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40集上限,中国长视频迎利好,反而丢了大批用户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3 16:36 1

摘要:今年各大平台的会员多多少少都有些许下滑,一边是政策为行业减负,一边是用户用脚投票、平台盈利承压,长视频行业为何在利好之下反而陷入“用户流失”的困局?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哈喽,大家好,小锐和大家分享一下,取消剧集40集上限、松绑古装剧数量限制,会给我们了普通人生活带来什么。

今年各大平台的会员多多少少都有些许下滑,一边是政策为行业减负,一边是用户用脚投票、平台盈利承压,长视频行业为何在利好之下反而陷入“用户流失”的困局?

这背后,是行业积弊的集中爆发,更是长视频在内容、模式、场景上的多重失焦,用户流失的底层逻辑,首先藏在内容吸引力的持续下滑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784OlU

2025年暑期档的播放数据堪称“冰冷”:全网正片总播放量284亿,较去年320亿同比下降11.3%;集均播放量大幅缩水,全年仅一部电视剧集均播放量突破5000万。

这并非用户对长内容失去兴趣,而是平台的内容供给与用户需求严重脱节,对比海外流媒体的策略不难发现,后者虽也聚焦头部精品,但始终通过算法精准布局中腰部内容。

平衡“爆款引流”与“长尾留存”,而国内长视频平台在盈利压力下,资源愈发向“A+、S+、S”级头部项目倾斜,马太效应下,中腰部内容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8MUbC3

当平台的内容库只剩下少数头部剧集,用户打开App的理由自然越来越少,即便政策放开了40集上限的创作束缚,也难以填补内容多样性缺失的缺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长视频平台在“挖掘存量用户价值”的名义下,正在透支用户信任。

为了缓解盈利压力,平台接连推出提价、增加广告时长、限制登录设备数量等操作,“偷加”广告时长、会员权益缩水等问题引发用户广泛质疑。

这种短视的运营策略,本质上是把“会员经济”做成了“一锤子买卖”,当用户发现付费后得到的是更差的体验,自然会选择离开。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9WyWj6

多家长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数和会员服务营收,在触及天花板后持续下滑,这不仅是用户数量的流失,更是用户对平台商业模式的否定。

内容成本居高不下,则进一步加剧了平台的保守心态。

长视频的高制作成本与不确定的回报率,让平台不敢轻易尝试创新内容,只能反复押注已验证过的头部赛道,这又陷入“内容同质化—用户流失—更保守”的恶性循环。

而政策放开40集上限的初衷,本是让创作者摆脱“注水凑集数”的桎梏,打造更紧凑、更优质的长内容,比如某平台提出的“精简集数”策略,本可与政策形成呼应,但平台却将“提质减量”简化为“只做头部”,反而浪费了政策释放的创作空间。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AbiOhs

短视频与微短剧的崛起,正在分走长视频的核心用户注意力,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微短剧用户规模6.62亿,尽管长视频用户规模7.52亿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但月活竞争已显颓势。

红果短剧月活2.1亿,“长剧冷、短剧热”的背后,是用户消费习惯的根本性转变:碎片化时间里,用户更愿意选择10分钟就能看完的微短剧,而非需要连续追更的长剧集。

面对这一趋势,长视频平台选择“打不过就加入”:有平台推出“微剧场”“短剧场”,将70%以上收入分给出品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BedQhT

但这种“跟风式”布局并未形成差异化优势,反而分散了平台在长内容上的核心竞争力,微短剧赛道本就充斥着大量同质化的快餐式内容,长视频平台既没有TikTok那样的算法分发能力,也缺乏对微短剧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最终陷入“投入不少、收效甚微”的境地。

长视频行业其实手握一张被忽视的“王牌”,大屏场景,中国智能大屏已覆盖近10亿人口,2025年8月OTT用户规模达9.4亿,近五年增速25%,远超手机端。

2025年国庆期间,爱奇艺电影频道大屏播放时长环比增长近40%,优酷大屏端观看总时长提升23%,这说明用户对长内容的沉浸体验仍有强需求,只是这种需求从移动端转移到了客厅大屏。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Cg32VM

但遗憾的是,多数长视频平台并未深耕这一场景,反而将精力集中在微短剧的红海竞争中,错失了借助政策利好(广电总局“丰富电视大屏内容”)重构用户场景的机会。

技术赋能本应是长视频的突围方向,但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落地”阶段。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何政策利好之下,长视频反而丢了大批用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DvyboB

答案其实很清晰:行业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政策限制”,而是“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错位”。取

消40集上限、松绑古装剧数量,只是给了行业“做好内容”的空间,但平台却把精力用在了短期盈利手段和跟风布局新赛道上,既没抓住大屏场景的增长红利,也没守住长内容的核心优势,更没维护好与存量用户的信任关系。

长视频的“寒冬”,本质上是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阵痛期。

政策利好不是“躺赢”的筹码,倒逼行业回归本质的信号,真正的破局,不在于跟风做微短剧,也不在于反复调整会员价格。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uOF4kFfd

而在于利用政策释放的创作空间,打造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长内容,同时深耕大屏等差异化场景,优化会员服务体验。

当平台不再把用户当成“薅羊毛”的对象,而是真正尊重用户的消费需求;当内容创作不再只盯着头部爆款,而是兼顾多样性与精品化,长视频才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留存。

这场行业调整或许充满痛苦,但也意味着新的机遇,长视频的未来,不在短视频的赛道里,而在自身的核心优势中。

用优质的长内容匹配用户的沉浸需求,用合理的商业模式平衡盈利与体验,用技术创新打通内容与场景的壁垒。

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利好不断、用户流失”的怪圈,让长视频行业回归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