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动机,最为直接。他全身心投入仵作大赛,意图进入官府改变命运。杀害竞争对手董越,可以为他减少一个强劲对手,增加获胜几率。
耿无伤寿宴之上,假“吕将军”现身,仵作董越离奇被杀,一切线索都指向了耿氏师门内部。
本文将结合现有线索,对凶手身份进行一番大胆而严谨的猜测。
嫌疑人一,大师兄钟士载,为前途扫清障碍?
他的动机, 最为直接。他全身心投入仵作大赛,意图进入官府改变命运。杀害竞争对手董越,可以为他减少一个强劲对手,增加获胜几率。
他的动机虽合理,但格局较小,且行为过于暴露。他在师傅面前毫不掩饰对比赛的渴望,若他是真凶,此举无疑引火烧身。
此外,假“吕将军”的年轻体态与易容能力,与他的人物设定不甚相符。
钟士载,有动机,但更像是编剧设置的“烟雾弹”,用以混淆视听。
嫌疑人二,师傅耿无伤,为名誉或生命而战?
他的动机, 身患重病,时日无多。他可能为了在临终前赢得与老对手葛九泉的较量,不择手段清除障碍。或者,存在一种更黑暗的可能,他修行某种邪术,通过杀害年轻仵作来“借寿”续命。
他作为德高望重的老仵作,若为私利杀人,人物弧光过于黑暗,且与他对徒弟的教导相悖。他否认病情、逐出钟伯期等行为,也可能有更复杂的隐情。
耿无伤,有幕后策划的可能,但亲自下场行凶的可能性较低。
嫌疑人三,二师兄殷腰,扭曲的“报恩”与师门恩怨?
在排除了以上两人后,二师兄殷腰的嫌疑陡然上升,他的身上汇集了最多的巧合与能力。
殷腰作为最了解师傅病情的人(寿宴前三日唯一探访者),深知师傅将屈辱地病逝。出于扭曲的忠诚与报恩心理,他策划了这一切,杀害董越,并伪装成“吕将军”寻仇。
目的是让师傅耿无伤以一种“因旧案被仇家杀害”的悲壮方式殉职,而非病榻上的无名之辈。 这正是他为师傅“借”来的、充满荣誉的最终“年岁”。
他转行殓妆师,或与师门旧怨(尤其是与大师兄的不和)有关。此次行动,或许也夹杂着他对师门所有人的复杂情感。
殷腰,作为殓妆师,他精通人脸结构与化妆术,制作人皮面具、进行易容易如反掌。这完美解释了“吕将军”为何侧脸年轻却满头白发。
他提前知晓师傅病情和寿宴细节,有充足时间通过“中间商”预订酒楼、熟悉环境、策划刺杀。
他在寿宴上对师傅病情的“关心”询问,此刻看来更像是一种确认与表演。他的行动时间线与凶案发生完全吻合。
师徒联手的悲情戏码?
综合所有线索,最合理的推测指向了二师兄殷腰作为真凶,而整个事件可能是一场师徒默契或半默契的悲情合谋。
因此,“借龄者”的真凶,极大概率就是二师兄殷腰。 他的动机源于对师傅扭曲而深刻的情感,他的能力为其提供了作案手段,他的先知条件让其拥有了完美时机。
此案的诡计核心不在于物理上的“借寿”,而在于一场精心策划的、为名誉与尊严而进行的“窃取”。
这正符合《唐诡》一贯的风格,在诡谲的案件背后,探讨的是复杂的人性与情感。殷腰的行为固然是犯罪,但其背后那份交织着忠诚、偏执与悲悯的动机,或许才是本案最令人唏嘘的“诡异”之处。
当然,真相究竟如何,还需等待剧情为我们最终揭晓。
来源:鱼乐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