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在人间》《不眠日》,长剧越创新越不讨好?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3 11:37 1

摘要:随后,编剧、导演鹤唳云端发文澄清,并写下了一句“我们要告诉资本,内容为王”的豪言壮语,试图以创作本心,对抗外界纷扰的杂音和平台主导下的长剧生产规则。

在2025年的长剧市场中,近期收官的《三人行》无疑是一个另类。

这种另类,首先源于外部的争议。

拍摄期间,原定主演李明德在微博上控诉剧组不公,并将矛头直指另一位主演马天宇,直接将这部刚刚起航的作品推向了舆论漩涡。

随后,编剧、导演鹤唳云端发文澄清,并写下了一句“我们要告诉资本,内容为王”的豪言壮语,试图以创作本心,对抗外界纷扰的杂音和平台主导下的长剧生产规则。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cGestc

但现实是骨感的。尽管离那场轰动全网的吃瓜大戏还不到一年,《三人行》作为一部分账剧,却是以一种近乎无声的方式上线的。吃瓜群众早已离席,长剧受众持续流失,分账剧似乎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也难以再造奇迹。

数据显示,《三人行》在腾讯视频站内的历史最高热度为17737,在最能体现分账剧收益的“流行畅销榜”上排在第24位,甚至不敌一些已过热播期的剧集。

在这种情况下,不说撬动大众情绪,我们甚至很难认为它完全吃透了自身的受众圈层。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nLUjaC

开播时,鹤唳云端曾这样定位《三人行》的题材特色和受众:“它是按摩但不是奶头乐,不是一本难读的书但能让你有获得感,且它拥有长剧真正区别于短剧的价值——陪伴感。当然,有人可以说短剧或者短视频可以每天换着陪伴,也一样不孤独。真的吗?那我就赌,这样的人比谁都向往纯爱。”

不可否认,主创破釜沉舟的勇气值得敬佩,剧集所传递的独特气质与情感也被同频的人所接受。《三人行》在豆瓣上拿下了7.5的评分,自来水在社交平台争相安利,但路人观众就是不进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三人行》的处境在2025年并非孤例,比如还有《在人间》《不眠日》等创新剧。一部长剧即使做到了创新和好看,即使有高概念和强风格加持,即使提供了短剧难以企及的情绪价值,也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市场吸引力。

《三人行》:创新设定孤掌难鸣

从故事来看,《三人行》的创新欲望是很强烈的,这是一个落魄中年男试图通过时空穿越逆天改命的故事。

这种设定无论在小说还是影视剧都不新鲜,尤其在微短剧领域更是早已泛滥,观众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到主角的操作。

但《三人行》将那些流俗化的穿越情节统统抛开,将16岁的高中生赵左右、41岁的中年版本荀未来,以及66岁的老年版本赵了扔进同一时空,并加入了未来时空中年妻子车祸去世的情节,由此形成了改命、救妻子、对抗时空惯性的三大核心任务。脑洞清奇,不落俗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ky0SJO

处于不同年纪的赵左右,拥有三套完全迥异的生存策略和价值追求,老年说中年的是废物,中年的嫌少年的不争气,传统的剧集通常会用代际冲突的方式来展现价值观的差异,而《三人行》无疑重构了代际叙事,将三个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个体,设计为同一时空下的同一人。

在此基础上,剧集自然形成了类型上的突破。当不明真相的赵左右在一处暗房中惊恐地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荀未来和赵了,竟跟踪拍摄了无数自己的照片,并且如操纵提线木偶般掌控他的生活和命运时,剧情瞬间从温情风转入令人脊背发凉的惊悚。

这种“我监视我”“我谋算我”“我背叛我”的悖论式设定,无疑能给予观众新鲜的心理冲击与视觉体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lE9M1C

而且,虽故事发生在东北,但我认为主创刻意降低了地域化风格,既避免成为类似《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跟风之作,也希望借此撬动更多观众的共鸣。

之所以无法破圈,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了慢热上。

在众多自来水的安利文案中,有一条让人印象深刻:“熬过前几集就进入状态了。”

下面有人评论:“啊?都2025年了,居然还要让我熬过前几集吗?”

《三人行》的慢热,不是指剧情的慢,荀未来实际上在第一集就完成了穿越、入学、和赵左右成为哥们、说服赵左右选文科等一系列“穿越任务”。

但为什么观众还是会觉得慢呢?因为没有代入感,更无法完成情感投射。

去共情陷入中年危机的荀未来?年轻观众恐怕不会,同龄人更不可能。

荀未来的穿越动机源于一个较为荒诞的剧情设定:未来世界理科没落,纸质传媒重新崛起。

因此,他回到过去“逆天改命”的核心行动,竟是逼迫16岁的自己“弃理学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koJ8xl

