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情荒诞与角色工具化。女演员雷笑语提及,短剧剧本常充斥不合理设定,例如女主预知未来却遭男主抛弃,公主爱上家财万贯的草包男主等。演员提出质疑时,编剧仅回应“别管逻辑,演就行”。此类情节迫使演员被动成为无脑流水线的一部分,引发强烈不适。
短剧女主忍无可忍边拍边骂。女演员雷笑语的采访和自述,写得非常非常好,真心觉得很值得一看。
剧情荒诞与角色工具化。女演员雷笑语提及,短剧剧本常充斥不合理设定,例如女主预知未来却遭男主抛弃,公主爱上家财万贯的草包男主等。演员提出质疑时,编剧仅回应“别管逻辑,演就行”。此类情节迫使演员被动成为无脑流水线的一部分,引发强烈不适。
虐女情节泛滥成职业伤害。短剧中高频出现掐脖、囚禁、强奸等暴力桥段,且镜头聚焦女性痛苦表情与狼狈姿态。有女演员控诉拍摄被掐脖戏时,导演要求反复重拍,男演员却享受“破碎美”特写。部分剧组甚至为追求真实感,使用动物真血拍摄,进一步加剧演员心理创伤。
女频短剧的“伪女性向”陷阱,所谓“女性向”短剧实则强化性别偏见:雌竞叙事,女二永远为争夺男性资源迫害女主,亲姐妹、父母均卷入恶意竞争;拯救者逻辑,女主需靠男主翻身,独立行动被斥“白重生”;双标审美,虐女镜头渲染痛苦,虐男镜头则美化男色。
权力体系中的性别歧视。男演员演女频短剧易升咖位,女演员演恶毒女配后则被定型;观众对女角色容错率更低,同一剧情中女主承担更多骂名;男性导演常无意篡改剧本,例如将尊重女性的台词改为强奸结局,或给诱奸戏打梦幻灯光。
极端工作强度。短剧以“7天拍80集”的节奏运转,演员日均工作18小时。有男演员自述“连续4天拍100集,每天睁眼就要锁喉、掐人”,直言身心崩溃。女演员因生理期离组被默许,男性则需硬扛到底。
草台班子的专业缺失。剧本漏洞百出,如门被砸坏后女主仍能夺门而出,却因审核通过照拍不误;基层人员待遇低下,助理月薪不足5000元,60%无合同保障,成为艺人情绪发泄出口。
安全风险漠视。高温拍古装戏、危险动作无防护等现象普遍,网传“演员猝死”虽被辟谣,但18-20小时连轴转、3小时睡眠的案例确存。
部分演员试图转型编剧,书写真正的女性故事,但资方要求添加男性官配、弱化女主内核,导致项目搁浅。更多人选择“赎罪式捐款”,将10%-20%片酬捐给女性公益。
尽管观众痛骂“女主废物”(如被欺辱不反抗、离婚后仍接受庆生邀约),却因“节奏爽感”持续消费。这种“边看边骂”的黏性,无形中延续了畸形创作逻辑。
女演员“边拍边骂”的实质,是资本驱动下快餐内容与人文价值撕裂的缩影。当短剧工业将扔掉脑子作为职业要求,而受众又渴望“无脑爽感”时,演员成为首当其冲的撕裂者。
来源:娱乐全开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