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国产电视剧,总觉得这两年难得有几部能让人眼前一亮。可偏偏有些演员组合,就像老酒一样,越品越香。蒋欣和李光洁,算得上是演技派里的“稳健组合”,他们合作的剧,不咋宣传,却总能让人追着看,口碑也水涨船高。许多人说,国产剧要想翻身,得靠这样的实力派。从《小巷人家》到《以法之名》,蒋欣和李光洁这两位已经在荧幕上“夫妻档”了两回。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都不是那种动辄宣传大阵仗的类型,反倒是低调上线,靠着剧情和表演硬生生杀出重围。尤其是《以法之名》,播出后一天播放量就破亿,这成绩放在当下的剧集市场,简直就是“神话”。
说起国产电视剧,总觉得这两年难得有几部能让人眼前一亮。可偏偏有些演员组合,就像老酒一样,越品越香。
蒋欣和李光洁,算得上是演技派里的“稳健组合”,他们合作的剧,不咋宣传,却总能让人追着看,口碑也水涨船高。许多人说,国产剧要想翻身,得靠这样的实力派。还真不为过。
从《小巷人家》到《以法之名》,蒋欣和李光洁这两位已经在荧幕上“夫妻档”了两回。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都不是那种动辄宣传大阵仗的类型,反倒是低调上线,靠着剧情和表演硬生生杀出重围。
尤其是《以法之名》,播出后一天播放量就破亿,这成绩放在当下的剧集市场,简直就是“神话”。
有些剧花里胡哨地炒流量,结果开播后观众骂声一片;而蒋欣和李光洁的剧,倒像是“闷声发大财”,靠实力说话。观众嘴刁,能买账,说明确实有过人之处。
说实话,越是这样没有大肆炒作的剧,观众反而更有好感。我一向觉得,越是“非典型爆款”,越能看出一个演员的底子。蒋欣的“宋莹”,李光洁的“林武峰”,都不是那种简单标签化的人设。
观众看完后,愿意在弹幕里刷“我也想找个林武峰”,这说明角色立住了。国产剧太多“工具人”角色,真要碰上能让人代入的,难得。
这就不得不说到两位演员本身。蒋欣,大家都知道她演过《甄嬛传》的“华妃”,一举成名后,角色跨度一直很大。她能把“贤妻良母”演得丝丝入扣,也能把“腹黑心机女”演得眼神里都透着故事。
李光洁也差不多,戏路宽,眼神戏尤其有劲。两个人合作,戏里戏外都很有化学反应,这才让角色之间的情感更真实。
不像有些剧里,演员互相之间像“搭伙过日子”,台词念得没感情,观众自然看得难受。
这次第三次搭档的新剧《多喜一家人》,又是一部群像剧。剧情看起来不复杂:一家人因拆迁款闹出矛盾,兄弟姐妹各有各的心思。蒋欣演的“闻佳音”是大嫂,李光洁演的“赛秀亮”是二弟。
两人不是夫妻,关系反而更微妙。大嫂在家里是顶梁柱,和二弟的对手戏,想想就挺有张力。家庭剧里,最怕人物扁平化,大家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群像剧要拍得好,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弯弯绕绕和成长,这才有看头。
说到群像剧,不由得让人想起《六姊妹》。那剧也是每个人物各有故事,观众能在不同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现在的观众不是傻子,谁都不愿意看高高在上的精英剧,讲点“家长里短”,反而更戳心。
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其实就是“家”的那点事儿。拆迁款这事儿,看着很现实,谁家真要遇到,未必处理得多漂亮。剧里五个孩子,各自有算盘,谁都不比谁高尚,这恰恰是生活。
蒋欣说“贤惠不是妥协,隐忍终得底气”,这话挺有分量。很多家庭剧里,大嫂总是默默付出,最后还被嫌弃。可生活中,真要家不散,靠的往往是“那个看起来最能扛事”的人。
长嫂如母,既要撑场面,又不能太强势。能把这种微妙的分寸感演出来,演员得有点火候。李光洁饰演的二弟据说能力超群但不服管教,这种弟弟和大嫂之间的暗流,比婆媳斗法有意思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部剧没有请流量明星,清一色的实力派演员。梁冠华、杨采钰、冯嘉怡、任重、韩童生、施京明、是安,这个阵容全是演戏的。
现在很多年轻观众对“流量”两个字嗤之以鼻,偶像派演技拉胯,剧再怎么包装都难长红。全员演技派,说明主创是真的想拍一部能留下来的作品。
国产剧市场,缺的就是这样不靠噱头、不靠流量,靠演员和故事打动人的剧。
我一直觉得,家庭题材剧其实最能考验编剧和演员功力。你看韩剧、日剧,家庭伦理剧能拍出百转千回、让人一集集追下去的感觉。国产剧往往陷入套路,非要搞婆媳大战、分家产、狗血出轨。
真要写得有深度,得敢揭生活的底色,敢写人的软弱、矛盾和成长。《多喜一家人》要是能把每个人物的成长线、家庭之间的拉扯写明白,肯定不会差。
说到底,观众买账的还是角色和故事。蒋欣和李光洁过去两部合作的剧都没有让人失望,这次三搭,期待值自然高。三连爆?太早下定论,不过我反倒觉得,演技派的组合永远值得观众多等一等。
比起那些“速食剧”,慢工出细活,才是国产剧真正的出路。
来源:颖子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