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8186元,折合月均约3031元,这意味着月薪5000元已经稳稳超过全国90%的人群。可在荧屏上,这种收入水平的人还被塑造成天天为房租发愁的苦哈哈,现实中他们早已是城市运转的中坚力量。
国产电视剧在描绘底层生活时,总喜欢给贫困加一层滤镜,让那些所谓穷人看起来像中产在玩角色扮演。
拿最近几年热播的都市职场剧来说,主角往往自称月入三四千的底层打工人,却能在北上广的核心区租下带阳台的精装公寓,冰箱里塞满进口水果,手机壳还是限量版。
这样的设定,本该引发观众共鸣,结果却让不少人看完后更觉现实残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创作者在追求剧情张力的同时,忽略了底层生活的真实质感。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8186元,折合月均约3031元,这意味着月薪5000元已经稳稳超过全国90%的人群。可在荧屏上,这种收入水平的人还被塑造成天天为房租发愁的苦哈哈,现实中他们早已是城市运转的中坚力量。
这种刻画偏差不是偶然。回顾国产剧的发展,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如《蜗居》,对底层租房者的压力刻画得入木三分,地下室潮湿的墙壁和无尽的还贷对话,直接戳中了2000年代中期的社会痛点。
那时候,电视剧预算有限,场景多取自真实街巷,人物的贫困感来自于日常琐碎的积累,而不是一上来就配高端道具。到了2020年后,随着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剧集制作转向快节奏和高颜值,底层角色也随之“升级”。
比如某部2023年播出的青春职场剧,女主角是个刚毕业的实习生,月薪标明3000元出头,却在北京三环内独享两居室,装修走简约风,桌上摆着专业咖啡机。她加班抱怨时,镜头总给到落地窗外的夜景,观众代入的不是疲惫,而是某种诗意的奋斗。
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拉高了收视率,但也拉远了与生活的距离。国家统计局的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已达25380元半年,月均约4230元,即便如此,5000元仍属中上水平,远非剧中那般捉襟见肘。
再看外卖骑手这个典型底层群体,在电视剧里,他们往往被简化成风中奔跑的励志符号。某短剧中,骑手主角住浦东的高层公寓,订单超时后打电话求情,客户一听就心软退单,剧情以温情收尾。现实远没这么浪漫。
2025年,美团平台报告显示,高频骑手月均收入在7230至10100元之间,一线城市熟练骑手甚至可达12593元。
相比2015年外卖行业起步时,那时骑手月入多在3000元,靠体力硬扛雨天路滑,现在平台引入AI路径优化,送单时间缩短25%,收入中位数升至7500元。
收入分布的真相进一步放大这种反差。国家统计局2025年上半年报告指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8元,增长5.2%,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57.8%。
人均月收入平均约3638元,中位数更低至3031元。这意味着,6亿多居民月入不足1000元的情况依然存在,但5000元门槛已覆盖全国90%以上人群。
即使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2025年平均工资约7200元,服务岗位多在5500元以下,骑手群体的7230元已属上游。剧中穷人角色常以4000元月薪为基准,却能负担奢侈消费:刷卡买名牌包,喊着“穷也要体面”。
现实打工人呢?5000元需细算开支,房租1500元、餐饮1000元、交通500元,剩余多投向教育或医疗。早期剧如《杜拉拉升职记》,职场底层从茶水间起步,记录KPI压力的琐碎过程;如今,剧情加速,一季内从实习生升总监,忽略了真实培训的迭代,企业数字技能课程让底层员工晋升率升15%。
底层人物的负面形象在剧中也被放大处理。国产剧常把穷人设计成“小市民”或“凤凰男”,如某家庭剧里,农村出身男主进城后为礼金斤斤计较,最终因小聪明失妻离子。这种标签推进冲突,但现实中,底层群体更注重责任担当。
为什么国产剧总在底层刻画上失真?一方面,娱乐市场规模2025年超3000亿元,青睐高颜值流量,投资方等不及慢热故事。另一方面,观众需求转向“治愈系”,回家只想看主角逆袭,不愿直面泥泞。
学者毛尖在分析中指出,近年影视与富裕角色产生更多认同,底层失语源于中产视角主导。如果剧集能多注入烟火气,像《山海情》聚焦西北脱贫后就业,角色通过电商直播月入6500元,剧情强调技能从零起步的迭代,那收视率不降反升——2025年广电总局批30部底层题材,平均收视升18%。
这种转向,正好呼应社会主流:普通人不是配角,而是推动经济回升的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2%,服务业吸纳就业7成,外卖订单日均7500万单,全赖这些月薪5000元的劳动者。
这些年经济稳健前行,城乡收入比降至2.34,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率98%。月薪5000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跑赢90%,意味着参与国家发展的底气。
外卖行业从2020年疫情高峰日单50单,到2025年最低时薪25元,保险全覆盖,骑手不再是临时工,而是稳定职业。
最终,这种对比不是批判,而是提醒。电视剧作为文化载体,应多些深度,如《平凡的荣耀》对职场道德的探讨,自然处理利义矛盾。
底层不是标签,而是多元群像:骑手95%青壮男,近八成跨省流动,却在6000-9000元区间稳扎稳打。
2025年女性骑手占比24.3%,同比升2.6%,体现包容进步。月薪5000,跑赢90%,这不是安慰,而是事实。它激励更多人投身基层,共同富裕框架覆盖2亿人,外卖最低工资上调12%。国产剧若跟上脚步,底层故事将从失真走向共鸣,推动社会向上。
来源:古德不猫宁