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想只追个职场爽剧,没料到这部剧直接跳出第一季的办公室宫斗,把格局拉到了新高度。
全球观察者深度出品
纵横寰宇,洞察时代风云
大家好欢迎收看【国际协作站】
《新闻女王2》一开播,Man姐搭直升机报道楼塌事件的名场面就刷爆全网。
本来想只追个职场爽剧,没料到这部剧直接跳出第一季的办公室宫斗,把格局拉到了新高度。
作为追了TVB职场剧十几年的老粉,看着Man姐从SNK的“高级打工人”变身网媒创业者,突然发现剧里讲的不仅是新闻圈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职场人都会面临的选择题。
Man姐在第一季里为了SNK的总监之位斗得你死我活,结果上位副总监后还是处处受资本掣肘。
这种“赢了权斗却成了棋子”的困境,怕是很多职场人都有体会。
张家妍那句“换工作只是换个监狱”,直接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声。
但《新闻女王2》里的Man姐没认怂,开篇就用直升机报道的操作证明,SNK的公信力是她撑起来的,不是她离不开大台。
无奈之下,她选择入股刘艳的网媒“公开平台”,自己当起了老板。
这个转身看着潇洒,背后的压力可不小。
没有大台的资源加持,初期被同行轻视,平台还多次遭人抹黑,换谁都得头疼。
我身边有个做媒体的朋友,去年从省级电视台离职创业,和Man姐的处境几乎一模一样。
他说刚开始接不到单子,团队差点散伙,最后靠着几篇深度报道才慢慢积累起口碑。
如此看来,Man姐的创业路根本不是开了金手指,而是超级个体时代的真实写照。
英国作家威廉・里斯-莫格在《主权个人》里预言,未来最有才华的人会挣脱机构束缚,现在看来这话一点不假。
AI工具的普及让内容创作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能单枪匹马闯天下,但自由和风险从来都是捆绑销售的。
《新闻女王2》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没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成死对头。
SNK作为老牌大台,有资源有底蕴;“公开平台”作为新兴网媒,灵活敢闯。
本来以为两者会斗得你死我活,没想到在真相面前,它们居然成了战友。
Man姐和SNK联手拯救挟持律师的业主,刘艳和张家妍一起为摄影师工会维权,这些剧情看着解气,更透着一种行业清醒。
现在的网络环境太乱了,真假信息混在一起传播,很多媒体为了流量不惜夸大事实。
后真相时代里,媒体的公信力早就成了稀缺品。
美剧《新闻编辑室》让很多人爱上新闻行业,《总统班底》里揭露水门事件的记者更是成为标杆。
这些作品都在告诉我们,新闻人的战场从来不是办公室,而是与谎言、权力的较量。
《新闻女王2》里的主角们,面对晶耀学院案的致命威胁,面对资本的利益诱惑,始终没放弃追寻真相。
这种“无惧威胁,不享利益”的坚守,难怪能得到现实中传媒从业者的认可。
我认识一位调查记者,他说自己做过最危险的报道,是揭露某企业的污染问题。
期间收到过威胁短信,也被人上门骚扰,但他还是坚持把报道发了出来。
很显然,这种坚守不是傻,而是媒体人的立身之本。
没有了对真相的执着,再华丽的报道也只是空洞的文字。
TVB职场剧的魅力从来都不只是爽感,而是它刻在骨子里的“务实英雄主义”。
《新闻女王2》里的Man姐会接公关合作赚钱,会为了团队生存妥协,但在新闻真实性上绝不让步。
这种认清现实后依然坚守原则的态度,比纯粹的理想主义更让人动容。
剧中还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梁景仁为了上位在台风报道中殉职,张家妍翻遍手机全是工作电话,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这两个情节像一记耳光,打醒了那些把事业当成人生全部的人。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把自己活成工作的奴隶。
现在很多年轻人卷不动就想躺平,看着剧里四五十岁还在拼的角色,会觉得不解甚至焦虑。
但其实TVB想告诉我们的是,事业能带来尊严,却不能替代生活。
就像以前剧里让人煮碗面暖心,现在变成了Kingston不离手的饮料,本质上都是提醒大家,要在拼搏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新闻女王2》之所以能爆火,不是因为它拍得有多完美,而是因为它戳中了时代的痛点。
超级个体的崛起、媒体行业的变革、职场人的选择困境,这些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Man姐的创业路、新闻人的真相坚守、事业与生活的平衡,每一个话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毫无疑问,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面照见现实的镜子。
它告诉我们,职场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底线;创业也好,打工也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事业很重要,但生活同样值得珍惜。
如此看来,真正的“新闻女王”,从来不是站在舞台中心最耀眼的人,而是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守住专业与良知的人。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新闻行业,也适用于每一个在职场中打拼的我们。
来源:滕王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