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落幕不久,秦国与赵国的血海深仇仍在发酵。开篇即以邯郸城破的惨烈画面切入:秦军铁骑踏碎城门,火光映红夜空,年幼的嬴政(辛柏青 饰)在赵人的追杀中仓皇奔逃——这一幕不仅揭开了他"质子"生涯的序幕,更埋下了日后"灭赵"的伏笔。导演延艺以冷色调
《大秦赋》第一集「东出」深度解说
大秦赋
【开篇:战国末年的风云棋局】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落幕不久,秦国与赵国的血海深仇仍在发酵。开篇即以邯郸城破的惨烈画面切入:秦军铁骑踏碎城门,火光映红夜空,年幼的嬴政(辛柏青 饰)在赵人的追杀中仓皇奔逃——这一幕不仅揭开了他"质子"生涯的序幕,更埋下了日后"灭赵"的伏笔。导演延艺以冷色调镜头与快速剪辑,将战国末年"七雄并立"的乱世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核心冲突:权力漩涡中的生存博弈】
1. 吕不韦的政治豪赌
剧集以两条线索并行:明线是吕不韦(段奕宏 饰)冒死护送嬴政母子归秦,暗线是秦国内部的储位之争。当吕不韦在邯郸酒馆对质子异人称"此奇货可居"时,镜头特写其眼中闪烁的野心,暗示这场跨越十年的政治投资正式启动。剧中设计的"密道逃亡""城门验身"等情节,既强化了戏剧张力,又暗合《史记》中"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的记载。
2. 赵姬的隐忍与觉醒
朱珠饰演的赵姬突破了传统"美人祸水"的刻板形象:面对赵相郭开的威逼,她以柔弱之躯护住嬴政,台词"吾儿乃秦王孙,谁敢动他"字字泣血;而在归秦途中,她对吕不韦说"政儿不能没有父亲",则暗示其从"质子之母"到"王太后"的身份觉醒。这种细腻的人物弧光,为后续"嫪毐之乱"埋下合理的性格伏笔。
【历史细节:考据与艺术的平衡】
服饰道具:秦人的玄色朝服、赵国的胡服骑射装束均参考了考古发现,吕不韦佩戴的"蜻蜓眼"琉璃珠,更是战国时期贵族身份的象征。
礼仪还原:朝堂之上的"趋礼"、宴饮时的"分餐制",乃至竹简书写的细节,都体现了剧组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台词设计:"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当以法治天下"——这句吕不韦与李斯的对话,既点明了法家思想对秦国崛起的影响,也为嬴政日后推行"郡县制"埋下理论伏笔。
【名场面解析:风雪归秦路】
当嬴政母子的马车驶入函谷关,漫天飞雪与苍凉的秦地音乐交织,嬴政突然掀开车帘远眺咸阳城,眼中从迷茫转为坚毅。这一镜头与片尾老年嬴政站在长城上的画面形成镜像,完成"质子-秦王-始皇帝"的精神闭环。值得注意的是,剧组在此处采用"一镜到底"手法,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归秦之路的漫长与不易。
【历史与艺术的辩证:哪些改编值得细品?】
剧集对《战国策》《史记》的改编既有遵循也有创新:
遵循:异人(张鲁一 饰)在秦国朝堂"认华阳夫人为母"的情节,严格依照"楚服认亲"的典故;
创新:增加"少年嬴政目睹赵人虐杀秦卒"的原创场景,强化其复仇动机,虽与史实有出入,但增强了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开篇隐喻:器物中的权力密码】
剧中反复出现的"玄鸟玉佩"成为关键道具:吕不韦将其赠予异人为信物,赵姬用它为嬴政辟邪,最终它成为嬴政归秦的身份证明。这种"一物贯穿"的叙事手法,既暗合"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的神话起源,又象征着权力传承的宿命感
【后续剧情伏笔】
片尾定格在嬴政踏入咸阳宫的背影,而字幕"公元前247年,庄襄王薨,政代立为秦王"预示着下一集将开启"亲政夺权"的主线。值得期待的是,李乃文饰演的李斯何时登场?吕不韦与赵姬的关系将如何演变?这些悬念都为后续剧情埋下了钩子。
来源:小轩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