这种将复杂人生困境归结于简单的“学理还是学文”的单一选择,着实有些过于天真了,自然难以让人共鸣。

而少年赵左右,在前几集中也未能展现出足够鲜明的人格魅力,老年赵了则是神秘感大于亲和力。

于是我们会发现,三位主角竟无一人能成为观众的情感支点,倒是CP党快速嗑起了少年之我和中年之我的邪门CP,但显然不足以推动它破圈。

创新难,觅知音更难

除了《三人行》,今年的创新剧阵列中还有《在人间》《十二封信》《不眠日》等作品,虽题材各异,设定各不相同,但命运相似,它们都在创作上努力为观众带来新故事,却没能换来相应的市场声量。

比如《在人间》,不是靠线性的故事让观众产生共鸣,而是追求精神层面的共振,尤其是它建立了一种由内在视觉统御的故事和影像,完全依靠创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让关于都市剧悬浮于否的标准变得毫无意义。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hl0hqu

即便它本质上是一部爱情剧,但观众在其中感知到的不只是爱情,有人看到的是当代都市人的存在困境,有人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棱角如何一步步被社会磨平,有人则单纯体会并欣赏着编剧和导演美丽到发疯的精神状态。

这样的风格天然容易造成两极化的观感:同频的人会很享受,不喜欢的人则会如坐针毡、敬而远之。

《十二封信》和《三人行》的气质某种程度上有些相似,都是未来之人试图改变过去个体命运的叙事框架,却又主动与同类题材中常见的“爽剧”逻辑划清界限,非但不提供逆天改命的快感,反而在叙事过程中流淌着一种无力与怅惘的淡淡哀伤。

必须承认,这种充满文学性与悲剧感的风格,很受“纯爱党”的青睐,使得它们在豆瓣上拿下了的不俗的口碑,自来水也在努力宣传。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elw3uo

但破圈的难度也正在于此,创新题材写法、把穿越做成严肃价值表达的它们,面对的正是近两年吃惯了重油重盐、热衷于在穿越题材中寻找爽感的大众。

尤其不幸的是,虽然穿越故事同质化严重,解构作品频出,但观众乐此不疲,似乎还没到调剂口味的时候。

《不眠日》的时间循环设定虽不算新鲜,但它既通过“华澳”这一架空城市融合了香港与澳门的特色,为观众提供了熟悉与新鲜感并存的视觉效果,又以“五次循环”的概念,为这个经典设定注入了全新的悬念与规则,构建出一种步步紧逼、不容有失的独特叙事节奏,成为该剧最鲜明的标识。

但正如我们此前在国产剧剧名分析中所指出的,比内容创新更为严峻的挑战是:许多潜在观众,或许根本无从知晓这部作品的存在——在信息过载的当下,“被看见”本身,就已成了一种稀缺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h8pQ0k

当下的长剧行业正在高举创新大旗,鼓励创作者敢于突破类型、结构与叙事边界,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愈发尴尬的现实,即便创作者已足够真诚,也很难唤回观众。

从这个角度而言,岂止是创新剧,长剧正处于这种左右不讨好的困境中,一方面要承担创新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平台对于受众最大公约数的诉求。一旦它们不能同时实现,就可能两头失灵,既触达不了更广的观众,也难以满足平台和片方期望的回报。

除了内容创新,长剧还能做什么?

近几年,长剧一直强调内容创新。从设定到叙事,从影像到题材,创作者做了诸多努力,也确实为观众带来了新故事、新结构与新体验。但必须承认的是,观众早已不是原来的观众。

如果这个行业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赢回注意力,那么可能就需要做更坏的预想:在短视频与短剧的培养下,许多原本属于长剧的用户,甚至已经放弃了横屏这种观看格式,即便是观看横屏视频,他们也不再愿意把手机横过来,而是保持竖屏观看。这就不单单是内容创新能够解决的难题了。

事实上,有短剧从业者曾经非常坦率地表示,长剧一直引以为傲的沉浸式体验和思想价值,并不被他们视为抢夺用户的障碍。因为他们只需要让观众更习惯竖屏,并且回不去横屏。

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横或竖的格式问题,也不只是观看习惯的问题,而是一种创作和观看习惯的合流,竖屏的视觉距离能够让观众离演员更近,更快地投射情绪。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fggAZB

换而言之,单是竖屏格式,就无时无刻不在削弱长剧叙事沉浸和人物情感的核心优势。

因此,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看,长剧恐怕也不能只呼唤内容上的创新,而是要在技术维度进行重新思考。

事实上,海外短视频剧平台Quibi就曾提供过某种思路。它推出过横竖屏无缝切换的观看方式,通过特别的拍摄与剪辑方式,让观众在竖屏观看时能够自动获得更适配的细节和构图;而一旦切换到横屏,则能看到更完整、更具有叙事功能的画面信息。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jfKZDp

虽然Quibi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那是一个五年前的产品。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五年前人们也不会想到短剧会以如此速度崛起,并重塑着观众的日常观看节奏与审美结构。

既然如此,平台做那种暂停即跳出的全屏广告、让观众生厌的商业模式创新,不如在满足观众真实观看需求的技术改造上开辟出一块试验田。它可能会是长剧重新找回用户的一条现实路径。

【文/许心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VujKQUFj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