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靖安元年的盛夏来得格外早。才过端午,金陵城便已热浪蒸腾,连秦淮河的水汽都带着灼人的温度。言豫津下了朝,官服的后背已湿了一片。他站在文华殿汉白玉的台阶上,望着远处太液池畔垂头丧气的柳丝,忽然想起去岁此时,梅长苏尚在,他们还曾在苏宅那株老槐树下对弈乘凉。
文/鼎客儿
第四十四章 青衫旧影
靖安元年的盛夏来得格外早。才过端午,金陵城便已热浪蒸腾,连秦淮河的水汽都带着灼人的温度。言豫津下了朝,官服的后背已湿了一片。他站在文华殿汉白玉的台阶上,望着远处太液池畔垂头丧气的柳丝,忽然想起去岁此时,梅长苏尚在,他们还曾在苏宅那株老槐树下对弈乘凉。
"言大人。"一个清朗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言豫津回头,见是新任吏部尚书沈追含笑走来。这位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官员,今日穿着一身鸦青官服,额间却不见汗意,步履从容如闲庭信步。
"沈尚书。"言豫津拱手施礼,目光掠过对方腰间新佩的银鱼袋,"今日朝会,陛下对漕运新政似乎颇为满意。"
沈追与他并肩走下台阶,低声道:"多亏言大人那条'分段稽查,互相制衡'的提议。不过..."他话锋微转,"方才陛下单独留你,可是为了北境军务?"
言豫津眸光微闪。沈追果然敏锐,方才在朝堂上,靖安帝虽未明言,但提及北境防务时,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
"沈尚书慧眼。"言豫津轻摇折扇,"陛下确有垂询。"
两人穿过宫门,早有言府的马车等候在外。七月的日头毒辣,青石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车帘掀动间,隐约可见街市间小贩有气无力的叫卖声。
"北境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沈追的声音在马车辘轳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尤其是靖安王旧部...言大人当知其中利害。"
言豫津但笑不语。他自然明白沈追的言外之意——如今他身负监察之责,又与靖安王世子萧景睿交好,在这敏感时刻,一言一行都需格外谨慎。
马车行至朱雀大街,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后方传来。一名禁军装束的骑士勒马停在前方,朗声道:"言大人,陛下急召!"
言豫津与沈追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御书房内,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靖安帝负手立在窗前,明黄色的常服在日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臣言豫津,参见陛下。"
"平身。"靖安帝转过身,眉宇间带着倦色,"朕听闻,你前日去了西郊别院?"
言豫津心中微凛,面上却不露声色:"回陛下,臣在整理旧档时,发现一些与已故淑仪太妃相关的记载,特去求证。"
"可有什么发现?"皇帝的声音平淡,目光却锐利如刀。
言豫津斟酌着词句:"臣发现那处别院与已故的阮乐师有关。阮乐师曾是太妃跟前的人,据说...琴艺冠绝金陵。"
他刻意略去了宫羽的部分,只将重点引向已故的乐师。
靖安帝踱步至书案前,取出一本奏折:"你先看看这个。"
言豫津接过奏折,才阅数行,后背便沁出冷汗。这是一封弹劾靖安王世子萧景睿的密折,称其在北境"拥兵自重,结交旧臣",而折中提及的"旧臣",赫然包括了言侯府和一些与淑仪太妃有牵连的家族。
"陛下明鉴,"言豫津当即跪倒,"这纯属诬告!"
"朕自然知道景睿的为人。"靖安帝轻轻叹息,"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北境不稳,朝中又有人旧事重提..."
言豫津立即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新政推行,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人想要借题发挥,重翻旧案。
"臣愿为陛下分忧。"
靖安帝欣赏地看着他:"朕要你暗中查探这奏折的来历。记住,要暗中进行。"
"臣遵旨。"
从御书房出来,日头已然西斜。言豫津坐在回府的马车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一枚玉佩——正是那日他赠予宫羽的信物。不知为何,在这纷繁复杂的朝局中,他忽然格外想再听一曲那清越的琴音。
是夜,言府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言豫津凝重的面色。他面前摊开着从文渊阁调来的旧档,墨迹斑驳的纸页上,记录着淑仪太妃生前的赏赐名录。
"景运二十三年春,赐西山别院..."他轻声念着,指尖在一行小字上停顿,"随赐宫人十二,乐师阮氏..."
窗外忽然传来极轻微的响动。言豫津眸光一凛,袖中折扇已然在手。
"谁?"
烛影微晃,一个青衫身影自暗处走出。宫羽立在灯影里,面色比那夜在别院时更加苍白。
"宫羽姑娘?"言豫津一怔,随即注意到她衣袖上的暗色污迹,"你受伤了?"
宫羽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我来送这个。"
言豫津接过帛书展开,越看越是心惊。这竟是一份淑仪太妃与已故太师往来的密信抄本,其中隐约提及当年的郡王遇刺案。
"姑娘从何处得来此物?"
