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筝》中六哥为何没有策反身边死心塌地的兄弟?现实太残酷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2 03:49 1

摘要:在《风筝》中六哥为何没有策反身边死心塌地的兄弟?现实太残酷

在《风筝》这部剧中,郑耀先在军统内部威望很高,手下的弟兄们对他言听计从,把他当作主心骨。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位备受尊敬的"六哥",真实身份竟然是共产党。

直到最后关头,这些曾经为他赴汤蹈火的兄弟们才恍然大悟:他们拼死保护的六哥,竟然会调转枪口对准他们。

说到底,他们走的不是一条路,信仰也完全不同。

在郑耀先心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永远排在个人感情前面。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年相处下来,兄弟间的感情也确实是真的。

有人曾经感慨:郑耀先在军统潜伏了整整十八年,要是当初能把这几个兄弟争取过来该多好。哪怕只争取到一个,情况也会大不相同。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郑耀先深入龙潭虎穴,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会给组织带来毁灭性打击。

当我们深入了解这几个兄弟的为人,就能明白为什么郑耀先始终没有尝试策反他们。

赵简之:有勇无谋的莽夫

赵简之这个人做事冲动,不太爱动脑子,全凭一时意气用事。

他之所以死心塌地跟着郑耀先,原因很简单——觉得六哥讲义气、靠得住。

有一次郑耀先身受重伤住院,赵简之得知是游击队所为,一怒之下抓来一大批人,不管有没有确凿证据,全部枪决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他性格残暴,根本不把人命当回事。

本性如此,很难改变。

所以郑耀先从来没想过要改变他的立场,因为这根本不可能。

当年曾墨怡被捕,73人名单还是被送到了延安。戴笠怀疑郑耀先是内鬼,多次设计试探,都被郑耀先巧妙化解。

其中一次,戴笠把所有参与审讯曾墨怡的人都绑起来,扬言如果真正的内鬼不主动站出来,就把所有人枪毙。

这时郑耀先拖着伤病之躯赶来为兄弟们求情,甚至当着戴笠的面说:"我就是共产党。"

其实这是郑耀先和戴笠之间的一场心理博弈,郑耀先以退为进,反而通过了考验。

但以赵简之的头脑,根本想不到这一层。他只认定六哥是救命恩人,为了救兄弟们连命都可以不要。

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愿意以命相许。

后来赵简之被捕入狱,始终不肯出卖郑耀先。当他听说徐百川"出卖"了六哥,愤而撞墙自尽。

这份义气确实让人感动,但也看出他性格极端,认准的事绝不回头。

赵简之身上江湖气很重,看重个人恩怨,讲究哥们义气,心里装不下国家民族这种大道理。

如果他知道最崇拜的六哥是共产党,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宋孝安:深藏不露的谋士

宋孝安这个人喜欢清净无为,对相面算命很感兴趣。

他和赵简之完全不同,心思缜密,城府很深。

在郑耀先身边,赵简之相当于打手,而宋孝安则是军师的角色。

平时宋孝安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很少与人争执,每天吃斋念佛。他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更愿意动脑子。

同样,他对郑耀先的感情也是真诚的,真心把郑耀先当作大哥。

得知郑耀先遇刺重伤,他气得扇了赵简之耳光,不顾身份在医院门口跪地拜佛;郑耀先要娶林桃,他为了郑耀先的名声极力劝阻;每次郑耀先遇到危险,他都拼死保护,最后也是为了掩护郑耀先才中弹身亡。

看得出来,他对郑耀先的兄弟情义坚不可摧,但他内心的信仰同样无法动摇。

在三个兄弟中,赵简之最简单,宫庶虽然有心机但毕竟年轻,城府最深的当属宋孝安。

考虑到这两点,郑耀先不敢冒险策反他。

毕竟郑耀先能够潜伏在军统,是许多同志用生命换来的。他身上肩负着太多责任,没有任性妄为的资格。

很多人对郑耀先诱捕宋孝安这段剧情有疑问。

有人认为,宋孝安都已经打算放弃特务工作,回老家孝顺母亲了,郑耀先为什么不能放他一马?

