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钟士载,他几乎瞬间就锁定了这个被逐出师门的徒弟是杀董越的凶手。这是基于他对钟士载性格(圆滑、有手段、功利心极重)和能力的了解。
耿无伤这个角色,真是一生刚正,却落得个“师门不幸”的结局。
耿无伤不愧是仵作泰斗,他破案,办的更是“心案”。
对钟士载,他几乎瞬间就锁定了这个被逐出师门的徒弟是杀董越的凶手。这是基于他对钟士载性格(圆滑、有手段、功利心极重)和能力的了解。
对殷腰,当他看到“借龄者”案卷上,与殷腰字迹一模一样的签名时,那一刻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不仅仅是发现了一个凶手,而是发现自己最信任、最寄予厚望的“好徒弟”,恰恰是那个最残忍、最堕落的恶魔。
当他发现钟士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杀害同门时,他作为“师门掌门”的社会尊严与传承希望,已经受到了第一次重创。
当他发现殷腰是凶手,不仅仅是“师门不幸”,更是“道”的沦丧。他一生所坚守的“仵作之道”(公正、仁心、以技艺求真相)被他最信任的继承者以最极端的方式(谋杀、邪术)彻底玷污和背叛。
这一刻,他挺了一辈子的腰弯下去,弯的不是脊梁,是毕生的信念和希望。
殷腰的动机看似是“为师父好”,但其行为本质是极端自私和扭曲的。
耿无伤一生追求的是仵作的“道”,公正、仁心、凭技艺还原真相。而殷腰为了给他“续命”,用的却是谋杀、邪术,这完全违背了耿无伤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不是报恩,是羞辱。
耿无伤若知道自己多活的每一天,都建立在三条无辜人命之上,这对于他来说,比病痛的折磨痛苦千万倍。
殷腰的“爱”,成了耿无伤无法承受的枷锁。
耿无伤可能已经预感自己命不久矣。他不愿成为逆徒继续作恶的“借口”,于是选择有尊严地自我了断。
他选择用,“非常痛苦”的马钱子,正是他内心极度痛苦的外化。他一生教导徒弟,最后两个成才的徒弟却全都走上邪路。
他必然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教导无方。“师门不幸”的责任,他这位掌门一肩扛起,用最痛苦的死亡来惩罚自己。
他的死,也彻底斩断了殷腰“借龄”的荒谬行为。他用生命告诉殷腰,你的所作所为,我绝不接受,我宁愿一死。
酥婵她天赋或许不如师兄们,但她拥有耿老最看重的品质,正直、努力、对仵作之道的纯粹坚守。
耿无伤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成功地将顶尖的技艺传授给了弟子。但他最终痛苦地发现,比传授技艺更难的,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不容逾越的底线。
殷腰用他的行动证明,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天才,其破坏力是何等恐怖。而耿无伤用他的死亡昭示,一个坚守道义的生命,其尊严是何等不可侵犯。
最终,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耿无伤的无限唏嘘,也是对“传承”二字的沉重思考。他传承了技艺,却未能完全传承下“道”。
而酥婵的存在,则让这个悲剧有了一丝微弱的希望,让观众相信,耿老坚守一生的“道”,终究会有人继续走下去。
来源:司吖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