宫羽倚着门框,声音虚弱:"今日有人闯入苏宅,欲夺此物。我..."她话音未落,身子已软软倒下。
言豫津疾步上前将她扶住,触手处一片湿热。掀开外衫,只见她左肩一道刀伤深可见骨,鲜血已浸透青衫。
"来人!速请太医!"
他将宫羽安置在书房软榻上,亲自为她清洗伤口。烛光下,她紧闭的双睫微微颤动,失了血色的唇瓣紧抿,即使在昏迷中仍带着几分倔强。
太医来时,言豫津已为她简单包扎完毕。老太医诊脉良久,方道:"这位姑娘失血过多,又兼心力交瘁,需好生调养。只是..."他迟疑片刻,"她体内似有余毒未清。"
言豫津心头一震:"什么毒?"
"像是'相思引'。"太医捻须沉吟,"此毒罕见,中毒者平日与常人无异,一旦情绪激动便会毒发。看脉象,中毒应有十年以上了。"
言豫津挥手让太医退下,独自坐在榻前。烛火噼啪,映着他晦明不定的面色。十年前,正是郡王遇刺案发之时。宫羽身上的毒,与这桩旧案必定脱不了干系。
三更时分,宫羽悠悠转醒。见言豫津守在榻前,她挣扎欲起,却被他轻轻按住。
"姑娘身上这毒..."
宫羽凄然一笑:"你都知道了。"她望着跳动的烛火,声音飘忽,"那年我七岁,亲眼看着母亲饮下毒酒。他们以为我年纪小不记事,却不知我什么都记得。"
言豫津心中恻然。他想起自己七岁时,尚在父母膝下承欢,而宫羽却已目睹至亲惨死。
"下毒之人..."
"是太师府的人。"宫羽眼中闪过恨意,"他们以为母亲将证据藏在了别院,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那日我在别院找到母亲的日记,他们便盯上了我。"
言豫津想起今日那封弹劾奏折,忽然明白了什么。太师虽已故去,但其门生故旧仍在朝中。这些人怕旧案重提,便想先发制人。
"姑娘可知,如今朝中有人欲借此事构陷靖安王?"
宫羽怔了怔,缓缓坐起身:"所以今日那些人才会..."
话音未落,窗外忽然传来一声锐响。言豫津反应极快,揽住宫羽向旁一闪,一支弩箭破窗而入,正钉在床柱上。
"有刺客!"
言府顿时灯火通明。言豫津将宫羽护在身后,玉骨折扇挥动,格开接连射来的弩箭。窗外人影幢幢,显然来了不止一人。
"他们的目标是我。"宫羽忽然道,"让我出去。"
言豫津按住她:"在言某府上,岂有让客人涉险之理?"
他话音方落,书房门被撞开,数名黑衣蒙面人持刀涌入。言豫津冷笑一声,折扇开合间已点倒两人。余下刺客见状,竟不顾同伴,直扑宫羽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剑光自梁上泻下。但见青影闪动,刺客纷纷倒地。待言豫津定睛看时,只见一个青衫人持剑立于房中,剑尖犹在滴血。
"莫师兄!"宫羽惊呼。
那青衫人转过身来,约莫三十年纪,眉目冷峻:"师妹,你太大意了。"
言豫津认出此人正是江湖上人称"青衫客"的莫怀远,宫羽的同门师兄。
莫怀远还剑入鞘,向言豫津拱手:"多谢言大人护我师妹周全。"他瞥了眼地上的刺客,"这些人都是太师府余孽,今日之事,恐怕只是个开始。"
言豫津神色凝重:"莫兄可知他们为何紧追不舍?"
莫怀远从怀中取出一枚玉珏:"为了这个。"
那玉珏通体碧绿,雕着繁复的云纹,正中刻着一个"宸"字。言豫津见到此物,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当年宸妃的信物,而宸妃,正是遇刺郡王的生母。
"这是母亲临终前交给我的。"宫羽轻声道,"她说,此物关系重大,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
言豫津接过玉珏细看,忽然发现玉珏边缘有一处极细的缝隙。他轻轻一掰,玉珏应声而开,中间竟藏着一卷薄如蝉翼的丝帛。
丝帛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赫然是当年郡王遇害的真相——太师与淑仪太妃合谋,假造证据构陷靖王府,实则郡王是被太师派人暗杀。
"原来如此..."言豫津握紧丝帛,"有了这个,便可还靖王府清白了。"
莫怀远却摇头:"单凭此物还不够。我们需要人证。"
"人证?"
宫羽接口道:"当年为太师办事的杀手,有一个还活着。只是..."她顿了顿,"此人如今在靖安王府中。"
言豫津怔住。若此人真在靖安王府,那今日这封弹劾奏折,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窗外渐露曙光,一场风波暂歇。但言豫津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第六卷 第四十四章 终】【未完待续】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