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笼中的大唐第一才女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1 22:36 1

摘要:11月8日,巨兴茂执导,魏风华、郭靖宇编剧,郭靖宇、柏杉监制,杨旭文、杨志刚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单元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在爱奇艺和北京卫视同步上线。剧集以盛唐初期的长安为背景,讲述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与狄公亲传弟子苏无名带领探案小队,在朝廷势力博弈中破解疑难

11月8日,巨兴茂执导,魏风华、郭靖宇编剧,郭靖宇、柏杉监制,杨旭文、杨志刚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单元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在爱奇艺和北京卫视同步上线。剧集以盛唐初期的长安为背景,讲述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与狄公亲传弟子苏无名带领探案小队,在朝廷势力博弈中破解疑难奇案的故事,开播后立即成为爆款,豆瓣开分达8.1分,热度仅3天就突破10000大关,无数人直呼“国产剧终于来了个能打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mtdLB2b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海报(图:豆瓣)


在第三案《白泽的踪迹》中,有一个叫“李奈儿”的角色。


剧中,李奈儿以“公主府女典军”的身份,加入到卢凌风寻找瑞兽白泽的团队中,却在终南山的一座庙中突然发难,击杀同行的金吾卫,并刺伤了卢凌风。就在李奈儿欲取卢凌风性命时,在场的苏无名突然高声吟诵起一篇文章来,李奈儿听后竟当场情绪失控,泪流满面。


原来,李奈儿真名上官奈儿,是有“大唐第一才女”“巾帼宰相”之称的上官婉儿的养女,她之所以隐藏身份来公主府忍辱负重当下人,就是为给当年在“唐隆政变”中冤死的母亲报仇,而卢凌风曾随金吾卫一同参与政变,因此成为她的刺杀目标之一。苏无名在紧急关头念的那篇救命文章,正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


李奈儿固然只是荧屏上的虚拟角色,上官婉儿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千百年间,人们惊艳她的绝世才华、诟病她的浪荡风流、感慨她跌宕起伏的命运......她的一生,活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也更加传奇。


1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时任的大唐帝国最高领导人——唐高宗李治遭遇了“十年之痒”,他对越发强势、屡次违逆他意愿的皇后武则天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于是,李治召见了宰相上官仪,明确告知对方“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要上官仪拟一份废后的诏书。


诏书刚写完,武则天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厉声责问李治,严正要求他今天必须给自己个说法。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FFn6J0

唐高宗(图:网络)


唐高宗向来是在文武百官面前重拳出击,在老婆面前唯唯诺诺,一看见武则天那张脸,气场立刻就矮了三分。他赶紧把墨迹未干、还没来得及盖章的废后诏书藏进袖子里,然后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头上:“上官仪教我!”


就这样,上官仪稀里糊涂地给顶头上司当了背锅侠,被投入监狱。不久,在武则天的指使之下,右相许敬宗给上官仪安上“谋逆”的罪名,上官家自上官仪与儿子上官庭芝以下的男丁几乎全部被杀,家产被抄没,女眷也被配入掖庭为奴。


当时才刚出生不久的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就这样遭遇了“天崩开局”,其身份一夜之间从千金大小姐变成了“宫廷罪婢”。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HpcSOY

武则天(图:网络)


万幸的是,唐朝掖庭作为犯罪分子家眷的“劳改所”,其劳役并非完全是体力劳动,有一定文艺素养的“劳改犯”也可以参与到文书、乐舞、祭祀等事务中。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即使身陷囹圄,也始终没有忘记对女儿的教导,使她得以在一个环绕着诗书礼乐、经史子集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自助者天助。当年幼的上官婉儿顽强地试图摆脱命运枷锁的同时,脱颖而出的机遇也在向她招手。


2


仪凤二年(公元677),上官婉儿的才名终于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她被带到了武则天的面前。


面对彼时已经成为唐王朝实际掌舵者的武则天,年仅14岁的上官婉儿毫不怯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应对如流。武则天大为惊奇,连称“此女才情,宰相器也”,随后一纸诏令,不仅为上官婉儿摘掉了“奴婢”的帽子,还给了她编制,封为正五品的“才人”,并负责掌管宫中诰命。


才人的品级并不算高,但负责诰命的职位相当重要,在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的双重推手下,上官婉儿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绝地逆袭,成为武则天手下的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而这,只是上官婉儿平步青云的开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L1UqSS

上官婉儿(图:网络)


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上官婉儿的才华立刻喷薄而出。据《旧唐书》记载:她曾同时给五个人写诗,而且越往后写的越好,以至于被奉为“词宗”。


载初元年(公元690),武则天登上大唐权力巅峰,正式称帝,宣布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作为女皇最为亲近的女官,上官婉儿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从百司奏表到参政议政,武周朝堂的每个角落都有上官婉儿的身影。此时,上官婉儿“罪臣余孽”的身份早已被淡忘,她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巾帼宰相”的名号也在此时不胫而走。


称帝之后的一年春天,武则天去香山寺踏春,一时之间诗兴大发,下令办了一场诗会,由文武百官赋诗,上官婉儿则站在彩楼之上,同时担任主持和评委,落选的诗稿,都会被抛下彩楼。


