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诡异事录之长安》已经播完了第五案《去天尺五》,所谓去天尺五现存最早记载见于辛氏《三秦记》所录长安民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反映唐代门阀世族与皇权的紧密联系,而该案正是以士族的兴衰为背景,其中28集的聚会简略地概述了士族自汉到隋唐数百年历史,本文就说说说
《唐朝诡异事录之长安》已经播完了第五案《去天尺五》,所谓去天尺五现存最早记载见于辛氏《三秦记》所录长安民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反映唐代门阀世族与皇权的紧密联系,而该案正是以士族的兴衰为背景,其中28集的聚会简略地概述了士族自汉到隋唐数百年历史,本文就说说说本单元所出现的细节。
当时的叫法确实是九品官人法。这个制度最初其实是曹操草创,主要是在察举制选拔出的郎官中考绩效选拔能臣,之后由曹丕和陈群确立,目的本就是遏制地方势力而加强中央集权。把门第列为主要标准是司马之后的事——所以剧中把陈群说成士族之世的开创者是不对的,实际上陈寔就是寒微起家。
剧中韦氏家宴中有弘农杨氏子弟,而商人陈崇则供着陈太丘。
实际上,弘农杨氏和颍川陈氏先后在两晋衰亡了,南北朝后期以来冒出来的两族后人基本都是假冒伪劣。尤其是南陈和大隋的皇族,其中血统比较真的可能是杨素那一支。
而剧中还提到崔浩,这大爷出身清河崔氏,是北魏名臣,最后因为写史书写了一堆皇族黑历史,被夷灭五族,其中包含大量范阳卢氏和荥阳郑氏的名臣。
之后清河崔氏也是靠旁系舔皇帝沟子续命。
哪怕是中古时代,大部分时候,士族也普遍是皇权的高级韭菜——实际上,哪怕是东晋,门第一般的颍川庾氏也是通过外戚身份依靠皇权掌权的。
士族和文官势力的强大本身就是由于皇权的强化。
而且论搞皇帝的业绩:网友认为最可靠的宦官>网友认为除了宦官最可靠的外戚>武将>网友认为最危害皇权的士族和文官。
第29集,我们可以看到士族子弟去领大米。
实际上因为士族本身是通过成为中央官僚垄断政治,实际上在九品官人法之后,是士人与官僚的二位一体,与传统乡土秩序和经济进一步脱轨,还耻于在地方为官,所以大量旁系子弟都是纯粹的穷鬼。
而当初清河崔氏续命的旁系也是放弃了大量地方乡土利益之后才回归中央。
中古有千百家士族,几乎全都存在大量断代与伪造,比如平均五十年一代人的荥阳郑氏,薛环的河东薛氏更是连鼻祖都造假。
几百年,只有三家士族的谱系是完整的:
卢凌风的范阳卢氏,卢植后人,在北朝安心当清贵,除了崔浩国史案一直没啥事;
韦氏家宴出现的琅玡王氏,所有盛极一时的顶级门阀里唯一平稳落地的,隔壁陈郡谢氏已经路边一条了(上一季无忧渡那哥们儿);
第二季寒州都督陆思安的吴郡陆氏,起自东汉,鼻祖陆续卷入楚王谋反案终身党锢;陆续之孙陆康被孙策围攻一年,病卒;陆康之孙陆逊卷入二宫之争,被孙权多次训斥后悲愤而死(一说自缢而死 ;陆逊之孙陆机、陆云则是投机八王之乱,被范阳卢氏的卢志(卢植曾孙)谗害,满门屠灭。所以吴郡陆氏的鼻祖其实是陆逊之弟陆瑁,跟晋之后的范阳卢氏一样安心躺平才长“盛”不衰。
百年王朝,一个士族能呼风唤雨十年都是长的。
先祖傅介子是西汉西域名将,字面意思【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人;后人傅燮是汉末名臣,当过皇甫嵩的司马,所部疑似阵斩了张梁和张宝,最后战死殉国;傅燮的孙子傅玄是三国重要史料《傅子》的作者,傅玄与儿子傅咸都是晋初名臣,傅咸极力主张提拔寒素;
不过傅玄堂兄傅嘏是陈群故吏+司马师谋主,只能说是个非常能干的政客,而且跟荀彧幼子荀粲和河东裴氏除了东眷以外的四房共祖裴徽是世交。
河东裴氏起家是靠裴茂剁了李傕的脑袋,之后裴茂庶子裴潜是魏初名臣,裴潜庶子裴秀是司马昭和司马炎的心腹,河东裴氏由此成为顶级门阀。
但裴秀一脉本身没落了。河东裴氏各系除了东眷裴的鼻祖是史料大概率造假裴茂之子裴辑,其余都出自裴茂幼子(估计是庶)裴徽。
裴徽与卧冰求鲤的王祥齐名,但早卒。西裴主要是他第三子裴楷一脉,裴楷官至中书令,为了保持权势跟杨骏联姻,差点被贾南风搞死,是被傅嘏之子傅祗救下的,傅祗之子傅畅则是《裴氏家记》的作者;
南來吴裴的鼻祖是裴徽长子裴黎之孙,洗马裴的鼻祖是裴黎次子裴苞,裴苞的曾孙就是中眷裴之祖。
韦氏先有父子在西汉为丞相,后有父子在汉末为凉州,韦康就是被马超剁了引发冀城反马的那位,之后也就路边一条,直到韦康的弟弟韦诞在晚年魏晋禅代时站队司马家才抢救回来。
京兆杜氏一直很牛逼,当然杜畿、杜恕在史书形象很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杜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金主。
顺带一提,杜恕跟司马懿关系很糟糕,后来被司马师弄死了,但由于杜预为当官娶了司马昭的妹妹,所以陈寿把杜恕废死写成了程喜全责。
而与程喜不睦的田豫跟司马懿的关系也不错。
韦氏家宴背景板。
据说跟东海萧氏同源,都是萧何后人。
但这是南朝齐梁的官方说法,而南北朝皇族的官方说法嘛······
来源:吟风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