其实郑耀先只知道他要回台湾,并不清楚他打算金盆洗手。

郑耀先在林桃墓前遇见宫庶时,曾问过他:"既然都已经出去了,为什么还要回来?"

这句话透露出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兄弟们都能平安,另一方面,党性又不允许他放过任何一个敌特分子。

这种痛苦和煎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宫庶:最得意的弟子

宫庶既是郑耀先最欣赏的徒弟,也是最难对付的对手。

他内心坚定信仰三民主义,对背叛者深恶痛绝。

离开延安前,常志宽已经击毙了江心,宫庶却还要对着尸体连补数枪。那咬牙切齿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

审讯陆汉卿时,为了逼问出上下线联系人,他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

他拿出一根竹签说:"待会儿我会找到你的骨髓,把竹签钉进去。疼不疼,你很快就知道了。我遇到的人,没有一个能撑过一分钟的。"

由此可见他对共产党员的刻骨仇恨。

原本他是戴笠派来监视郑耀先的。他们到延安后,传来戴笠飞机失事的消息。

当时宫庶茫然失措,郑耀先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老板到底是死于空难还是遭人暗算,恐怕永远没有答案了。这世上的事,有几件是有答案的?大到宇宙,小到人类,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吗?"

"我是在想,连戴老板都难逃一死,何况我们这些小人物?"

"我一直在思考,忠于老板就是忠于领袖、忠于国家吗?但老板一定是在为领袖、为国家着想吗?蒋委员又是为谁着想?是为民众还是为权力?"

"六哥,戴老板既然已经不在了,从今往后,我宫庶就是您的嫡系。君荣臣辱,君辱臣死。"

郑耀先苦笑着感叹世事无常。

其实不难看出,郑耀先想借这个机会试探宫庶。他先开导宫庶认识到宇宙之大、人类之渺小,想让他打开格局,认清时局,不要局限在过去的思维里。

但宫庶只是感慨人生无常,担忧自己的前途。

郑耀先暗示他,无论是戴笠还是蒋介石,他们的所作所为未必是为了民众和国家,可能只是为了权力和私欲。

可是宫庶对此毫无兴趣。他只是觉得戴笠一死,自己失去了靠山,所以愿意追随郑耀先。

可见在宫庶心里,他的信仰从未动摇,也不愿改变。

郑耀先因为爱惜这个人才,才说出这番话试探他。结果很失望,他看清了一个现实:宫庶根本没有转变的可能。

所以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尝试劝说过宫庶。

解放后,郑耀先亲自设计抓捕了宫庶。

宫庶被捕后,郑耀先去探监,宫庶不仅痛骂他,还把酒碗砸在郑耀先头上:

"你竟然背叛党国!郑老板临终前还举荐你出山主持大局,蒋总统这些年也一直惦记着你。连军统六哥郑耀先都背叛了国民党,国民党还有救吗?"

可见宫庶对"背叛"三民主义的郑耀先有多么痛恨和失望。

他之所以崇拜郑耀先,一是以为两人信仰相同,二是佩服郑耀先的为人和能力。

如果他知道郑耀先是共产党,一定会毫不留情地逮捕他,绝不会顾念旧情。

最后的感慨

郑耀先去监狱看望宫庶回来后,昏睡了一天一夜。

醒来后他对陈国华说:

"这些人都是我在敌营潜伏时朝夕相处的兄弟,有的曾和我一起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谁让他们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你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

"如果我当初能引导他们重新选择人生信仰,现在他们或许会是好父亲、好丈夫,更可能是这个新社会光荣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人民的敌人。"

由此可见,郑耀先也曾想过把这些兄弟变成战友,但现实太残酷。

郑耀先为了信仰辜负了这些好兄弟,看剧时确实让人心里难受。

但想到这些兄弟曾经残害过许多地下党员,我们或许能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虽然讲小义气,守小规矩,却不懂得民族大义,缺乏家国情怀。在那个特殊年代,个人的情感终究要让位于更大的责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PIWRbmTd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PIZFAGym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PIaW1Hsq

来源:啸天聊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