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欢乐颂》时,总有人觉得曲筱绡对樊胜美敌意大,是“嘴欠”“情商低”——可细品就知道,从“楼道里摆摊呢”到“地摊货”的嘲讽,根本不是随口找茬,而是曲筱绡从第一次见面就给樊胜美贴了“标签”,这份敌意里藏着她最现实的价值观。
看《欢乐颂》时,总有人觉得曲筱绡对樊胜美敌意大,是“嘴欠”“情商低”——可细品就知道,从“楼道里摆摊呢”到“地摊货”的嘲讽,根本不是随口找茬,而是曲筱绡从第一次见面就给樊胜美贴了“标签”,这份敌意里藏着她最现实的价值观。
曲筱绡对樊胜美的反感,从第一次“偷听”就埋下了根。那天她路过2202,听见樊胜美给邱莹莹传授“掐尖”经验,再扫一眼樊胜美“看着光鲜、质感一般”的穿戴,心里立马有了判断:这就是个“靠男人往上爬的捞女”。
在曲筱绡的世界里,人分两种:“凭实力拿东西的”和“靠虚头巴脑攀附的”。她自己是富二代,却也靠本事搞生意,觉得想要什么就得自己挣;可樊胜美把希望寄托在“掐尖”上,穿平价衣服却要装气场,在她眼里就是“没骨气”“穷讲究”。所以第一次见面,她就没给好脸色——你想装的样子,我偏要戳破。
后来樊胜美在门口收拾换季衣服,曲筱绡的嘲讽更是“精准打击”。那句“地摊货”哪里是说衣服?分明是在说“你人穷还爱装”。在她看来,樊胜美费劲收拾一堆平价衣服,不过是“用表面整齐掩盖底气不足”,这种“穷讲究”刚好撞在她最看不起的点上。
更关键的是,曲筱绡的“敌意”从来不是无差别攻击,而是“看价值下菜碟”的现实。她对安迪的态度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开始以为安迪是“老谭的女人”,没少阴阳怪气;后来知道安迪是华尔街精英,能帮她解决生意难题,立马改口“安迪姐”,送吃的、跑腿,变脸比翻书快。
至于后来帮樊胜美处理家事,也不是“嘴硬心软”——本质是安迪开口了。安迪对她有用,卖安迪面子才帮樊胜美;要是樊胜美跟她没这层关联,她撞见樊胜美收拾衣服,照样会嘲讽“地摊货”。
曲筱绡的刻薄,从来不是“情商低”,而是“不在乎”。她知道自己的话会让樊胜美难过,却根本不放在心上——反正樊胜美对她没价值,就算得罪了也无所谓。就像生活里有些人对你态度差,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只是你在他眼里“不值得给好脸色”。这份现实,比“嘴欠”更戳人。
来源:洒脱麻酱m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