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里那个跳海的德英,很多人一看都觉得,这姑娘太狠了吧,为个文件说跳就跳,不晓得还以为编剧夸张了。
电视剧里那个跳海的德英,很多人一看都觉得,这姑娘太狠了吧,为个文件说跳就跳,不晓得还以为编剧夸张了。
换言之,观众大多没想到,她背后真有原型,而且还不止一个人,是一家三口一起下去的,说出来整个人都安静了。
原型叫董健民,河北静海人,二十来岁的小姑娘。
十六岁跟着叔叔进革命,叔叔是地下党员,那时候家里人估计也说不准她能干多久,谁晓得她一路从老家跑到延安。
1940年,折腾半天到延安,进了陕北公学,后来进了中央社会部机要科,当译电员。
说白了,就是天天跟密码、电文打交道的那种,错一个字后果都说不清。
她在那儿碰到钟琪,两个人一个办公室转来转去,抬头低头都是对方。
延安那时候条件就那样,结婚也简单,找个院子,搬几条板凳,李克农来主持一下,两个人站那儿一听,大概就这么算结了。
没有婚纱,没有照相,估摸着连像样的饭都吃不起几顿,不过人家是真把日子往长远里盘算的。
时间一晃到1946年10月,抗战刚完,国内局势马上变味,打又要打起来。
组织给他们夫妇俩派任务,从山东烟台出发去大连,带着绝密文件和通讯密码,去那边的情报站接上工作。
两个人身份要掩护好,咋办?
把最重要的密码藏到两岁儿子的尿布里,外面背着个小孩,手上拎点简单行李,一看就是普通北方小家,谁也想不到这仨人身上装着那么多东西。
那天天气大概不咋地,海上风挺硬,船是小船,不是啥豪华客轮,甲板上全是人,各地口音夹在一起,吵吵嚷嚷。
有人抱鸡笼,有人拿破箱子,孩子哭声时断时续。
董健民把娃裹得紧紧的,怕风大吹着,她自己衣服也不厚,海风一打,估计骨头缝都冷。
事情转折在渤海海域,船被国民党军舰拦了,说是要检查。
那会儿一听“检查”,很多人心里都发虚,谁知道会查出啥来。
敌人特务上船,一个个看过去,枪挂在身上,皮靴敲在甲板上很响,气氛僵得厉害。
有人装打哈欠,有人低头捣鼓包袱,反正都不想被盯上。
小孩这个时候最难办,越紧张越爱哭。
她家这娃正好不配合,在她怀里又扭又闹,哭声大得很,搞得特务眼睛马上就扫过来。
尿布鼓鼓的,不晓得的人以为是普通尿布,有心的人多看一眼,说不定就要伸手去摸两下,这一下摸进去,事情就全完了。
这中间细节没人讲得很透,传下来就一句话:夫妻俩对视了一眼。
也有人说,对视都来不及,就一个动作。
反正那一刻,两个人知道自己身上那些密码、文件,是一条线上的很多人指着活命用的,说穿了,真被搜出来,他们一家三口难活,后面一串人也麻烦。
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一步。
船边就是海,渤海的水啥样,大冬天的,北方人都清楚,掉下去就说不准游得上来。
董健民抱着孩子,钟琪搂着他们,两个人往外一扑通,身上啥东西也没扔,连那条藏着密码的尿布都带着,文件跟人一起沉水里。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里把这个故事改了一下,变成德英一个人跳海,观众在屏幕前看得眼眶红红,很多人留言说,这人也太刚了。
其实真实情况更狠,是一整个小家说没就没,孩子连世界是啥样都没弄明白,就跟着父母下去了,有点想不通,又好像说不出啥反对的话。
后来有人在北京八宝山给他们留了个骨灰盒,里面放的不是骨灰,是一张悼念的纸。
有时候看到这事的人会犯嘀咕,这一家三口要是活到现在,孙子辈都能跑来跑去了。
不晓得大家看完这个,再回去看剧里德英那一跳,会不会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来源:小鱼视频娱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