一时之间,白纸漫天飞舞,上官婉儿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3


神龙元年(公元705)二月,皇太子李显联合姐姐太平公主和宰相张柬之等一批忠于大唐的官员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同年底在洛阳去世。李显即位为帝,是为唐中宗,宣布恢复唐国号,还都长安。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唐中宗复位后,大肆清洗武则天时期的“余党”,而上官婉儿作为武周朝廷的第一人,却未受丝毫牵连,反而还进一步飞黄腾达,被封为正二品昭容,无论权力还是地位,都仅次于皇后。不仅如此,唐中宗对上官婉儿还极为信任,甚至给了她代替自己批阅大臣奏折、文书的大权,几乎等同于把国家大事的决策权都交给了她。上官家族的冤案也在这期间得到平反,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都恢复了名誉,并被追赠了荣誉职位,母亲郑氏也被封为沛国夫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NmpNxy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中的李奈儿(图:网络)


但即使位极人臣,上官婉儿也对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清。她明白:在男权政治为核心的封建年代,一个女人的地位无论多尊贵,也终究只是依附着皇权为生的菟丝花。一旦唐中宗这棵大树倒下,她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她暗中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条赛道——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以及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


搭上韦皇后这条线之后,上官婉儿便多次怂恿她效仿武则天。而韦皇后也是个有野心的女子,两人一拍即合。在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暗箱操作之下,张柬之等在唐中宗复国的过程中立了大功的忠臣、老臣或被杀害、或被架空,遍布朝堂的,几乎都是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培植起的党羽,当时朝廷所实施的许多制度,也均是出自上官婉儿之手。


但不久之后,这一同盟也出现了裂痕。


景龙四年(公元710),韦皇后一党越发嚣张,安乐公主甚至多次当面要求唐中宗册立自己为“皇太女”,并因此与上官婉儿发生龃龉。深感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的上官婉儿再次跳船,选择投靠了太平公主。同年,唐中宗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大唐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一时之间,各路势力都蠢蠢欲动。


情急之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假托唐中宗的名义伪造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唐中宗的弟弟相王李旦辅政,并尊韦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Q9imGD

唐玄宗李隆基(图:网络)


但韦皇后对这一安排并不满意,她授意宰相宗楚客等人修改了诏书,准备追随武则天的道路,成为大唐的第二个女皇。


一时之间,大唐政坛山雨欲来风满楼。


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与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率禁军杀入皇宫,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同党全部被杀,李旦被拥立即位,是为唐睿宗。


此时的上官婉儿,对自己的命运还抱有一丝幻想,她率领宫人大开宫门,迎接李隆基的大军,并展示了那份她和太平公主共同草拟的拥戴李重茂和李旦的诏书,以证明自己大唐忠臣的身份,包括禁军将领刘幽求在内的很多人也都在李隆基面前为她说情,请求免除她附逆的死罪,准予她出家为尼。


然而,李隆基并不买她的账,一声令下,一代才女人头落地,时年四十七岁。


4


上官婉儿死后一千多年,围绕在她身上的争议始终不断。


包括《旧唐书》这样的正史在内的很多史料,都记载上官婉儿的私生活非常混乱,说她长期和武三思、崔湜等人私通,秽乱宫闱,豢养的男宠比武则天还多。还有人质疑她“反复横跳”的人品,得到唐中宗的宠幸,却与韦皇后暗通款曲,撺掇其取而代之;后来与韦皇后发生分歧,她又倒向太平公主,帮助其共同对付韦皇后,根本就是一根毫无底线和原则的墙头草。


直到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大道项目建设用地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并根据出土的墓志还原了部分历史真相,上官婉儿也才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洗白”了人设。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T3Kpj0

上官婉儿墓(图:网络)


上官婉儿的墓志(就是《唐朝诡事录之长安》里苏无名吟诵的那段)用近千字的篇幅,声情并茂地记述了上官婉儿的生平经历、政治立场和文学成就,说她“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而同时代的很多文人,也都对上官婉儿青眼有加,张说说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武平一则称许其“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


可见,上官婉儿真实的历史形象,应该还是正面居多的。《旧唐书》等很多史书把她写得颇为不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封建时期史官对女性参政的刻板成见。当然,也有唐玄宗李隆基掌权之后,刻意对曾站在他对立面的势力进行丑化的因素在内。


事实上,上官婉儿死后第二年,唐玄宗便下诏恢复了她昭容的封号,并加谥号“惠文”。开元初年,唐玄宗又命人编辑了二十卷《上官昭容集》,并令张说作序。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即使政治上曾经对立,他也终究还是承认上官婉儿独一无二的才华。


只是如上官婉儿这样的女人,一生历经十几次宫廷政变,却能始终游刃有余,将所有人玩弄于指掌之间。她太过聪明,唐玄宗纵然爱惜她的才能,也不可能为大唐江山留下这样一个隐患。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xnVxSEsk

上官婉儿墓志拓片(图:网络)


这或许也是《大唐诡事录之长安》中李奈儿听到苏无名念出的上官婉儿墓志而动情落泪,并放下执念、化解仇恨的根本原因——那一刻,她清楚地看到,上官婉儿在这个世间,有着无数的知音。

来源:今西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