人解开了他的手铐。
高彬这个人,对地下党向来心狠手辣,但对周乙,他却给予了最后的尊重。
两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高彬城府极深,在警察厅没有朋友,也不说真心话。作为土肥原贤二的得意门生,加藤圭一的私交,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
但到了抗战后期,高彬也对前途感到悲观。他曾两次和周乙谈起“后路”。
他说:“事实上,我们已经走上了绝路。”
周乙提醒:“您不怕这里有日本人的窃听器吗?”
高彬答:“怕啊,但我相信你不会是那个窃听器。老弟,在警察厅,这种话我不可能对第二个人说。你想过退路吗?”
周乙说:“想过,就是没有退路。”
高彬郑重地说:“我不是让你在皇帝像前表忠心,我是真心为你考虑。我不是窃听器。”
他是真把周乙当成了可以交心的人。否则在伪满警察厅说这种话,一旦被日本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高彬想出一个“退路”:建一个集中营,关押共产党和亲共分子。他想让周乙也在报告上签字,好向日本人邀功。
周乙拒绝:“很遗憾,我不能签。我没资格在这份报告上签字。”
高彬劝他:“你怎么不明白?我这是在给你铺后路。只要我们两人联手,涩谷先生会给我们日本护照。”
周乙坚持:“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不会离开。这儿是我的祖国,我的祖辈都埋在这儿。就算死,我也要死在这儿。”
高彬失望地说:“我尊重你的选择。说实话,你是我在警察厅最亲近的人,我一直很看好你,涩谷先生也是。”
他顿了顿:“我不擅长表达感情,但我告诉你,这些话我不会对第二个人说。”
高彬原本想把周乙带去日本,作伴也好,当心腹也罢,却被周乙拒绝。他感到的不仅是失望,更是一种孤独。
也正因为这份“交情”,高彬没有从周乙的拒绝中嗅出异常。在那个汉奸纷纷找后路的时期,周乙的“不走”反而显得可疑,但高彬却没怀疑他。
对顾秋妍,他手下留情
因为看重周乙,高彬对顾秋妍也多了份照顾。
高彬中枪住院时,周乙和顾秋妍一起去探望。临走时,高彬坚持让司机送顾秋妍回家——正是这个举动,让她躲过了一次暗杀。
也正是这次“关心”,让高彬暂时打消了对周乙的怀疑。
对比孙悦剑被捕后的遭遇:鲁明推着一车老鼠,说是高彬吩咐“放进裤裆,不怕她不招”。可见高彬对付地下党手段极其残忍。
但顾秋妍被捕后,高彬却对她说:“看来我得回避了,有些事我也控制不了。”他不想亲眼看着她受刑。
他还给了顾秋妍很长的考虑时间,不像对孙悦剑那样立即动刑。
这份“不忍”,正是源于对周乙的另眼相看。
对莎莎,他有特殊感情
莎莎这个名字,是高彬起的。他常说喜欢这孩子,想去看她。起初以为只是客套,直到顾秋妍受刑后,高彬才说出实情:
“我是看着莎莎长大的,非常喜欢她。你知道我为什么给她起这个名字吗?因为我曾经也有个女儿叫莎莎,得了百日咳没救回来……从那以后,我一见到这样的孩子就羡慕,也难受。所以我相信,作为一个母亲,在信仰和孩子之间,你会做出正确选择。”
莎莎让他想起早夭的女儿,他对这孩子有特殊的感情。
“考虑到我和周乙多年的交情,我还是莎莎的义父,我不希望看到她失去母亲,变成孤儿。”
后来顾秋妍按周乙事先的安排“招供”,并按高彬指示发了电报。既然目的达到,高彬也就不再追究任长春之死了。
结语
《悬崖》中的高彬是个复杂的人。他残忍、多疑、狡猾,但心底还保留着一丝人性。
到最后,他其实很清楚任长春的死和顾秋妍有关。但出于对周乙的敬重、对顾秋妍的不忍、对莎莎的同情,他选择了放手。
也许正因为这样复杂的塑造,这个角色才显得格外真实。毕竟只要是人,就逃不过情感的牵绊。
来源:百叶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