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打开爸妈的手机,十有八九在刷那种“哭天抢地”的家庭短剧——儿媳扇婆婆耳光、儿子当着全村人面骂亲妈、婆婆藏私房钱害儿媳流产……剧情狗血到离谱,演技尬到抠脚,可咱爸妈看得那叫一个投入,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看完还转头对着自家孩子、儿媳甩脸子:“你看看人家怎么对妈的
毒瘤!老年人被短视频家庭剧逼疯:编的婆媳仇、子女孝,骗哭千万爸妈只为赚黑心钱!
现在打开爸妈的手机,十有八九在刷那种“哭天抢地”的家庭短剧——儿媳扇婆婆耳光、儿子当着全村人面骂亲妈、婆婆藏私房钱害儿媳流产……剧情狗血到离谱,演技尬到抠脚,可咱爸妈看得那叫一个投入,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看完还转头对着自家孩子、儿媳甩脸子:“你看看人家怎么对妈的!”“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没良心!”
真的要气笑了!这些短视频家庭剧根本不是什么“现实写照”,全是MCN机构精心编的剧本,演员是雇的,冲突是演的,眼泪是挤的,唯一真实的就是背后赚流量、割韭菜的黑心算盘!它们就像精神鸦片,一边掏空老年人的时间和健康,一边挑拨家庭关系,把好好的日子搅得鸡犬不宁,简直缺德到家了!
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些毒短剧的真面目,把那些离谱套路、害人危害全说透,劝劝咱爸妈:别再被这些虚假剧情PUA了,你家的日子,比剧里真一万倍!
一、三大离谱套路,把家庭矛盾往死里作!
这些短视频家庭剧,编剧仿佛没见过正常家庭,满脑子都是“不吵架就没流量”的歪心思,翻来覆去就那几套狗血模板,换汤不换药,却能把老年人骗得团团转。
1. 婆媳互撕套路:没有最狠,只有更毒
这绝对是短视频家庭剧的“流量密码”,几乎所有剧都离不开“恶婆婆”和“毒儿媳”的对立,剧情夸张到突破人类认知。你永远能看到:
儿媳刚进门就被婆婆刁难,要么不让上桌吃饭,要么把她的嫁妆藏起来,甚至故意在她的饭菜里加“料”;转头又能刷到婆婆被儿媳欺负,订婚宴上把未来婆婆当成小三当众暴打,骂她“老妖精”“不要脸”,儿子还站在儿媳那边帮腔 。更离谱的是那些“月子仇”剧情,婆婆故意不给坐月子的儿媳吃饭,大冬天开窗冻孩子,就为了逼儿子离婚;要么就是儿媳把婆婆当保姆使唤,自己躺着刷手机,让七十岁的婆婆手洗全家衣服,稍微抱怨一句就被赶去阳台住。
还有些剧为了制造冲突,简直没逻辑:儿媳想买个育儿嫂,婆婆非说“浪费钱”,自己却天天出去跳广场舞,把孩子扔在一边;婆婆想给孙子买件棉衣,儿媳转头就扔垃圾桶,说“廉价货配不上我儿子”。合着这婆媳俩天生就是仇人,见面不吵一架、不打一巴掌就浑身难受?
