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广州血雨腥风,三娃一夜成孤儿,百年药铺大姐大芳姐把16岁山河捡回家;2023屏幕外,观众却为“杀妻仇人”四个字吵翻——这锅到底该山河背,还是编剧背?
1927广州血雨腥风,三娃一夜成孤儿,百年药铺大姐大芳姐把16岁山河捡回家;2023屏幕外,观众却为“杀妻仇人”四个字吵翻——这锅到底该山河背,还是编剧背?
剧里演得明明白白:山河给日军供药、签字、点头哈腰,弹幕齐刷“软骨头”。可镜头一转,他连夜把秘方缝进棉袄夹层,把奎宁塞进游击队盐包,连被炸成渣的新房钥匙都攥到指骨发白。芳姐替他挡枪死在码头,他第二天照样给日军少佐点烟,笑得比谁都狗。编剧没给旁白,观众却看懂:这男人把“恨”活成日常,把“爱”埋成保险丝,一点就炸。
有人骂他为什么不直接拔枪?试试把全家弟妹的命押在赌桌上再说话。广州沦陷那几年,枪毙名单一夜能写三页,他若硬刚,药铺二十口、戏班三十口、菜艇一整条街全得陪葬。山河选最疼的路:先当鬼子眼里的“狗”,再当同胞背后的“刀”。芳姐懂,所以咽气前只留一句“别把钥匙丢了”——那不是家门,是生门。
剧终山河被吊在仓库,日军少佐贴耳笑:“你演的忠仆,我信,可你太干净。”下一秒引线嗤啦,仓库飞天,他连同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对不起”一起烧成灰。弹幕这才安静:原来“汉奸”档案里夹着一张“特别党员”申请表,日期是1938年,血指印还没干。
网友热评:“看第一集:山河狗都不如。看最后一集:我才是狗,只会乱叫。”“钥匙镜头出现三次,我以为是房子,结果是棺材板。”“芳姐死那晚我骂编剧没心,现在想给自己两巴掌。”
来源:我星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