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狂飙》3年,我懂了:高启强的恶,比我们想的更“接地气”

西瓜影视 港台剧 2025-11-22 17:00 1

摘要:刷完《狂飙》第三遍,还是会在高启强跪在地上给泰叔磕头那幕起鸡皮疙瘩。不是因为他够狠,而是因为看着这个一开始连鱼摊都保不住的老实人,一步步变成能在京海只手遮天的黑老大时,你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菜场管理员没欺负他,如果弟弟没出事,如果安欣能再拉他一把,这个人会不会

刷完《狂飙》第三遍,还是会在高启强跪在地上给泰叔磕头那幕起鸡皮疙瘩。不是因为他够狠,而是因为看着这个一开始连鱼摊都保不住的老实人,一步步变成能在京海只手遮天的黑老大时,你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菜场管理员没欺负他,如果弟弟没出事,如果安欣能再拉他一把,这个人会不会就不是后来的样子?

这部剧最牛的地方,从不是“扫黑”有多爽,而是它把“坏人”的成长线拍得太真了,真到让你看见身边人的影子——那些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普通人,那些在利益面前动过歪心思的瞬间,那些“一步错,步步错”的无奈。

一、剧情:不是“黑老大自传”,是一群人的“命运拔河”

《狂飙》最聪明的一点,是用20年时间跨度,把京海的“黑与白”揉成了一团。

2000年的高启强,就是个典型的“老实人”。每天凌晨3点起床杀鱼,手上的鱼鳞洗都洗不掉,就为了供弟弟妹妹读书。可就因为没给菜场管理员送礼,鱼摊被抢,自己还被揍得鼻青脸肿。走投无路时,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警察安欣求助,结果误打误撞靠“安欣朋友”的身份,在菜市场立住了脚。

谁能想到,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为了帮弟弟出气,他失手杀了欺负人的流氓;为了不坐牢,他被卷进了黑帮的漩涡;为了保护家人,他开始主动抢地盘、收保护费,直到跪在泰叔面前,从“卖鱼的”变成“高总”。

而另一边的安欣,像个“异类”。他出身警察世家,有资本光明正大地跟黑恶势力硬刚。可20年里,他看着战友被陷害,看着证据被销毁,看着高启强从对立面的“可怜人”,变成自己抓了半辈子都抓不到的“对手”。最后头发熬白了,职位没升,身边的人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他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办公室,翻着20年前的案卷。

整部剧没把“扫黑”拍得像爽文,反而满是遗憾。高启强不是一开始就坏透的,他也给养老院捐过款,也会在妹妹婚礼上红着眼眶;安欣也不是完美的英雄,他的固执曾逼走队友,他的“圣母心”也曾被高启强利用。就像现实里的扫黑,从来不是“好人抓坏人”那么简单,而是一群人在命运里拔河,有人站错了队,有人拽着绳子不肯放,有人中途就松了手。

二、解析:高启强的“恶”,藏着普通人的“怕”

很多人说《狂飙》把高启强拍“洗白”了,可我觉得,它是把“恶”拍得更真实了——高启强的恶,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逼出来”的,更是“自己选出来”的。

1. 他的“坏”,始于“不想再受欺负”

最让我共情的,是高启强第一次“耍狠”的场景。弟弟高启盛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对方家长找上门,指着鼻子骂他“卖鱼的没素质”。高启强没吵架,只是默默转身,从厨房拿出一把刀,当着对方的面,把手里的苹果削得干干净净,然后说:“我家孩子,谁也不能欺负。”

那一刻你会懂,他后来的狠,根源是“怕”。怕再像以前一样,连保护家人的能力都没有;怕再被人看不起,连鱼摊都保不住;怕自己的善良,变成别人欺负自己的理由。这种“怕”,每个普通人都有过——被同事抢功劳时的憋屈,被领导刁难时的隐忍,被陌生人欺负时的无力。只不过大多数人选择了忍,而高启强选择了“以暴制暴”。

2. 他的“贪”,源于“尝过甜头就放不下”

高启强真正的转变,不是杀人,而是第一次尝到“权力的甜头”。当他用“安欣朋友”的身份,让菜场管理员不敢再刁难自己时;当他帮泰叔解决麻烦,拿到第一个项目时;当他发现,只要有钱有势,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时,他就再也回不去了。

这像极了现实里的某些人:一开始只是想“改善生活”,后来变成“想赚更多钱”,再后来变成“想掌握更多权力”。就像高启强自己说的:“我一开始只想保住鱼摊,后来想保住弟弟妹妹,再后来想保住身边的人,最后发现,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保住一切。”可他忘了,用错了方式,再想保护的东西,最后都会变成伤害别人的武器。

3. 安欣的“苦”,是普通人的“坚守太难”

很多人觉得安欣“太轴”,甚至有点“傻”,可他的苦,才是最戳普通人的地方。20年里,他不是没机会“变通”:只要他不追究高启强的过去,就能升职加薪;只要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保住身边的人;只要他稍微“现实”一点,就不用过得这么孤苦伶仃。

可他偏不。他抱着案卷一次次上访,哪怕被排挤;他顶着压力保护证人,哪怕被威胁;他看着高启强越来越强大,哪怕自己越来越渺小。他的坚持,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妥协”——我们总说“身不由己”,总说“现实就是这样”,可安欣告诉我们:不是现实太残酷,是我们太早放弃了“该坚持的东西”。

但《狂飙》没把安欣拍成“圣人”,它也拍了他的崩溃:在医院里看着战友牺牲时,他蹲在地上哭;在养老院里看着师傅被高启强收买时,他红着眼眶质问;在20年后,对着高启强的照片,他说“我累了”。这种“累”,每个坚守过的人都懂——不是不怕,是不能退;不是不疼,是不敢哭。

三、结尾:《狂飙》教会我们的,比“扫黑”更重要

追完《狂飙》,很多人会讨论“高启强到底该不该被同情”,可我觉得,这部剧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不是“坏人有多可怜”,而是“选择有多重要”。

高启强的悲剧,从来不是“命运不公”,而是他在每个转折点,都选了“最容易的路”:被欺负时,选了“以暴制暴”;想赚钱时,选了“走歪路”;被权力诱惑时,选了“越陷越深”。他总说“我是为了家人”,可最后,他的家人因为他的“保护”,要么死,要么离,要么活在恐惧里。

而安欣的“幸运”,也不是“天生正义”,而是他在每个岔路口,都选了“最难走的路”:明明可以靠背景升职,却选了“靠实力办案”;明明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选了“死磕到底”;明明可以过安稳日子,却选了“守着正义”。他失去了很多,可他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守住了一个警察该有的样子。

这部剧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剧情有多刺激,而是它拍透了普通人的“挣扎”:我们都曾像高启强一样,被生活欺负过,被利益诱惑过;我们也都曾像安欣一样,想过坚守,也想过妥协。可最后,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不是命运,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就像剧里安欣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怎么走,自己选。”希望我们都能选那条“难走但正确的路”,哪怕走得慢一点,哪怕会受委屈,至少晚上能睡个安稳觉,至少老了的时候,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毕竟,这世上没有“回头路”,只有“往前走的路”。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