现实里谁家婆媳这么相处啊!我见过的大多数家庭,婆婆会早起给儿媳做早餐,儿媳会给婆婆买保健品,就算有育儿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也都是好好沟通,哪有像剧里那样往死里折腾的?这些编剧就是抓住了老年人对“婆媳关系”的敏感点,故意放大矛盾,把个别极端案例编成“普遍现象”,让婆婆看了防着儿媳,儿媳看了忌惮婆婆,好好的家人硬生生被搅成对立面。
2. 子女不孝套路:为了虐心,毫无底线
“养儿防老”是很多老年人的心头事,这些毒短剧就专戳这个痛点,把子女塑造成冷血无情的白眼狼,怎么虐心怎么编。
最常见的剧情:老妈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供大儿子上大学、娶媳妇,自己累出一身病,结果大儿子发达后,为了讨好豪门千金,竟然不认亲妈,还说“你这种穷酸样别来丢我的人”;老妈去儿子家讨口饭吃,被儿媳指着鼻子骂“老不死的”,直接推出门外,大雨天里老妈抱着柱子哭,围观的人还跟着起哄 。
还有更离谱的:儿子为了霸占老妈的房子,联合媳妇假装孝顺,把老妈骗去养老院,转头就把房子卖掉;老妈生病住院需要手术费,儿子儿媳互相推诿,一个说“我没钱,找女儿要”,一个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凭什么让她出钱”,最后老妈在医院孤独终老,临死前还在盼着儿子来看看。
更可气的是,有些剧还会给不孝子女加“洗白戏”:儿子后来破产了,被豪门千金抛弃,走投无路才想起老妈,跪在老妈坟前哭几句“妈我错了”,就能得到所有人的原谅。合着孝顺是可以装的,伤害是可以随便弥补的?这些剧情根本不是在谴责不孝,而是在传递“只要最后认错,之前的伤害都不算事”的歪理,简直毁三观!
3. 反转打脸套路:悬浮到离谱,全是白日梦
这类剧专门抓着老年人的“补偿心理”,前面把主角虐得死去活来,后面突然来个“惊天反转”,让主角扬眉吐气,满足老年人的“爽点”,但剧情离谱到能让人笑掉牙。
比如《某某》里,我不敢写具体名字,你们自行脑补,被大儿子抛弃的老妈,突然冒出个身价千亿的小儿子,小儿子带着保镖、开着豪车来医院,当场甩给大儿子一张支票:“这是给我妈的赡养费,以后你再敢欺负她,我让你倾家荡产”;然后还会把大儿子的公司搞破产,让他和恶毒儿媳流落街头,老妈则住进豪宅,被小儿子当成公主一样伺候,全网播放量高达5.6亿次 。
还有《团宠老妈…》,老妈在娘家被嫂子欺负,在婆家被儿媳嫌弃,结果三个儿子突然全部“变身”:大儿子是上市公司总裁,二儿子是知名医生,三儿子是明星,三个儿子一起回家给老妈撑腰,把所有欺负过她的人都狠狠教训一顿,老妈从此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团宠生活 。
老年男性的剧更离谱,不是“外卖老爹竟是满级大佬”,就是“代驾老爹巅峰归来”,主角平时装穷被亲家、女婿看不起,关键时刻一个电话调动上万亿资金,或者亮出“退役将军”“隐藏富豪”的身份,让所有人都跪地求饶 。合着编剧觉得老年人都傻,真信普通人能突然变成亿万富翁?这种悬浮剧情看多了,只会让老年人越来越不满现实,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好”,儿女“不够有本事”。
二、全是摆拍!背后的流量黑幕有多脏?
这些看着“真情实感”的家庭剧,其实全是精心策划的骗局,从剧本到演员,从拍摄到传播,每一步都只为了一个字:钱!
首先,剧本全是流水线生产。根本没有什么“真实改编”,都是MCN机构的编剧照着“冲突模板”瞎编的。他们总结了一套“爆款公式”:开头30秒必须有冲突(扇耳光、骂脏话、摔东西),中间1分钟放大矛盾(哭诉、指责、冷战),结尾留悬念(“下集看儿子如何报复恶媳”“关注我看……”),目的就是让老年人忍不住追更、点赞、转发。有些编剧自己都吐槽:“我写的剧情自己都不信,只要够狗血,播放量就够高。”
其次,演员全是雇来的“临时工”。那些哭天抢地的“老妈”“儿媳”,根本不是真的家人,都是一天几百块工钱雇来的群众演员。为了演得“真实”,他们会刻意挤眼泪、装可怜,甚至真的动手(当然是借位,但看着吓人)。广西有个传媒公司,专门雇佣演员扮演“恶儿媳”“不孝子”,3个月拍了71条家庭矛盾视频,播放量破亿,每条视频能赚上万块,最后被警方查处,负责人因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 。
更恶心的是,平台算法在推波助澜。你以为爸妈是自己刷到这些剧的?其实是平台的算法在“投其所好”。只要爸妈点赞过一条婆媳矛盾视频,算法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同类内容,把他们困在“信息茧房”里。婆婆刷多了“儿媳不孝”的视频,就会觉得自己的儿媳“藏心眼”;儿媳刷多了“婆婆刁难”的视频,就会对婆婆的一举一动疑神疑鬼,原本和睦的家庭,就这么被算法硬生生拆开了。
最黑心的是变现套路。这些视频不是白看的,背后藏着各种割韭菜的手段。有些视频里插播“养老保健品”广告,说“吃了能治百病,子女不孝顺自己要对自己好”,骗老年人花几千块买成本几十块的“三无产品”;有些主播让老年人“打赏支持孝顺儿子”,爸妈们同情心泛滥,把退休金都打赏给了演员;还有些借着“教老年人拍短视频赚钱”的名义,收几千块学费,最后只教些基础操作,纯属诈骗 。
三、毒害有多深?老年人被坑得家破人亡都可能!
