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播出即爆,长剧为何集体“短剧化”?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3 14:44 1

摘要:昨晚刚把《庆余年2》第一集刷完,我直接关电视——不是爽,是慌。

昨晚刚把《庆余年2》第一集刷完,我直接关电视——不是爽,是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lIKrZe2P

钩子连环炸,三分钟一个爆点,我像被按头灌浓缩咖啡,心跳飙到120。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lIM4a0lB

第二天上班地铁,隔壁姑娘对着手机骂:不给呼吸就下一刀,脑子比早高峰还堵。

我秒懂,她也在追同款“短剧化”长剧。

平台把观众当金鱼,记忆只有七秒,所以必须七秒给糖。

编剧被数据绑架,算法说“留人”,他们就把人物砍成碎片,剧情切成川味火锅,辣到舌尖发麻,没人管胃疼。

我去年写剧本,责编第一句话:慢三秒就完,必须开场死个人。

我回:人物要不要动机?

他甩我一张表格,写着“15分钟微高潮”,像铁轨,谁不脱轨谁下车。

观众其实早分裂。

B站调研说Z世代能吞40%更密信息,可猫眼打脸:弃剧第一理由从“拖沓”变“逻辑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lIO7ggZ2

翻译过来:我们能喝浓缩,但拒绝喝脏水。

最损的是奖项也开始卷。

北京广电局新设“优秀长剧剧本奖”,明面上鼓励慢,却同步推“黄金6分钟”——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草就是编剧的头发。

昨晚我打开电视,爸妈那部老《人间正道》稳稳播,一集四十五分钟就谈一场饭局,我能跟着剥花生。

那一刻我明白:原来观众不是不爱慢,是怕慢得没诚意。

算法能算出爆点,算不出心跳。

短剧化把观众养叼,也把故事养死。

再这么砍下去,剧会只剩开头,人生会只剩耳光。

别让下一部经典,死在第一分钟的 KPI 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lIPFks29

来源:剧迷深度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