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刚习惯了电视剧一口气追到底的清爽。又回到了被广告生生打断的老路。明明前两年还信誓旦旦,广电总局说“剧中禁插播”。现在呢?2025年,央视八台居然先开了口子。
谁能想到,刚习惯了电视剧一口气追到底的清爽。又回到了被广告生生打断的老路。明明前两年还信誓旦旦,广电总局说“剧中禁插播”。现在呢?2025年,央视八台居然先开了口子。
有人说,这就是“存量观众”被收割的开始。也有人吐槽,规则原来随时可以改,改了也没人提前说。其实我也懵。你说,咱到底该信谁?
01
其实说起来,这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小时候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摆在客厅正中。爷爷最喜欢看电视剧,什么《渴望》《大宅门》,一集能追一晚上。那时候广告多。真的是,随便一个剧情高潮,黑屏——啪,牙膏、洗发水、补肾丸轮番上阵。爷爷偶尔会拿遥控器敲桌子。骂两句。可还是坚持看。毕竟那会儿,没得选。
后来,2012年元旦。广电总局下了死命令。全国所有电视剧,播出期间不许插播广告。那一天,很多人觉得,终于等到头了。剧情不再断,广告一刀切。观众那年,过得挺舒坦。
可快乐没几年。电视台的钱袋子,慢慢空了。你也知道,电视剧版权费年年涨。广告主都跑去短视频。电视台靠着春晚、世界杯还能喘气,平时啊,入不敷出。认识一位央视的编导。他头发掉得厉害,工资也没怎么涨。去年喝酒,他开玩笑:“广告不插,台里快揭不开锅了。”
市场变了。观众的耐心,也变了。
短视频,弹幕,贴片广告。年轻人一边刷手机,一边看剧。那种全家围着电视、不舍得错过一秒剧情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
02
今年,《四喜》刚播到18分钟。女主哭着,眼泪还没掉下来。30秒的洗发水广告,硬插进来。真是猝不及防。奶奶在沙发上愣住了。
“电视坏了?”
我摇头。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翻遍央视官网,一句话通知都没有。去年《北京日报》倒是提过,45分钟一集可以插一次广告,但不能超过60秒。这次30秒,按理说没超。可谁提前告诉了观众?
有时候啊,观众就像被蒙在鼓里的租客。房东悄悄换合同,房租照样涨。你不看公告,谁会专门通知你?奶奶嘴里嘀咕:
“以前一集42分钟,现在40分钟。广告还多,剧情都接不上了。”
电视台也有苦衷。
前阵子,编导朋友又联系我。他说,广告收入掉得比头发还快。短视频分走了大半金主,电视剧版权费反而涨得离谱。插60秒广告,救不了命,只能止血。可血还没止住,观众却开始跑。
“下一轮广告更便宜,死循环。”
他说完低头喝了口酒,叹了一口气。
政策上,其实央视这回用的是“二合一”技术。硬生生把一集电视剧切成上下两段,各自编号。插播广告,理论上就不算“剧中”。法规没破,观众心里却很难受。
剧情被切,广告合法。
谁能说得清,这到底是政策变通,还是偷梁换柱?
03
网上反对的声音很快炸开锅。
有人建议“付费免广告”。
有人喊“走人看网剧”。
可真去了视频网站,发现贴片、弹窗一个不少。
其实,问题不在“广告有没有”。而在“广告怎么插”。
欧美电视台,广告点都安排在章节留白处。观众情绪断了,不至于太尴尬。日韩更牛,把广告集中在片尾,观众可以自己跳。中国电视台没学,是因为条幅广告便宜。视频广告贵,收益高,金主愿掏钱。
最怕是现在这样——剧情高能,黑屏,广告。然后又是一地鸡毛的情绪。
行业内的人说,年底央视招商会已经写好了主持词。以后广告怎么插,取决于广告主预算和舆论反应。观众能不能得到解释?谁也不敢保证。
其实,说白了,观众体验不是免费午餐。电视台想盈利,广告主想曝光,平台想赚钱。可总不能,每次都用偷梁换柱的方式,让人被动接受。
有朋友问我,还会不会继续看央视八台。
说实话,我也犹豫。剧情依旧温暖,演员依旧敬业。可广告第三次切进来时,我还是关掉了电视,切到流媒体补看。那边同样有广告。但,至少在情绪没起来前,忍忍也就过去了。
电视行业想留住人,其实学的不是“把广告搬回来”,而是“怎么把广告合理化”。
真做到这一点,也许观众不必再怀念那个半夜只能看《新闻联播》重播的“纯净年代”。
央视八台这一变,规则说变就变,却不告诉你什么时候改的。是利益选择,也是无奈妥协。它是那个在夹缝里求生存的老电视台,也是被短视频逼得没选择的守门人。
但也是它,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通”,让我们明白一个现实:观众的耐心和信任,才是这个行业最贵的东西。
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未来会怎样。
只是,真正的规则,不是写在条文里,而是刻在每个观众的心里。
来源:车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