这些虚假家庭剧,看似只是“打发时间”,实则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和家庭,危害大到你想象不到。
1. 身体被掏空:眼睛瞎了、颈椎废了,还影响睡眠
现在很多老年人,早上一睁眼就摸手机,晚上躲在被窝里刷到凌晨,一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10小时。严重透支身体!
眼科医生都说,老年人长时间刷手机,眨眼次数会减少,容易引发干眼症、结膜炎,黑暗环境下看手机,还会导致眼压升高,严重的会失明。除此之外,长时间低头刷手机,颈椎会变形,手腕会得腕管综合征,久坐不动还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更别提睡眠了,这些剧里的冲突剧情会让老年人情绪激动,大脑停不下来,就算放下手机也睡不着,长期失眠只会让身体越来越差。
2. 心理被扭曲:制造焦虑,把正常生活当成“不幸”
老年人的情感比较脆弱,很容易把视频里的剧情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看了太多“子女不孝”的剧,就会对着自己的儿女挑三拣四,觉得“你不如剧里的儿子孝顺”“我辛辛苦苦养你,你怎么不知道感恩”;看了太多“婆媳矛盾”的剧,就会觉得“儿媳都是白眼狼”“婆婆没一个好东西”,就算家人没做错什么,也会凭空生出猜忌和不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显示,23%的老年观众因为频繁看“恶媳妇”类短剧,对年轻女性产生负面印象,甚至要求子女签订“防儿媳协议”;还有些老人看了“养老公寓坑人”的剧,就算子女想送他们去环境好的养老院,也觉得是“想抛弃我”。这些虚假剧情,让老年人变得敏感、多疑、焦虑,总觉得自己活得“委屈”,把原本平静的生活过成了“受害者剧本”。
3. 家庭被拆散:挑拨婆媳、亲子关系,好好的家变战场
这是最让人痛恨的危害!多少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为这些短视频闹得鸡犬不宁。南阳徐女士给婆婆买了智能手机,想让她打发时间,结果婆婆迷上了“婆婆必须强势”的短视频,学剧里的话术挑剔徐女士,拒绝用智能晾衣架,说“机器会让老人失去价值”,甚至觉得徐女士提议旅游是“想支开她”,婆媳关系降到冰点 。
杭州有对婆媳,原本相处得不错,结果儿媳天天刷“恶婆婆”短剧,觉得婆婆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别有用心”,婆婆煮个鸡蛋她觉得是“故意不给她吃”,婆婆收拾房间她觉得是“想偷她东西”,最后吵到要离婚;还有个老妈,看了“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剧,天天在儿子面前哭,说儿媳“抢走了儿子”,逼得儿子在老婆和老妈之间二选一,好好的小家庭差点散伙。
这些短视频就像“家庭第三者”,用虚假的矛盾制造真实的对立,让家人之间互相猜忌、互相指责,把“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抛到脑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四、别再纵容!谁该为这场“毒害”负责?
看到老年人被这些毒短剧坑害,真的忍不住想问: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首先是毫无底线的创作者和MCN机构。他们明明知道这些剧情是假的,明明知道会误导老年人、破坏家庭关系,
来源: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